第八章(2 / 3)

教學管理製度是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製度的反映和組成部分。根據國家頒布的教育法規,上級頒發的規定、決定、條例、指示等製訂的規章製度和實施細則,也是通過規章製度進行的常規管理,是維持政黨的教學秩序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學校製訂的教學管理製度雖然在一定的目的下具有穩定性,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學管理製度中有些規章製度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而必須加以修改、補充和完善。

變教學計劃為培養計劃

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製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曆來都是學校培養人才、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但缺乏完整的素質教育內容。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現實要求,因而要變教學計劃為培養計劃。根據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應用型人才規格的定位,我們構建了加強基礎、注重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使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的培養計劃。在培養計劃中,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外教育培養活動整體優化,統籌安排。例如,在對學生的綜合教育培養中,既包括第一課堂,又包括第二課堂,並且第二課堂中“社會調查”的內容還規定了一定的學分;在校四年,有兩次社會調查要求。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了解了社會,培養了愛心;克服了過去突出第一課堂,忽視第二課堂的弊端。通過產學研結合、必修與選修結合、共性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教學管理實行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實施培養計劃,將素質教育的思想貫穿於教學工作的始終,使學生全麵協調發展。

改革學籍管理製度

根據新一輪的人才培養計劃,補充和修訂了以可操作、靈活的學籍管理製度。如對優秀學生可申請免修某門課程,或免聽某門課程。從而根據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如我校讓曾經獲得過“北京地區非物理專業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的學生,申請到重點大學聽課,同時使其可錫聽學校的課程,但前提是必須保證完成作業,保證參加一些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此類學生還可爭取獲得校內獎學金。另外,對優秀的留級生可申請免重修某門課程;對構成學籍處理的學生可跟班試讀(既重修留級課程又修讀原班新課程);放寬學生的試讀次數,由原來的一次試讀改為兩次;學籍處理改變一年處理一次的做法,實行兩年一處理。以便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和改正機會。

改革考試製度

考試作為檢查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麵,曆來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但在教學管理中發現,學生考試不及格課程的補考存在較多弊端,與正常考試相比,缺乏有效的監控,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公正、公平,不能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為了向學分製過渡,在“教改試點班”的試點和已實行的學年學分製的基礎上,如某校從99級開始全部取消補考,建立重修製度。在考試內容上,更加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試的成績記載上,從素質教育出發,適當取消百分製避免生硬的分數框框;在課程考試成績中,提高平時成績的所占比例。並試行教考分離的考試製度改革,成立校考試中心,對基礎課的考試,從命題到閱卷,全麵監控考試的質量,把好“出口”關。同時,鼓勵教師進行考試方法的改革,可采取撰寫論文、寫調查報告、課題的文獻綜述、產品設計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計算機基礎課程增加上機測試;實驗教學內容開設設計型和綜合型實驗;實驗教學的考核重在基本操作的測試等。總之,從多方麵加強學生的素質培養,改革現行的管理模式。

因材施教和創新能力培養

在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和管理知識提供機會,拓寬工科專業學生的知識麵,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建設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學校近幾年來,對工科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市場營銷輔修專業,這是我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嚐試,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開設輔修專業,有利於推動學分製的實施進程,激發學有餘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麵,培養複合型人才,達到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目的。學生修滿輔修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學分,學校將發給輔修專業結業證書。輔修專業的開出,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麵和視野,提高了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一些學生在就業時競爭到了理想的工作。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進一步升華,高等教育應以創新素質的培養為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成為大學教育的必由之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學校實施了“大學生研究訓練(URT)計劃”。這是以學生在課餘時間動手實踐活動為主,提高其綜合素質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URT”計劃可向學生提供更多的適合自己特點的培養機會,使學生盡早接受科研和工程素質訓練,有計劃、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在實施“URT”計劃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以我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獲得獨立訓練機會。同時,重視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努力營造教學相長的學術研究氛圍。

第二節素質教育管理製度

1.班主任工作目標管理製度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班主任按照普通學校的德育目標和學校計劃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和諧地發展。其工作目標主要為:

提高管理班級能力

(1)熟悉學生,掌握班主任工作規律。

(2)專題教育有重點,實效性強。

(3)做好個別學生轉化工作。

對班級學生質量全麵負責

(1)定期分析評價學生成長情況。

(2)學生全麵發展質量達到年級要求標準。

(3)總結推廣優秀學生成長經驗。

建設良好的班集體

(1)建立班級核心,學生具有自我教育能力。

(2)班級秩序、環境衛生達到學校要求。

(3)形成良好班風,爭當文明班級。

協調班級各項工作

(1)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協調學科課外小組開展活動。

2.德育管理組織製度

建立德育領導小組

(1)在黨支部領導下建立德育管理領導小組。

其組成成員有:黨支部書記、副校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思品教研組組長、團委書記、工會主席、班主任代表、教師代表等人。黨支部對全校德育管理工作進行監督保證,不擔負主要的具體工作。主要任務為:負責學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職員工的思想教育。

(2)在校長領導下建立德育管理領導小組。

其組成成員有:校長、副校長、政教主任、教導主任、思品教研組組長、團委書記、工會主席、班主任代表、教師代表等人,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職員工的思想教育。

(3)在黨支部書記、校長共同領導下,建立德育領導小組。

其組成成員為校長、教導主任、黨支部書記、副校長、政教主任、思品教研組組長、團委書記、工會主席、班主任代表、教師代表等人。主要任務是:以校長為首的領導行政組織,負責學生的德育管理;以書記為首的領導群眾組織,負責教職員工的思想教育。

德育的係統管理

學校領導幹部管理德育工作,要抓好以下三個係統:

(1)政治課和各科教學。

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和中學的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政治課”這一名稱,嚴格說來並不科學,因為它沒有充分反映實際。現在中學的政治課的內容,並不都是“政治”,用“政治”來概括它也不全麵。國外大都叫“道德課”或“公民深”,目的在於使學生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公民。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開設這門課程主要目的也是使學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各種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其實現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和中學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幾乎都是一個合格公民應該具備的知識。我們應該讓學生在走上社會之前,知道作為一個合格公民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改名為公民課更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