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王道——天下大同(3 / 3)

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和周公,都是用禮儀治理天下的才德出眾的人。這六位君子都嚴守禮製,用禮來表現義、考驗誠信、昭示過錯、效法仁愛、講究謙讓,昭示民眾正常的行為。如果有人不按禮的要求去做,即使是有權勢的人也要被斥逐,讓大家把他看做禍殃。這就叫做小康社會。

夏、商、周

三代以後,大道衰微,天下成為一家一姓的私產,人人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隻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掙錢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國家成為父親傳給兒子、或兄長送給弟弟的禮物,這樣隻好把城郭溝池搞得更堅固,用禮製仁義作為綱紀,使君臣名分確定、父子慈孝、兄弟和睦、夫妻和合。並用禮儀設立製度、劃分田裏,為尊重勇敢才智,把功績歸為己有。計謀由此產生,戰爭由此興起。

從這三段敘述中可以看出,第一段描寫的是夏商周以前氏族社會的情景。是孔子推崇的大同社會,其特點:

一是全民公有的社會製度。包括權力公有和財物公有,而首先是權力的公有。權利公有,保證了選賢任能製度的執行。所有各級的管理者,都由大家選舉出的賢能人員擔任,而選舉的權力屬於全社會的民眾。孔子隻所以欣賞這一點,一定是看到了權力私有和家天下的弊端。而財物公有,也隻有在權利公有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財物平均分配,無私產即無私心,更無貪欲。

二是講信修睦的人際關係。誠信與和睦是人際關係的核心,“天下為公”為這種人際關係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社會也有每人的一份,衣食有著,地位平等,無私親私愛之心,無脅迫之可能,無依附之必要。

三是人得其所的社會保障。大同社會是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每個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懷,每個人也都主動關心社會。男人都有工作,女人都有家庭,社會和諧,人人安定。

四是人人為公的社會道德。人們心無私念,有高度的責任心,對社會財富十分珍惜,憎惡一切浪費現象,也反對任何自私自利的行為。

五是各盡其力的勞動態度。勞動已經成為人們高度自覺而又十分習慣的活動,能勞不勞是可恥的,勞而不盡其力也是可恥的,勞動隻為自己同樣是可恥的。正是這種高度自覺的勞動態度,支撐了這樣的社會經濟。

六是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在這裏人心純正,各安本分,社會穩定,秩序良好,夜不閉戶。

孔子所指的天下大同,當然是周朝的天下。

無疑,孔子所欣賞的大同社會,是個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低下的社會。而後的社會進入了私有製的社會,刺激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當私有製發展到頂峰的時候,按照物極必反的規律,人類又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可以試想:

當科技高度發達,機器人代替了人們所有的體力勞動,科技生產的食物能夠為人類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解決了自己吃飯問題的時候;當人類既可以進行同類感情交流,也可以選擇健美陽剛或曼妙美麗的機器人共入婚姻殿堂,而這個機器人又是最理想的丈夫或妻子,能夠按照人的指令完成一切可以完成的動作,又毫無怨言,為人類解決了生活伴侶的時候;當人們住在太陽能的屋子裏,開著太陽能汽車,乘著原子能飛機旅行的時候;當物質生產由機器人完成,大腦與電腦可以聯機分工合作,電腦負責費時費力的記憶存儲計算,大腦負責創造創新,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在理性思維的指導下自由創造的時候;當人類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閃電能、地熱和火山噴發能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甚至人類的各種活動都能積蓄電能的時候;當人類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通過自然的或人工的方式擁有自己的寶寶。當所有顯性的、隱性的遺傳病和傳染病都能夠事先得到預防,身體的零件可以更換,能夠消除所有病痛的折磨,安然壽終正寢的時候;當人類的一切物質生活都得到滿足,既不需要爭奪石油、也不需要爭奪國土,戰爭狂人都成為君子的時候;錢失去了光輝的魔力,成了博物館的收藏品,嫉妒和貪婪失去了生長的土壤;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國家也成了地理概念;人們真正實現了無汙染的自然生活狀態,和大自然的萬物和諧相處。到那個時候,才真正到了大同世界。

這不是憑空編造,今天的科技已經顯露雛形,這一天的來臨還會遙遠嗎?隻是我們不應該讓戰爭浪費了那麼多資源,延緩或失去了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