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校安全文化的管理2(2 / 2)

在平時,每個學校都應該將維護學生的安全,當作第一要務;因此,不論是公、私立中小學,都應該成立安全管理的組織,統籌推動各項安全維護的工作,進行各項防災救護的教育訓練與宣道,增加成員專業準備度,加強憂患意識的培養,與提升防災救護技能。

在校安狀況發生時,應該立即啟動危機處理小組,進行各項防災救護的緊急任務,以加速危機的處理與解除,減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迅速恢複環境與心理的安寧。

明訂處理流程

學校應該明訂校園安全事件的處理程序,透過教育訓練,讓全校師生知道,以提升安全管理的成效。在平時,相關設施與教學設備的檢修,必須縮短查報、請購、修護、驗收的流程;使得使用者、管理者、查報者知道向哪個單位報告、如何填寫修繕單、請購單、維修時要如何做好監督、維修後應如何驗收檢驗,以收安全管理時效。

校安狀況發生時,更須有一快速妥善的處理流程,使得發現者、受害者、督道者能夠迅速反映校安狀況,學校能夠立即啟動危機處理小組,做好分工、采取快速救援行動,積極掌控、處理、請求支援,以消除校安狀況,並立即進行各種善後處理,迅速恢複人安、事安與心安。

妥善事件處理

正確掌握校園安全事件預防和處理的基本常識、原則和方法,有效積極預防潛在性校安事件的征兆,及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麵對突發事件,能冷靜、積極應對,妥善處理,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和危害。

因此,在校安事件發生前,透過演練、隨機教學、研習等方式充實危機處理知能與強化處理意外事件的經驗,平時不定期檢核以減少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安全事件發生時,馬上啟動緊急應變小組,以學生利益與生命安全為先之原則,依事件性質及考量主客觀環境之情況,召開會議,協調工作,務期將傷害減到最低點;校安事件發生後,依事件性質,針對當事人及相關事項做必要的輔道及補救措施,適時開會檢討,記取經驗及教訓。

爭取有力支援

安全事件發生時,必須臨危不亂,依據各種校園危機或災害的處理與通報,沈著應變,妥善處理,主動請求權責單位或上級機關的支援與協助,千萬不可隱匿不報,坐失救援良機,以致損害程度擴大。

平時進行檢核時,若有技術上的困難,可依附錄一校園安全資源機關(機構)及網站所提供的社會資源,尋求援助與支持;尤其是總務單位更應主動協助各處室及教師,檢修各項設備器材。

善後的處理,更應該主動請求心理輔道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專業支援,進行各種生理與心理的重建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校師生必須熟悉校園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法令、要領,以及社會資源,才能防範未然,消弭不安全因素,確保學生平安健康的成長。

(1)要了解第一章緒論關於校園安全管理的意義、重要、原則、範圍與時機,以確立校園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體認其重要性,熟知基本原則,掌握適切時機,如此必可養成憂患意識、防範未然,隨時提高警覺,確保校園安全。

(2)對於第二、三章中各項安全管理,應依各項管理“提要”的指引,迅速了解該主題的整個概念;然後遵照“管理要領”的流程與步驟,逐一進行檢視與處理。再者,利用各項安全管理所設計的“檢核表”,將檢視結果逐項填寫,送請相關行政人員簽辦存查。本檢核表的功能,除了提供各校作為改進設施或活動設備等的參考之外,也是工作人員“善盡管理責任”的明證。

當事件發生時,第四、五章提供相關危機處理流程與通報作業,進一步掌握緊急事件處理的狀況與危機處理時應注意的溝通原則,發揮團隊精神,眾誌成城,謀定而動,以誠懇而且負責任的態度,積極處理,必能化危機為轉機,使傷害減到最低,事件能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