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講演
卡耐基智慧金言:
1.隻要遵循正確的方法,作萬全的準備,任何人都能成為出色的演說家。
2.當他們的外表顯得很自信時,他們的思想也比較敏捷,他們的表達也更容易順暢。
隻要遵循正確的方法,作萬全的準備,任何人都能成為出色的演說家。反之,不論年紀及經驗多麼老道,如果沒有適當的準備,也會在演講中出醜。
這裏所說的“準備”,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原動力集合在一起,而且你確實擁有這種思想、這種原動力。在你清醒的日子裏,你每天都不會缺少它們,它們甚至成群結隊出現在你的夢中。你的整個生命中充滿了感覺與經驗,這些東西深深藏在你腦海裏。準備就是思考、沉思、回憶及選擇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然後修飾它們,將它們整理出一個形態,是你自己思想的精工製造品。這聽起來好像不是一個很困難的計劃吧,不是嗎?的確並不困難。對某一特定目標,隻要略微專心、注意及思考就可以了。
這裏有幾個方法可以得出一定能夠吸引聽眾的演講資料,如果你按照這些步驟去準備演講,獲得聽眾熱切的注意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
要具體化
隻有說話具體而明確的人,才可以完全吸引別人的興趣。這項原則太重要了,希望你把它深深地記著,絕不可以把它忘了。
限製題材
題目一旦選好,首先就要確定自己演說的範圍,並守於此範圍內。千萬不要想覆蓋一望無際的地域。
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題目,不管它講的是銷售術、烤蛋糕、減免稅賦還是導彈,都一樣。在開始之前,必須先限製和選擇題材,把題目縮小至某一範圍內,以便適合啟己使用的時間。
在短短的不超過5分鍾的講演裏,隻能期望說明一兩點而已。長一些的,可以達到30分鍾的演講中,演說者若是想包含四或五個以上的主要觀點,也是很少能夠成功的。
發展預備力
做沒有任何深度的演說,要比充分挖掘事實容易多了。隻是,若選擇容易的講,便不能給聽眾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甚至全無印象。題目縮小之後,接著問自己一些問題,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準備充分,而能以權威的口吻來講述自己選擇的題目。這些問題可以包括:“我為什麼相信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我什麼時候見過這一點並證實無誤?我想要證明什麼?它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對於這一類的題目所需要的回答,可以給你提供預備力。這種力量能使人們格外留意你所講的內容。
你如果能盡快選好題目,就能獲得預備力。千萬不要拖到要講的前一兩天才作選擇。事先把題目決定好,你的潛意識便能為你發揮作用,這會有很大的好處。在每天工作完成後的零星時間裏,你就可以深入探究自己的題材,把要表達給聽眾的思想提煉、修琢。隻要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思索自己的演講題材。靈感多出自於不停地孕育。
使演講富含例證
我們如何才能夠獲得使用實例的技巧呢?有五種方法:人性化、個人化、詳實化、戲劇化和視覺化。
(1)讓你的演講充滿人性
如果你總是談事情或觀念問題,就會讓聽眾感到厭煩。但當你談關於人的問題時,一定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沒有人願意聽人說教,我們都不喜歡這樣。請記住,一定要讓人們感到愉快和有趣,否則,你說什麼人們都不會感興趣。同時也不要忘記,世上最有趣的事情之一,莫過於精練雅致、妙語生輝的名人軼事。因此,請告訴聽眾你所認識的某些人的故事,告訴他們為何有的人會成功,而有的人會失敗。相信他們一定會很高興去聽。同時也請記住,他們或許還能從這些事中得到很多感悟。
平淡的演講如果包含一些富有人情趣味的故事,必然更能引人人勝。演講者應少講述觀點,多以一些具體的事例作為引證。以這樣的方法來構建講演,一定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
如果有可能的話,應多談些有關奮鬥的故事,以及經過奮鬥而獲得勝利的過程。人們多半都對奮鬥及戰鬥擁有十分濃厚的興趣。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世人皆愛情人”。哦,不,是世人都愛打架;人們最喜歡看兩個男人為追求同一位女性而大打出手。
當然,這種人情趣味材料最豐富的源泉,恰恰就是你自己的生活背景。不要因為覺得不該談論自己,便猶豫著不敢訴說自己的經驗。聽眾隻會對一個滿懷敵意、狂妄自大地談論自己的人產生反感情緒。一般來說,聽眾對演講者所講的親身故事是非常感興趣的。千萬不能忽視親身經驗,因為它是掌握注意力最穩妥、最可靠的方法。
(2)說名道姓,以使講演個人化
在你講故事的時候,中間牽涉到別人,不管怎樣;最好是使用他們的姓名;或者,如果想保護別人的身份,可以杜撰假名。
如果你的演講中出現很多名字與個人的代稱,那就可以確定它具有高度的可聽性了,因為在你的演講中,已經有一種無價的要素——人情趣味。
(3)要明確——使演說充滿細節
我們如何才能確切知道是否在演講裏放進了足夠多的細節呢?可采用新聞記者所遵循的“五要素公式”:時間、地點、人物、故事、原因,做到了這一點,你的舉例便會鮮活、多彩。
(4)利用對話,使演講戲劇化
(5)展現講演的內容,使其視覺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85%以上的知識,是經由視覺印象為我們所吸收的。這無疑說明了電視之所以成為廣告和娛樂媒介,以及它之所以收效甚好的原因。當眾說話也是女口此,既是一種聽覺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
利用具體、耳熟能詳的字眼,造成鮮明的景象
引起並把握聽眾的注意,是演講者的開始目標。在這過程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技巧,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它卻幾乎被人們忽視了。一般的演講者,好像並未注意到它的存在,或許也從未感覺到它,想到過它。我所指的,就是使用能造成圖畫般鮮明景象的字眼的方法。能夠讓聽眾聽起來輕鬆愉快的演講者,無疑是能讓景象在你眼前浮現的人。你的演講如果使用朦朧、煩瑣、生硬的字眼,隻會讓聽眾感覺到想打瞌睡。
景象!景象!景象!它們就好像人呼吸的新鮮空氣一樣,是免費的呀它們放在講演中,你就會更能讓別人歡娛,也就更能影響聽眾了。
如何有效說話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引起並把握聽眾的注意,是演講者的開始目標。
2.要激發聽眾的情感,使之同意你,演講人自己必須首先產生熾熱的熱情。
將自己的熱情與經驗融人談話中,是打動人的快速而簡潔的方法,也是必需要素。假如你對自己的話都不感興趣,又怎麼能期望他人感動?
最近,有一個朋友要我看了一個專為家庭主婦開設的欄目。欄目的收視率非常高,它確實引起我的興趣。我收看了幾次,這個節目就打動了我,而且很欣賞主持人的一種做法,那就是他能夠請觀眾發表談話。他們說話的方式也頗能引起我的注意。這些人顯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他們從也沒有接受有關溝通藝術的訓練,其中有些人文法很差。但他們開始說話時,並沒有上鏡頭時的恐懼,並且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他們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我當然知道其中的原由,而且我在自己的訓練班裏采取這種技巧已經有很多年。他們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因為他們談論的是他們自己以及自己的那些難為情的時刻,最美好的回憶,或是與自己的妻子和丈夫的相遇。他們從不會想到什麼緒論、正文和結論,也不關心用字遣辭或語法結構等,他們隻是完全傾注於他們所要說的事情。我認為,學習有效當眾說話有三個法則,那就是:
講自己的事或思考過去的事
上麵談到的那個電視節目中,他們談論的是自己親身的經驗,是他們自己知道的事,所以他們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很多年以前,在芝加哥的希爾頓飯店的一個會上,一位學員這樣發表演說:“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是人類字典中最偉大的思想。沒有自由,生命便無法存活。試想,假如人的行動自由處處受到限製,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剛說到這兒,他的老師馬上請他停止,並問他是否可以證明或用親身遭遇支持他剛才所說的內容。於是,他講了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他曾經是一名法國的地下鬥士。他講述了他和家人在納粹統治下所遭受的屈辱。他用鮮明、生動的話描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過秘密警察並最終來到美國的。他用這樣的話結束自己的演講:
今天,我走進密歇根街來到這家飯店,我可以隨意地自由來去。我經過一位警察身邊,他也並不注意我。我走進飯店,也不需要出示身份證。當會議結束後,我能夠按照自己的選擇前往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請相信,自由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奮鬥。
全場響起了所有觀眾的熱烈鼓掌。
(1)談談生命對自己的啟示
訴說生命啟示的演說者,一定能夠吸引住聽眾。我從經驗中得知,很多演說者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不願意使用個人的經驗,認為這樣太瑣碎、太有局限性。他們寧可上天下地去扯些一般性的概念及哲學原理。可悲的是,那裏空氣稀薄,凡夫俗子能夠呼吸嗎?我們渴望新聞,他們卻給我們社論。我們不反對聽社論,但是報紙的編輯或發行已給了我們太多這方麵的資料。要知道,人們都會關注生命,關注自我,所以當你去訴說生命對你的啟示時,別人自然會成為你的忠實聽眾。
據說,愛默生就非常喜歡傾聽別人說話——不論對方身份多麼卑微,因為他覺得自己可以從任何人身上學到東西。恐怕我所聽過的成人談話,比起任何人來都要多。誠實地說,在一個講演者敘述生命給他的教導時,不管其教訓是多麼瑣細、微不足道,我從來不感覺枯燥乏味。
(2)從自己的背景中找題目
什麼才是適當的題目呢?如果你曾有過某種生活經曆和體驗,經由經驗和省思而使之成為你的思想,你就可以確定這個題目適合於你。
怎樣去尋找題目呢?深人自己的記憶裏,從自己的背景中去搜尋生命中那些有意義並給你留下鮮明印象的事情。
多年前,我們根據能夠吸引聽眾注意的題目做了一項調查,發現聽眾最欣賞的題目都與某些特定的個人背景有關。例如:
早年成長的曆程和家庭、童年回憶、學校生活有關的題目——這一定會引起他人的注意。因為別人在成長的環境裏如何麵對並克服阻礙的經過,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早年欲出人頭地的奮鬥——這是一種充滿著人情味的經曆。比如,你是怎樣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或行業的?告訴聽眾,在這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為了創造事業,你會遭遇到你的挫折、你的希望以及你的成功。
嗜好和娛樂——這方麵的題目根據各人愛好而定,因此也是最能引人注意的題材。
特殊的知識領域——在某一領域工作多年,你一定能成為這方麵的專家。即便根據多年的經驗或研究來討論有關自己工作或職業方麵的事情,也可以獲得聽眾的注意與尊敬。
不尋常的經曆——你曾見過一些大人物嗎?曾經在戰爭的炮火下冒著生命的危險嗎?你一生中可曾經曆過精神頹喪的危機?這些經驗都可以成為最好的演說資料。
信仰與信念——如果你曾花上許多時間傾力研究一些重大問題,自然很有理由可以談論它們。隻是這樣做時,一定要舉例說明自己的信念。聽眾可不愛聽那些滿是陳腔泛論的講演。
隻有談談自己熟悉的事情,才能熱衷於自己的題材,快速、輕易地學會當眾說話。
對選擇的題材充滿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