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演講的題目都會激起人們的興趣。比如說,我是個“自己動手”的人,我確實夠格談談如何去洗盤子。可是,我就是對這個題目熱衷不起來,並且,我根本想都不願去想這些事。但是,我卻聽過家庭主婦們把這個題目說得生動極了。她們心裏或許對永遠洗不完的盤子有怒火,或許發現了新的方法可以處理這一惱人的家務。但不管怎樣,她們對這個題材卻是非常地熱衷,以至於她們可以就洗盤子的話題說得頭頭是道。
這裏的問題就是,你以為合適的題目,是否適合當眾討論。如果有人站起來直言反對你的觀點,你還會信心十足、熱烈激昂地替自己辯護嗎?如果你會,你的題目就對了。
激發聽眾對你的演講戶生共鳴
隻有演講者使自己的演講與活生生的聽眾發生關聯之後,演講的情況才真正形成。你也許準備周詳,也許是關於你所熱衷的話題;但是要真正地完全成功,卻還要考慮另一個因素:你必須讓聽者覺得你所要說的很重要;你不僅要對自己的話充滿熱情,還得把這種熱情傳給聽眾。
高明的演講者熱切地希望聽眾能夠感覺到他所感覺的東西,同意他的觀點,去做他以為他們該做的事,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憂愁。他以聽眾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他知道自己講演的成敗不是由他來決定,而是由聽眾的頭腦和心靈來決定。
在我的教學生涯裏,曾一度對訓練教程中有關當眾說話的原則費盡心思。這些教程隻能反映出老師們長年累月所灌輸的一些經驗和知識,但他們並未從空洞浮誇的演講術中有所突破。
我永遠都記得自己所上的第一堂演說課。老師教我將兩臂輕垂於身體兩側,手掌朝後,手指曲起一半,大拇指則要觸著大腿。他又訓練我,把手臂舉起,畫出優美的弧線,讓手腕優雅地轉動,然後再將食指張開,接著是中指,最後是小指。整個表演顯得沒有生氣且有些裝模作樣。
我的老師沒有教我將自己的個性融人講演之中,也從未嚐試讓我像個正常的人一樣,生氣勃勃地和聽眾天南地北地交談。
請將這種機械化的演說訓練方式,與我們本章裏討論的三項主要原則對比一下。這三項原則,就是我的有效說話訓練全套方法的根本。
麵對聽眾充滿自信
卡耐基智慧金言:
1.一位疲倦的演說者在講台上是沒有吸引力的。
2.當他們的外表顯得很自信時,他們的思想也比較敏捷,他們的表達也更容易順暢。
你要假設聽眾都欠你錢,正請求你多寬限幾天;你是神氣的債主,根本不用怕他們。
愛默生說:“恐懼感較之世界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在1912年我開始講課時,毫不知道如何訓練會成為幫助人們消除恐懼與自卑感的良方。
後來,多年訓練與人們當麵談話,我終於發現了,學習當眾說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幫你很快地克服上台的恐懼,建立勇氣和自信。
了解害怕當眾說話的實情
(1)你害怕當眾說話並不是特例。
(2)某種程度的登台恐懼感反而有用,我們天生就有能力對付環境中不尋常的挑戰。
(3)你不習慣當眾說話,才是你害怕當眾說話的主要原因。
(4)許多職業的演說家都從來沒有完全去除登台的恐懼。
即使登台的恐懼一發而不可收拾,造成了心靈的滯塞、言辭的不暢、肌肉的過度痙攣而無法控製,因而嚴重減低了你說話的效果,你也不用絕望。
隻要你肯努力,就會發現這種上台恐懼的程度,會慢慢地減小,這時它就是一種助力,而不是阻力了。
依適當的方式準備
隻有有備而來的演說者才能獲得自信。丹尼爾·韋伯斯特曾說,他認為未經準備而出現在聽眾麵前,與沒穿衣服一樣。
(1)不要逐字逐句地記憶演說詞
很多演講者為了要保護自我,以免在聽眾麵前腦中一片空白,便一頭栽進背講稿的陷阱裏。殊不知,這樣會毀掉演說的效果。
溫斯頓·邱吉爾就曾經吸取了這個教訓。年輕的時候,邱吉爾寫講稿,記講稿。然而,有一天當他在英國國會開會之前大背講辭時,思路突然中斷,腦海裏一片空白。當時的他尷尬極了,也感到羞辱極了。他把上一句重背了一遍,可是腦子裏仍然一片空白,他的臉變成了豬肝色。從那以後,邱吉爾再也不背講稿了。
事實上,如果是逐字背誦講辭,麵對聽眾時,更會導致遺忘。即使沒忘記,我們講起來也恐怕十分背動。因為它不是來自我們內心,隻是出於記憶而已。
林肯就說過:“我不喜歡聽刀削式的、枯燥無味的講演。當我聽人講道時,我喜歡看他表演得像在跟蜜蜂搏鬥似的。”
(2)預先將意念彙集整理
那麼,準備演講的恰當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尋那些有意義、曾經教導你有關人生內涵的經驗,然後,收集由這些經驗汲取來的思想、概念、感悟等等。真正的準備,是要就你的題目加以深思。
(3)在朋友麵前預講
講演準備得差不多時,是否該演習一下呢?答案是肯定的。
曆史學家艾蘭·尼文斯也曾忠告我們:“找一個對你的題材感興趣的朋友,詳盡地把你的心得說出來。這種方式,可以幫你發現那些可能遺漏的見解、事先無法預料的爭論,以及找到最適合講述的這個故事的形式。”
頂下成功的決心
這裏有三種方法可以奏效:
(1)將成功的經驗融於自己的題材中
題材準備好後,你還要讓自己相信你的題材深具價值,你還必須具備那曾激勵過曆史上偉人們的態度,那就是——堅信自己的信念。要想使自己演講的內容煽起信服之火,你就必須詳細研究題材,抓住其更深層次的意義,並自問,你的演說如何才能幫助聽眾,使他們聽過之後成為更好的人?
(2)避免去想可能會使你不安的反麵刺激
開始講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集中精神聽聽別的講演者說些什麼,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你就不會造成登台恐懼了。
(3)給你自己打氣
事實上,任何一位演說者都會有懷疑自己題材的時刻。他會問自己,題目是否適合自己,聽眾是否感興趣等。他也可能一時衝動便把題目改了。這時,你就該明確地對自己說,你的講演是非常適合你的,因為它來自你的經驗,來自你對生命的看法。
表現得信心十足
為了培養勇氣,當麵對觀眾時,不妨就表現出好像真有勇氣一般。麵對聽眾之前,首先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氣供應可以提神,給人勇氣。
把身體站直,正視聽眾,然後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就好像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一樣。假想他們都欠你錢,正聚在那兒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
這種心理作用對克服你的恐懼大有幫助。
我們會發現,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對於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很大的好處,並使我們進入更豐富、更圓滿的人生。
那些演講者們能夠從當眾說話中獲得信心,從而滿懷信心地麵對每一天的洗禮。你能以麵目一新的勝利感迎戰生活裏的難題和困擾,曾是連綿難解的情況,也可以變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戰。
讓演講充滿激情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千萬不能破壞你的精力。旺盛的體力是最吸引人的資本。
2.興奮便有如火把,能把捆綁住自我麵貌的層層束縛燒掉,使真正的自我解放出來。
“生命力、活力、熱情”,是講演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聽眾的情緒完全受講演者左右。
千萬不能破壞你的精力。旺盛的體力是最吸引人的資本。我在聘請演說班的演說者和指導老師時,首先就看他們是否擁有活力、活潑、熱忱這些特點。人們總喜歡圍繞在精力旺盛的演說者身旁,這就好比大雁總喜歡聚集在秋天的麥田裏一樣。
生命力、活力及熱情——我一直認為這三樣是演講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人們聚集在生氣勃勃的講演者的周圍,就像大雁會圍著秋天的麥田打轉一樣。
如何才能做這種活靈活現的演講,以便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呢?這裏給你三個妙方,可以幫助你把熱情和熱誠加入到演講中。
選擇擊已熱衷的話題
我曾一再強調,演講者要對自己的題目有深切的感受,這一點至關重要。除非對自己所選擇的題目懷著特別偏愛的情感,否則就別指望聽眾會相信你那一套話。其中的道理很明顯,如果你對你所選擇的題目有實際接觸和經驗,對它充滿熱情——就像某種嗜好或消遣的追求等;或者你因對題目曾做深思或有著個人的關切(舉例說,像是認為在自己社區裏有設立一所好的學校的必要),因而滿懷熱情,那麼就不用擔心演講時會不熱心了。
幾乎所有的演講者都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題目是否能夠提起聽眾的興趣。保證他們感興趣方法隻有一個——點燃自己對題目的狂熱,就不怕沒法掌握人們的興趣了。
曆來雄辯的最大吸引力,都出於一個人深切的信念和感覺。真誠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而信仰則出於對自己所要說的事情的真摯情感,出於腦子對於所要說的內容的冷靜思考。
敞開自己對題目的感覺
我們之所以去看話劇、電影,其原因之一,就是想要見到、聽到感情的表露。我們非常害怕當眾流露自己的感情,因此去看話劇,以滿足這種感情流露的需要。
當眾說話時,你就會按著自己傾注談話中的熱心程度而表現出自己的熱情與興趣。千萬不要壓抑自己真摯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實感人的熱情上麵加個閉氣閘。讓聽眾知道,你是多麼熱忱地談論自己的題目,這樣:他們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表現要熱情
當你走上台去要對聽眾演說時,應該表現出滿心期盼的神態,而不要像是一個要上絞刑架的人。也許輕快跳躍的腳步大部分是裝出來的,可是卻會幫你創造奇跡,讓聽眾感覺你非常熱切地想要談論自己的事情。
在開講前,深深地呼吸一下,不要把身體靠在講桌上。把頭抬高,下頷仰起。你就要告訴聽眾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應該清楚無誤地向他們傳達這種訊息。現在你掌握住大權,像威廉·詹姆士所說的,要表現得好像是這樣。如果能設法將聲音傳到大廳的後方,這樣的音效會讓你更有所把握。一旦開始做起手勢來,它們更能讓你振奮。
總之,記住這句話:表現熱情,你便會感到熱烈。
如何打動聽眾
卡耐基智慧金言:
1.裝腔作勢,模仿別人隻會遭致失敗。
2.對你自己演講的問題充滿誠摯的信念,是贏得聽眾的最大關鍵。
這裏有一個簡單的“魔術公式”,保證使你在兩三分鍾內打動聽眾,使他們接受你的建議,采取行動。
講演的目的是:任何講演,無論自己知道與否,一定都有著四種主要目標中的一個。這些目標是哪些呢?
(1)說服或獲取行動。
(2)說明情況。
(3)增強印象,使人信服。
(4)讓人們歡娛。
我們分別在芝加哥、洛杉磯和紐約舉行會議,請教我們所有的老師。這些老師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在名牌大學演說係就職任教的。還有一些人,在事業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另有一些人,則來自正在快速擴展的廣告促銷界。我們希望結合這些背景和智慧,想出演說結構的新方法:一個合理的、能反映出我們時代所需要的、合乎心理學的方法,用來影響聽眾,讓他們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