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不負有心人。在這些討論當中,終於產生了講演建構的“魔術公式”。
這個“魔術公式”就是:其一,在演講開始時就把你的實例的細節告訴人們,讓這件事,生動地說明你希望傳達給聽眾了解的意念;其二,通過詳細清晰的言辭表達出你的論點;其三,陳述緣由,也就是向聽眾強調,他們如果依照你所說的去做,會有什麼樣的好處。
這個公式,是非常適合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的。講演人不能再講冗長、閑散的緒論什麼的。聽眾都是那些忙碌的人們,他們希望講演者以率直的語言,一針見血地說出要說的話。他們習慣於消化的、濃縮了的新聞報道,這樣能使他們不必拐彎抹角便能直接獲得事實。他們都暴露於麥遜街節節進逼的廣告環境裏。這些廣告,使用來自招牌、電視、雜誌和報紙的一些有力、鮮明的詞語,把自身的訊息一古腦兒地全部傾出。它們字斟句酌,沒有半點的浪費。采用這個“魔術公式”,可以保證一定能獲得聽眾注意,並可將焦點對準自己言語中的重點。它能避免噦嗦無趣的開場白。
這套“魔術公式”也可以用來寫商業書信和對員工作指示。母親可以利用它來激發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們也會發現藉它向父母要求事情也很靈驗。你會發現它是一把心理利器,在每天的生活當中,你可以通過它把自己的意念傳達給別人。即使在廣告界裏,“魔術公式”也是每天都能用到的。
下麵我們就具體討論一下這個“魔術公式”:
舉出事例——來自自己生活裏的一件事
心理學家說,人學習的方式有兩個:一是練習律。依此律,一連串的類似事件會導致行為模式的改變;二是效應律。依此律,單一的事件便可能有強烈的震撼力,並造成我們行為的改變。
我們肯定都有過這種不尋常的經驗,不用費時去苦苦搜尋,它就在我們的記憶的表麵。我們的行為大部分受到這些經驗的引導。把這些事件逼真地重新架構起來,就可把它們變成影響別人行為的肇基。
因此,在講演裏舉例,如果將自己經驗裏的某部分重新再造,就可以使其對聽眾產生和自己原先感受相同的作用,讓聽眾覺得有趣、有力。
這裏有一些建議,有助於你的舉例的步驟清晰有力。
(1)根據單一的個人經驗舉例。
一件曾經使你永久不忘的教訓的個人經驗,是說服性演說必備的第一要素。通過這種事件,就能夠打動聽眾去行動——聽眾會這樣推理,既然你能遇到,他們就也有可能遇到,那麼最好是聽你的勸告,做你要他們做的事。
(2)一開口便舉出事例中的一個細節
把舉例作為講演的第一步,其原因之一就是要立刻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有些演說者不能在一開口時便獲得注意,大部分原因是.由於開講的字句隻是些陳詞濫調,或支離破碎的客套話,那是不會引起聽眾興趣的。
你在開口講話時,如果使用折字句便回答了以下各問題之一:何人?何時?何事?如何?或何故?這就是在使用世上最古老的獲取注意力的溝通方式之一。“從前”是個魔術字眼,它打開了孩童式幻想的閘門。如果采用和這相同的人情趣味方式演講,你也能一開口就捕捉住聽眾的思想。
(3)使事例充滿切題的細節
如果你講的是怎樣觀賞風景,或抵達目的地後在何處過夜,就隻會掩蔽了重點,分散了聽眾的注意。
可是,在具體、精彩的言語中隱藏切題的細節,卻是最好的方法,可根據其發生的情況,重造當時情景,讓它如畫一般展現在聽眾麵前。
(4)敘述時務必使經驗重現
重敘事件時,如果能放人愈多的動作和激奮的情感,就越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知道,講演不論細節多麼豐富,講演者如果不能以再現當時情景的激烈講述,你的演說最終也是軟弱無力。
說出重點,要聽眾做什麼
當講述細節的需要已經結束,就要做直截了當的宣講了。這和報紙恰恰相反,你不是先說標題,而是先講故事,再以自己的重點或對行動的請求作為標題。
這一步是藉由三條法則進行的:
(1)讓重點簡短而明確
要明確地告訴聽眾,你需要他們做什麼。通常人們隻會去做他們所清楚了解的事情。因此,你必須問自己,現在聽眾是否已經準備按照你所說的事情去做,究竟你要他們做的是什麼。有一個不壞的主意,那就是把重點像寫電報文般寫下來,設法減少字數,使自己的言辭盡可能清晰、明白。
(2)使重點明確易做
不管問題是什麼,也不管它是否為人所爭論不解,講演者都有責任使自己對重點和對行動請求的措辭容易讓聽眾了解和行動。明確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3)陳述重點時要有力而滿懷信心
演講的主題是重點所在,因此演講者應有力而信心十足地把演講的重點陳述出來。標題的字母要特別顯著突出,你對行動的請求也應藉口頭的激烈和直接而予以強調。你現在就要給聽眾留下最後的印象了,讓聽眾感覺到你請求的誠意吧。不要讓你的請求有不確定或無信心的語氣,並且遊說的態度應持續到最後一詞,然後再進行“魔術公式”裏的第三步。
說出緣由或說出聽眾可能獲得的利益
在這個步驟中,你要說出聽眾在“重點”中的要求去做,會有什麼好處。
(1)確使緣由與事例切題相目關
在“獲致行動的簡短講演”中,你應該做的,是用一兩句話高潮性地將好處說出,然後坐下。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所強調的好處是應由所舉的事例引出的。
(2)一定要強調一個緣由——隻有一個
一個推銷員可以說出半打理由,告訴你購買他們的產品的好處;他也能舉出很多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而這些理由全都與你所使用的事例有關。但是,最好還是選一個最特殊的緣由或利益。
與聽眾化為一體
卡耐基智慧金言:
1.惟有自然、真誠,才能贏得聽眾信任。如果我們對我們的聽眾有興趣,聽眾也會對我們產生興趣。
2.記住這句話:表現熱情,你便會感到熱烈。
聽眾的反應,決定演講的成敗。把他們當作“企業裏的夥伴”,謙遜地包容,就已掌握打開聽眾心扉的鑰匙。
成功的溝通,依賴於演說者使他的演講成為聽眾的一部分,並使聽眾也成為其講演的一部分。所以,準備講演時,你的腦海裏應想著特定的聽眾。這裏是一些簡單的法則,有助於你建立與聽眾間和諧和密切之感。
根據聽眾的興趣泉演講
聽眾對你的講話感興趣,是因為你談話的內容和他們有關,和他們的興趣有關,和他們的問題有關。這種和聽眾最感興趣之事的聯係,也就是與聽眾本身的聯係,將肯定能夠獲得聽眾的注意,並能保證溝通的線路暢通無阻。
很多人不能成為一名談話好手,其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隻會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這些事情恰恰令其他人感到無聊。所以,要引導聽眾談論他的興趣、他的事業、他的成就,或者,如果對方是位母親的話,可以讓她談談自己的孩子。你必須這樣做,然後專心地聆聽對方說話,這樣可以給對方帶來無限的樂趣。其結果,你會被人們認為是一位很好的談話對手,即使你沒怎麼說話。
給予誠實、真心的讚賞
聽眾由個體組成,因此反應也如個人。對聽眾公然批評隻會導致憤慨。稱讚他們做過的值得讚美的事,你就已經獲得了通往他們心靈的護照。這是需要靠個人自己去體會研究的。說一些諸如“你們是我多認識的最有智慧的聽眾”等誇張肉麻的話,也會被大多數的聽眾所厭惡,他們會認為這是空洞的阿諛奉承。
要表現出100%的真誠。要知道,說出的話語沒有誠意,或者能會騙過個人,卻永遠騙不了聽眾。
與聽眾融為一體
你要盡可能的,最好是一開口說話便指出自己與聽眾之間的某種直接的聯係。如果你覺得被別人邀請發表演說很榮幸的話,那就告訴他們吧!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打開溝通線路,那就是使用聽眾中的人名。但你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在演說裏用上某些奇特的名字,這些名字是為了這個場合經詢問而得知的,就必須保證它們是正確的,沒有半點差錯;你也一定要完全明確自己使用這些名字的原因;必須隻能以一種友好的方式來提到它;而且在使用它們時應有所限製。
此外,還有一個能夠使聽眾的注意力保持在最佳狀態的好方法,那就是對代名詞“你”的采用,而不是用“他們”。這種方法可以保持聽眾在自我感知的狀態中。
讓聽眾多與講演
你有沒有想過,通過用些小小的表演技巧,便可以吸引聽眾把注意力都放在你的每一個詞上?當你挑選聽眾來協助你展示某個論點,或將某個意念戲劇化表現出來時,聽眾就會顯著地提高對你的注意力。因為感覺到自己是聽眾,當其中的某一個聽眾被演說者帶入“表演”中時,聽眾們就會很敏銳地覺知所發生的事。如果像很多演講者所說的,演講者和聽眾之間隔有一堵牆,那麼如果有聽眾參與的話,就能夠把這堵牆推倒。
采取低姿態
當你自認為比聽眾高人工等的時候,就很容易激起聽眾的敵意。一個人的演講,就好比展示在櫥窗裏,你個性中的每一麵都完全呈現在觀眾麵前,稍有一點高姿態就會導致失敗。從另一方麵來說,謙虛可以激發信心與善意。你可以表現得謙虛,但不能患得患失、動輒得咎的樣子。隻要表現出一定要盡力把它講好,不妨稍稍表示自己才識有限,相信這樣會讓聽眾喜歡你、尊敬你的。
亨利及丹納.李·托馬斯,著有(現代宗教領袖偉人》一書,在這本書裏他們這樣形容孔子:“他從不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淵博的知識;相反,他從來都是用包容的同情心去設法啟迪別人。”如果演講者也能有這種包容的同情,他就已經獲得了開啟聽眾心扉的鑰匙了。
勵誌故事
要有一抬腿就過去的勇氣
一個周日帕梅拉和幾個朋友去郊外爬山。那天他們玩得很盡興。不知不覺太陽都快落山了,他們還在山頂。如果原路返回還需要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這時候有人提議說知道另外一條捷徑,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下山,但是要跨過一條小溝。
望著越來越低的太陽,他們一直同意走近路。
那小溝大概有幾米深,溝裏是潺潺的溪水,在四月的黃昏裏發出響亮而空洞的聲音,那種聲音讓人想到不慎失足掉下去的慘烈……前進還是後退?他們在溝前猶豫了很久。天,一點一點暗了下來。
這時候,一個女孩站了出來。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拿了一根樹枝在溝之間比劃了一下。然後放在地上,說,“溝就是那麼寬的距離,大家跳跳試試看”。大家很輕易就在平地上跳過了那個和溝寬差不多的距離。但是麵對溪水嘩嘩的小溝,有人還是猶豫。女孩第一個跳過去了。大家相互鼓勵著,一個個也都跳過去了,包括膽小的帕梅拉。那個傍晚,他們很快就下了山。而且,在新的道路上,他們還發現了一大片粉紅嫩白的桃花。在這樣一個落英時節,那絢爛的色彩不能不算一道令人驚喜的風景。而下山沒多久,雨下起來了,又大又急。大家都笑著說:“那小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吧!可怕的隻是我們心中的想像。我們一抬腿,不就過來了嗎?而世事難料,安全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我們當時選擇熟悉的那條路回來,說不定都成了落湯雞了。”
生活中難免要遇到各種各樣的溝溝坎坎。在許多困難麵前,人需要的,隻是那一抬腿的勇氣。
請牢記卡耐基忠告:世上的任何豐功偉業無不是對抗“不可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