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溝通的藝術(1 / 3)

用一種適當的態度

卡耐基智慧金言:

1.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不能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真正的自我。

2.你我最大的問題——事實上,可能是惟一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態度。隻要做得到,所有的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就一場演說來講,最重要的事有三件:“發表這場演說的人是誰,他怎樣進行這場演說,以及他說些什麼內容。”在這三件事中,排在最後麵的,其重要性也就最低。所以,一個演說者最寶貴的財產,就是他個人的特色。

信不信在於你,有四種方式,並且隻有四種,才能夠讓我們與世界發生接觸。我們以這四種接觸而為人所估量、所歸類:我們做什麼,我們所做的樣子,我們說些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說。本章處理的是最後一項——我們如何說。

避免羞怯不安

要在聽眾麵前自然、流暢地講演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經過反複的練習,才能達到。不過,一旦你能在人群麵前感覺無拘無束,你就沒有退縮的可能了。無論是在個人麵前還是在很多的人群麵前,便都可以正常地、平和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你突然感覺到的這種自由,就像是一隻小鳥掙脫了拘禁的牢籠,展翅高飛。你知道人們為什麼蜂擁著去劇院、去電影院嗎?因為在那裏,他們可以見到其他的人類自由自在地表演呀;在那裏,他們可以見到人們坦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切勿模仿他人——隻要做自己

我們都很羨慕那些演說家,他們能夠把表演術加入在講演中,能夠大膽無畏地表達自己,能夠毫無畏懼地使用獨特的、個人的、富於幻想的方式把要對聽眾講的話說出來。

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每一個新的生命,都是太陽光下的一件新事物,在此以前沒有和他是一樣的東西,以後也絕不會有。年輕人應該讓自己培養這種觀念,應該尋求獨特的個性,使自己不同於其他人,並且極大地發揮出你自己的價值。社會以及學校可能會企圖改造一個人,它們習慣於把人放在同一模式中,但我們自己絕不會讓個人的那點火花消失,這是你個人重要性的惟一而且真實的憑證。

對於一個演說家來說,上麵這段話更是非常的正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是與你完全相同的。雖然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但幾十億人之中,絕沒有一個人是跟你完全一樣的,而且也沒有一個人具有和你相同的思想及想法,很少有人能夠像你在自然談話時那樣談話及表示自己的意見。

也就是說,你有你自己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身為一名演說者最寶貴的財產。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發揮它。你的演說產生力量與真誠就來自於這點火花。“這是你個人的重要性的惟一而且真實的憑證。”我誠懇地請求你,千萬不要試著把自己迫人模子裏,以免丟失了自己的特性。

你可以用盡全力把一枚包著鐵殼的子彈投向某人,它也許根本無法在那人的衣服上留下一點痕跡。但如果你把“火藥”放在一根蠟燭後麵,然後把它發射出去,它將會穿透一塊鬆木板。所以,一個蠟燭似的演說,隻要有了火藥的推動,要比沒有任何力量去推動的鋼鐵般的演說更能打動人心。

因此,你的演講態度一定要好,表現得自然、親切。

能夠學得自然技巧的惟一辦法就是練習。練習時如果發現自己說起來羞澀別扭,就停下來,問問自己:“咦!哪裏出了問題?清醒起來!要表現出人性,要自然一些。”然後假想從聽眾裏挑出一個人——也許是坐在後麵的人,也許是最不專心的人——就和這個人閑談起來,想像他向你提了一個問題,你現在正在為他解答,並且你是惟一可以回答他的人。他如果是站起來同你說話,而你也回答他的話,這個過程一定能馬上讓你的講演像平時的親切交談,更加自然和直接。因此,就假想那是真正發生的事吧。

全心投入講演中

真誠和熱情也可以協助你。當一個人受到自己感覺的影響時,他真正的自我就會浮出表麵。他所散發出的熱烈情緒,能夠燒毀一切障礙,他的行為舉止將出於自然,他的談話也將出於自然,他的表現也將更自然。

因此,歸根結底,即使是表達的技巧,也又回到我們曾一再強調的事:全心投入講演中。

練習使聲音有力,且富有彈性

大多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失去兒時的純真和自然,我們不自覺地落入固定的身體和聲音溝通的模式中。我們說話越來越沒有生氣,用手勢也用得更加地少;我們更不作抑揚頓挫地提高或放低聲音。簡單地說,我們交談裏的活潑和自然已經真正失去了。或許我們已經形成了說話太快或太慢的習慣,同時我們的用詞,稍加不注意,就顯得淩亂疏忽。

本書反複的強調,讓你的表現要自然,也許你會誤認為這樣就可以用拙劣的遣詞造句,或單調無聊的表達方式,隻要歡呼自然即行。正好相反,我所說的自然,就是說要把自己的意念完整地用全副精神表達出來。

就另一方麵而言,一個好的演說家絕不認為自己再無法增廣詞彙,再無法豐富意想和措辭,或再無法變化表達方式,或再增強表達的效力。這些都是那些追求更加精益求精的人所尋求的自我磨礪。

練習使演說更加自然

在演說方麵,要想達自然的境界,隻有練習這一個途徑。練習使演說更加自然,可按照以下方法做:

(1)強調重點,跳過不重要的。

(2)變化你說話的聲調。

(3)改變你說話的速度。

(4)在要點前後停頓一下。

演講要真誠自然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個性是由遺傳和環境決定的,而且很難更改或改進,但我們卻可以把它強化到一定的程度,使它變得更有力量、更有吸引力。

2.一個人的演講,就好比展示在櫥窗裏,你個性中的每一麵都完全呈現在觀眾麵前,稍有一點高姿態就會導致失敗。

台風和個性,是決定演講成敗的重要因素。隻有自然、真誠,才能贏得聽眾信任。

對於成功的演說者來說,除了演講前的準備之外,個性也許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了。著名演說家艾伯特·胡巴德就曾經說過:“在演說中,贏取聽眾信任的,是演說的態度,而不是講稿的辭句。”我要對這句話略加修正,除了態度,還應該加上觀念。

然而個性是一種模糊而且難以捉摸的東西,它是一個人的全部組合:肉體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還包括遺傳、嗜好、傾向、氣質、思想、精力、經驗、訓練,以及全部的生活境況。它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樣複雜,它也同樣幾乎隻有極少數人能夠理解。

個性是由遺傳和環境決定的,而且很難更改或改進,但我們卻可以把它強化到一定的程度,使它變得更有力量、更有吸引力。不論怎麼說,我們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這項奇異的事物。這個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改善的可能性盡管很小,但是進行討論及分析仍然是可以的。

演講之首要充分休息

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最佳狀態,就必須進行事前充分的休息。一位表現疲倦的演說者在講台上是毫無吸引力可言的。千萬不要犯這種最普通的老毛病——把你的準備工作和計劃一直拖延到最後一分鍾,然後再匆匆忙忙地趕著進行,企圖彌補失去的時間。這樣做,隻會對你身體造成更大的破壞,引起頭腦極度的疲乏。這種可怕的破壞,將會拖累你,削弱你的活力,使你的頭腦和神經同時變得虛弱。

如果你不得不在四點鍾時向委員會發表一個重要的演說,那你就應該有一頓輕便的午餐,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小睡一會兒,以恢複精力。休息是必須的,不管是在精神上、肉體上還是神經上都是一樣。

不要忽略衣著和態度

有一次,一位擔任大學校長的心理學家向一大群人發出問卷,向他們詢問,衣服對他們能夠產生什麼樣影響。

結果,被詢問者幾乎一致認同,當他們穿戴整齊、全身幹幹淨淨時,他們能清楚地明白自己並且也可以感受得到,這表明衣服會對他們產生某種影響,但他們卻很難解釋。

這種影響雖然很難解釋,但仍然十分明確和真實。也就是說,得體的衣服會使人增加信心,並提高人們的自尊心。我們會發現,當人們的外表顯得非常得體時,他們的思想也顯得更加自信,他們的表達也更加容易成功。這就是穿著對人所產生的影響。

演說者的衣著對聽眾可以產生什麼影響呢?我注意到,如果一位男演說者不修邊幅,穿著寬寬鬆鬆的褲子、變形的外衣和鞋子,自來水筆和鉛筆都露在胸前口袋外麵,一張報紙、一隻煙鬥或一罐煙草把西裝的外側塞得鼓鼓的;而一個女演說者,帶著一個醜陋的大手提包,襯裙也露在外麵,那麼,對於這樣的演說者,聽眾根本就沒有任何信心,就如同演說者對自己的外表也沒有信心一樣。聽眾肯定會這麼認為,這位演說者的頭腦一定是亂七八糟的,就和他那頭蓬亂的頭發、未經擦拭的皮鞋一樣,或是和那脹得鼓鼓的手提包差不多。

當羅伯特.李將軍代表他的軍隊前往阿波麥托克斯鎮表示投降時,他穿著一套整整齊齊的製服,腰邊還係了一柄很珍貴的長劍。和他完全對照的是,格蘭特既沒穿外套,也沒有佩劍,隻穿著普通的士兵的襯衫和長褲。

格蘭特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相比之下,我的形象肯定顯得十分怪異,而對方則是一名衣著漂亮的男士,服飾整齊。”在這個曆史性場合沒有穿上合適得體的服飾,這也成為格蘭特將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還記得多年以前,我曾經替《美國雜誌》撰寫過一篇關於紐約一位銀行家的生平故事。我向他的朋友打聽他成功的原因。他的朋友說,這位銀行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那迷人的微笑。或許你覺得這種說法顯得有些誇張,但我相信這是千真萬確的。

中國有一句諺語叫“和氣生財”。在觀眾麵前展露笑容,豈不是和在櫃台後麵的笑容一樣受人歡迎嗎?

我卻經常看到演說者帶著一種冷漠、造作的姿態走上講台,用一種很不情願的神態來發表這次演說。他的演講,就像完成一個苦差事似的。可以想像,台下的觀眾,也會很快被他的這種情緒所感染,會十分壓抑地聽完他的演講。

奧佛·斯裏特教授在《有影響力的人類行為》一書中就有這麼一段話:

“喜歡產生喜歡。如果我們對我們的聽眾有興趣,聽眾也會對我們產生興趣。如果我們不喜歡台下的聽眾,他們不管在外表或內心,也會對我們表示厭惡。如果我們表現得很膽怯而且慌亂,他們也會對我們缺乏信心。如果我們表現得很無賴,而且大吹其牛,聽眾們也會表現出自我保護性的自大。經常的,我們甚至尚未開口說話,聽眾就已評定我們的好或壞了。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指出,我們必須事先確信我們的態度一定會引起聽眾的熱烈反應。”

把聽眾聚集到一起

身為一名演講者,我經常在下午對稀稀落落分坐在大廳內的一小群聽眾發表演說,或是在晚間對擁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內的一大群人發表演講。時間不同,聽眾對演講者的所作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晚上會令聽眾哈哈大笑的同一個話題,到了下午卻隻能使聽眾們的臉上露出淺淺的微笑;晚上的聽眾會對每一段落都報以熱烈的鼓掌,但下午的聽眾卻沒有任何反應。

原因何在呢?其一就是,下午有很多聽眾是年老的婦人或小孩子。他們當然比不上晚上那些精力充沛並且比較有辨識能力的聽眾那樣對講題有如此熱烈的反應。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當聽眾分散開來時,他們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稀稀拉拉的聽眾以及聽眾之間的那些椅子更能澆滅聽眾的熱亨利·畢丘在耶魯大學發表有關講道的演說時說:

人們常常問我:“你是不是認為,對一大群人發表演說,要比向一小群人演講更有意思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可以向12個人發表精彩的演說,同樣,我也可以向1000個人發表同樣精彩的演說。對於前一個群體隻要這12個人能夠圍坐在我的身邊,緊緊地靠在一起,而且彼此可以碰到對方的身體:一樣,對於後一種情形,假如1000個人分散而坐,每兩個人還相距四英尺之遠,那也如同在一間空無一人的房子裏一般糟糕……把你的聽眾緊緊聚集在一起吧,你隻要花一半的精神,就能使他們大為感動。

如果我們發表演講的對象是一小群人,就應該去找一個小房間。把聽眾塞進一個狹小的空間,強過讓他們散在寬廣的大廳裏,這樣更容易調動情緒。

如果你的聽眾都是分散地坐著,就請他們挪到前排來,坐得離你近一些。你一定要這樣做,然後才展開你的演講。

除非聽眾非常的多,並且確實需要演說者站到講台上去,否則不要這樣做。你一定要下台去與他們站在同一高度,站在他們身邊,不拘於形式,和聽眾們親切地打成一片,這能使你的演說同日常談話一樣。

注意演講場所的環境

保持空氣的新鮮。在演說的過程中,氧氣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即使你的演說再動人,音樂廳裏女高音再美麗,都不能夠使置身於惡劣空氣中的聽眾保持清醒。因此,當我演講時,在開始演講之前,我總是要請聽眾們站起來先休息兩分鍾,同時把窗戶全部打開透透氣。

在過去的14年裏,詹姆斯.龐德少校曾經擔任過亨利·畢丘的經理,因此他經常穿梭於美國及加拿大各地。當時,他廣受人們的歡迎。龐德常常在信徒來臨之前,先去察看畢丘將要前往傳道的地點,並且細心地檢查燈光、座位、溫度及通風情況。龐德是一位很喜歡運用權威的退伍陸軍軍官。因此,如果某一處傳道場所太熱,空氣不流通,而他卻沒法打開窗子,他就用書本對著窗戶扔過去,一下子把窗戶的玻璃砸得粉碎。他認為:“對於一位傳道者來說,僅次於上帝恩典的最佳事物就是氧氣。”

燈光是影響演說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素。除非你是在一群人麵前表演招靈術,否則,應盡可能保持房間裏的光線充足。要在一個像熱水瓶內部那樣半明不亮的房間裏激發起聽眾的熱烈情緒,就如同馴服野鵪鶉一樣困難。

讓燈光照在你的臉上。人們渴望看清楚演說者的麵容。在你五官上所產生的那種微妙變化,是自我表現的一部分,並且是最為真實的一部分。有的時候,這種外觀表現更甚於你的言語表達。

一名演說者也應該保持令人賞心悅目的背景。在我看來,理想的布置應該是完全沒有家具的。在演說者的後麵不應該有任何吸引聽眾注意力的東西,在他的兩邊也不能有任何東西。也就是說,除了一幅深藍色的天鵝絨幕布以外,什麼東西也不要。

但是,看一看,很多演說者的背後通常都有太多的東西,比如地圖、圖表及桌子,或許還有很多積滿灰塵的椅子相互放在一起。這隻會造成一種粗俗、淩亂及不協調的氣氛。因此,你一定要把沒用的東西全部清理掉。

亨利·畢丘說:“演講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人。”

所以,你一定要讓演說者在整個會場很突出地表現出來。

(1)演說者應該克製自己,不要玩弄自己的手指、拉動衣服或是做些能減少別人對他的注意力的一些緊張的小動作。

(2)如果有可能,演說組織者應該適當的安排聽眾的位置,使他們不能看到後來的聽眾,這樣不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3)演說者不應該安排貴賓坐在講台上。

保持良好的姿態

演說者在演說之前,不要坐著麵對聽眾,你應該以嶄新的姿態到達會場。可是,如果我們必須先坐下來,也要十分注意我們的坐姿,千萬不要像放置一個大沙袋一樣把自己的身體猛地放在了椅子上。

知道如何坐的人一般會先用腳背碰一下椅子,並使自己在內心的完全控製下,讓整個身子從頭部到臂部都保持輕鬆的直立姿勢,然後慢慢坐下去。

當你準備站起來向聽眾發表演說時,不要匆匆忙忙地開口。這是業餘演說家的通病。正確的做法是,應先深深吸一口氣,對著你的聽眾看上一分鍾的時間,如果現場還有嘈雜聲,就暫時停下來,等到一切平靜為止。

挺直你的胸膛。這種姿勢有助於你自信的表達,可以傳達給聽眾一種力量。當然,這並不是指你在聽眾麵前的一霎時就馬上筆直地挺立,而是很自然地挺起胸膛。

盧瑟.克裏克在他的《有效率的生活》一書中說:“在每十個人當中,我們也找不出一個能令自己保持最佳姿態的人……你一定要使頸部緊緊貼住衣領。”

他提議人們每天從事下述這種練習:

緩慢地吸氣,但要盡量用力。與此同時,把頸部緊緊貼住衣領。即使這一套動作非常誇張,也對你隻會有益而無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介於兩肩之中的背部能夠挺直,同時也會使胸部加厚。

你的雙手如何擺放呢?忘掉它們吧。如果你可以將它們很自然地下垂於身體兩側,那就最理想了。

手勢和晚宴服完全不一樣。後者隻是一個人內在本能的一種外在表現,如同親吻、腹痛、大笑及暈船一般。而一個人的手勢,就好比他的牙刷,應該是專屬於他個人使用的東西。並且,就好像人的特點各不一樣,隻要他們順其自然,每個人的手勢也應該都各不相同。

羅斯福演講時,他的臉孔因為充滿各種表情而顯得生氣蓬勃。他握緊拳頭,整個身體成為他表達感情的工具;政治家布萊安在演講時常常伸出一隻手,手常張開;格雷斯通經常用手掌拍擊桌子,或者是用腳踩地板,發出很大的聲響;羅斯伯利習慣高舉右臂,然後以無盡的力量猛然往下一甩;英國政治家伯克的手勢很笨拙,且極不自然;英國名演說家皮特,用手在空中亂舞,“像個笨拙的小醜”。

偉大的演說家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手勢。雖然偉大的演說家一定要有漂亮的外形及優雅的姿態,但假如演說者不巧生得很醜,行動又笨拙,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隻要他能表現出優雅自然的姿態就行。

隻要你能經常地練習,你將發現,你自己也是以同樣的方式來做出你的手勢的。我無法替你舉出任何具體姿勢的法則,因為這一切決定於演說者自己的氣質,決定於他準備的情形,他的熱誠,他的個性,演說者的主題,聽眾,以及會場的情況。

但是,我仍然有一些有限的建議,或許對你有一些用處:

不要重複使用一種手勢,否則會使人產生枯燥、單調的感覺;

不要使用肘部做短而急的動作,由肩部發出的動作在講台上看來要好得多;

手勢不要結束得太快;

如果你用食指強調你的想法,一定要在整個句子中維持那個手勢。

一般人都會忽略最後一點,這是個很普通但也很嚴重的一則錯誤。這種錯誤會減弱你所強調的內容,而相形之下,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反而會變得仿佛很重要,真正的要點卻顯得無足輕重了。

當你在聽眾麵前進行演說時,隻需要做出那些自然發出的手勢。但是,如果你在練習時,有必要的話,應強迫你自己做出手勢。當你強迫自己這樣做時,會顯得十分清醒而刺激,不久,你的手勢將會自然而然地流霹出來。

合上書本,你無法從書本上學會手勢。當你在演講時,你自己的衝動和欲望才是最值得你信任的,比任何教授所能告訴你的任何指示都更具有價值。

假如你忘記我們對手勢所作的一切說明,而你又將上台演說,請記住一點:如果一個人如此專心於思考他所要說的內容,並如此急於把他的意見表達出來,以至於他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談話和舉止皆出於自然,那麼他的手勢及表達方式將不會受人批評。如果你對此有所懷疑,你可以走向某人,一拳將他打倒。你可以發現,當那人站起來之後,他將會對你說出一段幾乎無懈可擊的完美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