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注意你的形象與台風。
講演一定要明確清楚
卡耐基智慧金言:
1.“講清楚”使人明了,是說明講演的目的。
2.想使講演給聽眾留下井然有序、條理分明的印象,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在講演過程中明白地揭示:現在自己先講這一點,接著再講另一點。
“講清楚”使人明了,是說明講演的目的。,但,許多演說者,從來沒有把意念講明白過。其實,這並不難……
這裏有些建議,可以使你清晰而精確地使用語言,令聽眾能毫無困難地了解你。陸德威·魏根斯坦曾說:“凡是可以想到的事情,都是可以清楚地思考的。而凡是可以說出口的事,也都可以清楚地講述。”
限製題材以適合講演的時間
演講一旦選好了題目,就要確定自己要演講的範圍,並堅守在這個範圍內,千萬不要天馬行空地去講一大通,超過了你的題材範圍。
開始演講之前,你必須先限製和選擇題材,把題目縮小至某一範圍內,以便適合自己使用的時間。
有一次,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向教師們發表演說時指出,一個人在一次演說中隻能提出一項要點。而他所謂的演說,一次是以一小時為限。然而,我最近曾經聽過一位演說者的演說,按照規定,他隻能演說3分鍾,但是他一開頭卻說,他想要提出11項要點請我們注意。平均每一個要點隻有16秒半的時間作說明。一個聰明的人,居然想做如此明顯的荒謬之事,不可思議吧?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然而那種方式的錯誤傾向,就算不到那種地步,也是以妨礙到任何一個新手。他如同個導遊,帶著觀光客一天之內便將巴黎參觀完。這樣做不是辦不到,就像你也可以30分鍾就走完美國國家曆史博物館,但是清楚和享受就免談了。許多講演所以無法清楚,是由於講演者要在所分配的一定時限內,就所涵蓋的題材創一項世界紀錄。他如同一隻敏捷的山羊,飛快地從這點又躍至那點。
舉例說,假如要就勞工聯盟的題目講話,切莫想在3或6分鍾內告訴我們它們為何要成立,它們采用的方法,它們的建樹,它們的缺失,以及怎樣解決工業爭端等。不行,倘使你拚了老命這樣做,沒有人會對你所說的產生非常清晰的概念。它將隻是一次混亂、含糊,而且太過簡單的大綱罷了。
如果你隻談工聯的一麵,並且詳加解說,是否較為明智?那當然。這樣你將留給聽眾一個單一的印象,它是透徹易懂,而且容易記憶。
不過,假如你一定要談論你的題目的好幾部分,我建議你在結束部分作一個簡要的總結。
即使一些經驗豐富的演說者,也會犯一樣的錯誤。也許他們身上具多方麵的才華,以致見不著精力分散的危險。你不必像他們一樣。你應該緊守著自己的主題。
合理安排演講的順序
幾乎所有的演講題材,幾乎都可依據合理的時間、空間或事物的邏輯順序而發揮。例如在時間的順序上,可以按照過去、現在、未來這樣的安排來處理材料,也可以從某一天開始進行倒敘。演講的過程,都是從粗糙的原始材料開始,然後經過各種各樣的製造階段,最後完成產品。其中的細節問題,要根據時間來定。
在空間的順序上,可就以某個點來安排你的意念,然後由此向外發展;也可依方向來處理題材,如北方、南方、東方和西方。比如,你要說明一部汽車,最好把它分解成各個部分,再來談論。
所以,演講要明確,要做到條理分明,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都要有一個合理的順序。
逐一列舉演講的重點
想使講演給聽眾留下井然有序、條理分明的印象,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在講演過程中明白地揭示:現在自己先講這一點,接著再講另一點。
你完全可以坦白地這樣說:“我第一是……”討論完這一點,再坦誠地提示將要談第二點,就這樣一直說到結束。
這樣,從頭至尾,聽眾都條理清晰地明白你的思路,從而跟著你思想的脈搏向前躍動,最終達到你要告訴他們的演講目的。
將陌生與熟悉相比成
有時你也許辛辛苦苦忙碌了半天,結果仍然沒有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盡管你自己很清楚,可是要使聽眾也一樣對它明了,就要做進一步地解說。那怎麼辦呢?試試把你要說的事與聽眾熟悉的事情相比較,告訴他們這件陌生的事像聽眾所熟悉的事情一樣就可以了。
亞裏斯多德曾有忠言:“思維如智者,說話如常人。”假如必須使用專業術語,等到已向聽眾解釋過以後再用,這樣便能使人人都懂得講演主旨,而你一用再用的關鍵詞尤其要如此。
采用視覺輔助工具
一個人不能單憑言語,就能讓人了解他的全部想法,或是得到別人對他的全部注意力,演講也是一樣。你想要清楚地表達,你應該生動地描述你所說的重點,並把它具體化。你可以展示圖片或展示實物。
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高舉某件東西,讓人們看見它。演講時運用這種方法,即使在最嚴肅的聽眾麵前也能發揮很大的效果。
如果你要利用展示物,請按以下建議做:
(1)展示物不應被聽眾事先見到,直至準備要用時再出示。
(2)使用的展示物應該足夠大,令最後一排都看得見。當然聽眾若看不見展示物,就不能發揮展示物的作用了。
(3)在講話的時候,絕不能讓展示物在聽眾間傳閱,為什麼要找對手競爭?它會搶走聽眾對你的注意力。
(4)展示一樣東西時,把它放在聽眾看得見的地方。記住,一項能打動聽眾的展示物,勝過十樣打不動人心的東西,若是技術上可行,示範一下。
(5)講話時不要瞪著展示品,你是要與聽眾溝通,不是要和展示品溝通。
(6)展示物使用完畢,應盡可能收起,不要讓聽眾再看見。
(7)如果展示物適於作“神秘處理”,則將它放在一張桌上,你講演時就把它置於身邊,把它蓋住。當講話時,多提它幾次,這樣會引發好奇心——不過別說它是什麼。這樣,當你揭開蓋布之時,你早已引發了聽眾的好奇、懸疑和真正的興趣。
如今,用視覺材料來增進演說明晰的策略,已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對於演講確實很有好處。
不斷豐富你的知識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即使是偉大的演說者,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及得自書本的資料。
2.我們的言談,隨時都會被別人作為判斷我們的根據。
3.書本!這就是成功的秘訣。要想增加及擴大文字儲存量的人,必須時常讓自己的頭腦接受文學的洗禮。
在這個世界上,全新的事物實在太少了。即使是偉大的演說者,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及得自書本的資料。想要增加和擴大文字儲存量的人,必須經常讓自己的頭腦接受文學的洗禮。
我們的言談,隨時都會被別人作為判斷我們的根據。我們說的話,將會顯示我們的修養程度,它能讓聽者感受得到我們的出身,它們是教育與文化的證明。
在這個世界上,全新事物實在太少了,即使是偉大的演說者,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及得自書本的資料。
書本!這就是成功的秘訣。要想增加及擴大文字儲存量的人,必須時常讓自己的頭腦接受文學的洗禮。約翰.布萊特說:“我到圖書館去時,隻會感到一陣悲哀;生命太短暫了,我根本不可能充分享受呈現在我麵前的豐盛美餐。”
林肯在寫給一位希望成為名律師的年輕人的信上說:“成功的秘訣就是拿起書本,仔細閱讀及研究。工作,工作,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作家非常重視正確使用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我們同時也希望,這樣做,能夠鼓勵學習演說的學員們對語言和文字的運用更有興趣。當然,一個演說者不應該在演說途中停頓下來,支支吾吾的,希望找出他渴望表達意思的正確語言;不過,他應該每天練習做最正確的表達,一直到這些語言能夠自然地出現為止。
說服的方式
卡耐基智慧金言:
1.我們必須先說服自己,然後才能設法說服他人。
2.你的精神經由你的雙眼而閃亮發光,經由你的聲音而四向輻射,並經由你的態度而自我抒發,它自然會和聽眾產生溝通。
3.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價值感、重要感和尊嚴感。一旦傷害了它,你就永遠失去了那個人。
林肯說:“我展開並贏得一場議論的方式,是先找到一個共同的讚同”這也正是說服性演講的秘訣之一。
有一次,一群男士和女士發現自己竟置身於風暴的通路上。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風暴,這隻是一個比喻罷了。說簡單些,這風暴是一個名叫毛裏斯·高柏萊的人。其中的一個人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圍著一張大午餐桌坐著。我們早就聽說這個人了,說他是個風火雷電的演說者。
“他開始平靜地說他感謝我們的邀請。他說,他有一件嚴肅的事想談,如果打擾了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原諒。
“然後,他像龍卷風一般吹襲起來。他傾身向前,雙眼死死地盯住我們。他的聲音並不大,但我卻有一種打雷的感覺。
“‘請你看一下四周,’他說,‘彼此相互看一下。你們可知道,現在坐在這房間裏的人,有多少人將死於癌症?55歲以上的人4人中就有一個,4人中就有一個!’
“他停下,臉上光亮起來。‘這是件平常卻嚴酷的事實,不過卻不必長久。’他說,‘我們可以想出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謀求進步的癌症治療方法,以及研究它的肇因。’
“他嚴肅地看著我們,眼光繞著桌子逐一移動。‘你們願意協助朝向進步努力嗎?’
“在我們腦海中,這時除了‘願意!’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回答。‘願意!’我是這樣想的。事後我發覺別人也同我的想法一樣。
“一分鍾不到,毛裏斯就贏得了我們的心。他已經把我們每個人都拉進他的話題裏,他已經使我們站在了他的立場,投入了他為人類福利而進行的運動中。”
遵循以下原則可以使你的說服性演講無往而不勝:
用真誠贏得信心
如果我們談話的目的是要說服他人,尤其需要用真誠篤信的內在光輝來宣述自己的意念。我們必須先說服自己,然後才能設法說服他人。
獲取讚同的反應
哈裏·奧弗斯維教授曾詳細分析過保持聽眾讚同心理的重要性:
“有技巧的演說者,在一開始就獲得許多讚同反應。他於是藉此為聽眾設下心理的過程,使他們朝向讚同的方向前進。它就好像撞球戲裏的彈子那般移動,將它在一方向推動後,想使它偏斜,便需費些力量,如果想要將它推回相反的方向,則需費更大的力量。”
心理的形態在這方麵的表現是很明顯的。當一個人說“不”,而且真心如此時,他所做的又豈是所說的一個字而已?他整個身體——腺體、神經、肌肉——把自己收攏起來進人一個抗拒的狀態。通常,他會有微小程度的身體上的撤退,或撤退的準備,有時甚至明顯可見。簡單地說,他的整個神經、肌肉係統都戒備起來要抗拒接受。相反,一個人說“是”的時候,就不會發生撤退的行為,他的整個身體在一種前進、接納、開敞的態度中。因而,如果演講者從一開始就能誘發聽眾越多的“是”,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就越多,就可以為我們最終的建議來鋪路。
演說人和聽眾爭辯,隻會讓他們更加固執,使他們更加拚命防守,讓他們幾乎不再改變思想。一開口就說“我要證明這樣那樣”是否明智?聽眾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挑釁而無聲地說:“咱們走著瞧吧!”
如果在演講一開始就強調一些所有聽眾和你都相信的事情,然後再舉出一個恰當的問題,讓聽眾願意再聽下去,這樣不是有利得多?這樣聽眾一定會和演講者一起去熱烈地追尋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把你所見得十分清楚的事實放在他們的麵前,他們就會被你所引領,進而接受你的結論。對於這種他們自己所發現的事實,他們會有更多的信心。“看似一聲解說的議論,才是最巧妙的議論。”
用感染性的熱,腈來講述
當演說者以感情和感染性的熱情來宣述自己的意念時,聽眾幾乎不會產生對立的意念。
這個“感染性的熱情”,能夠將一切否定的相反意念排拒在一邊。如果你的目標是想說服聽眾,請不要忘記動之以情比發之以思想所起的效果更大。
要激起聽眾情感,自己必須先真摯、熱烈。
無論一個人編造的詞句有多精微,不管他能搜集多少例證,甚至他的語氣是多麼地協調,手勢是多麼地優雅,如果他的講述不真誠,這些都隻是空洞耀眼的裝飾罷了。
要想給聽眾深刻的印象,首先你自己要有深刻的印象。你的精神經由你的雙眼而閃亮發光,經由你的聲音而四向輻射,並經由你的態度而自我抒發,它自然會和聽眾產生溝通。
表示你對聽眾的尊敬和熱愛
“人類的人性需要愛,也需要尊敬,”諾曼.文生·皮爾博土論及專業喜劇家時常常這樣開場。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價值感、重要感和尊嚴感。一旦傷害了它,你就永遠失去了那個人。因此,當你愛一個人、尊敬一個人時,你也建造了他,而且,他也同樣地愛你、敬你。”
以友善的方式開始
卓·威爾森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這樣對我說:‘讓我們坐下來商量一番吧。如果我們的意見不合,讓我們弄清楚彼此不合的原因是什麼,問題究竟發生在哪裏?’我們馬上便會發覺彼此的想法相距並不遠,發覺我們的不合之點也不多。相反,我們的相合之點卻非常多,並發覺我們隻要有耐心、有誠意,並有著彼此聚合的欲望,我們就會相聚相合。”
完善語言表達的技巧
卡耐基智慧金言:
1.我們的言談和語言表達技巧,正是別人評價我們的重要依據。我們所說的話,顯示了我們的修養,它是教育和文化知識的證明,能讓聽者判斷我們的出身。
2.你不僅要盡量表達準確,還要盡量有新思想和新創意。要有勇氣把你對事情的看法說出來,因為“事情本身就是上帝”。
(1)從書本中汲取精華
有一個英國小夥子,又窮又沒有工作,他走在費城的街道上,一心想找一份工作。當他走進大富豪保羅·吉彭斯的辦公室時,要求見吉彭斯先生。
吉彭斯先生用不信任的眼光看著窗外的陌生人,隻見他衣衫襤褸,衣袖口被磨得發光,全身散發出一股酸臭氣。吉彭斯先生一半出於好奇,另一半出於同情,答應和他見麵。
吉彭斯先生原來隻打算聽對方說幾秒鍾,但隨即幾秒鍾變成了幾分鍾,幾分鍾又變成了一個小時,而談話仍然在進行。
談話結束後,吉彭斯先生給費城另一位大富翁、狄龍出版公司的經理羅蘭·泰勒先生打了一個電話,邀請他和這位陌生人共進午餐,然後為小夥子安排了一個很好的工作。
這個外表看上去窮困潦倒的小夥子,是如何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兩位如此重要的人物的呢?
其實,秘訣隻有一句話——他的語言表達技巧。事實上,這個小夥子是英國牛津大學的畢業生,他是來美國處理一項商業事務的。不幸的是,他沒有做好這件事,結果被困在美國,有家回不了。在既沒有錢,又沒有朋友的情況下,他隻有一件寶物——英語是他的母語,他說得既準確又漂亮,聽他說話的人可以立即忘掉他那雙沾滿泥土的皮鞋、襤褸的外衣,和他那不修邊幅的麵孔。可以說他的語言就是他進入美國最高商界的“護照”。
這個小夥子的故事雖然有點不同尋常,但它說明了一個真理:我們的言談和語言表達技巧,正是別人評價我們的重要依據。我們所說的話,顯示了我們的修養,它是教育和文化知識的證明,能讓聽者判斷我們的出身。
我們每個人和這個世界隻通過四種方式接觸。別人正是根據四件事情來評估我們,並把我們進行分類的。這四件事就是:
我們做什麼?
我們看起來像什麼?
我們說了些什麼?
我們是如何說的?
然而,很多人卻稀裏糊塗地過了一輩子,他們離開學校後不知道努力增加自己的詞彙,既不去掌握各種字義,也不能準確清晰地說話。他們習慣使用那些毫無意義的詞句,也難怪他的談話缺乏明確性和個性特點,也難怪他們在發音、文法方麵錯誤百出。
我甚至聽過很多大學畢業生說的話,他們滿口說的是市井流氓的口頭禪。你想想,連大學畢業生都犯這種錯誤,我們怎麼能指望那些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人有更好的表現呢?
幾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到羅馬古競技場遊覽,一個人在那裏遐想。這時,一個陌生人向我走來。這是一位來自英國殖民地的遊客。他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之後,對我大談起他在這個“永恒之城”的旅遊經曆。但是他說了不到3分鍾,就說出了一大堆“YOUWAS”、“IDONE”錯誤百出的話。
我可以看出他那天早晨出門時,特意擦亮了皮鞋,身上穿著一塵不染的漂亮衣服。也許他想以此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吧,可是他忘了裝飾他的詞彙,結果說出了那樣的句子。當他和女士說話時,如果未摘下帽子,他會感到很慚愧;但他的文法除了錯誤卻不會慚愧。他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冒犯了別人的耳一拿起來,就會自動翻到《唐璜》那一頁。
他當上美國總統之後,由於內戰損耗吞食了他的精力,使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但他仍然抓住點滴時間,翻閱英國詩人胡德的詩集。有時候他深夜醒來,也會隨手翻開詩集,如果碰巧看到特別有啟發或令他興奮的詩,他就會立刻起床,穿著睡衣拖鞋,悄悄地找到他的秘書,將詩讀給秘書聽。
林肯還經常抽空閱讀早已背熟的莎士比亞名著,批評一些演員對莎翁劇作的看法,並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寫信給莎劇著名演員哈吉特說:“我已經讀過莎士比亞的劇本。《李爾王》、《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哈姆雷特》,特別是《麥克白》。我認為沒有一本劇本比得上《麥克白》,它寫得實在是太精彩了!”
林肯熱愛詩歌。他不僅一個人私下裏背誦朗讀,還在公開場合背誦和朗讀,甚至還嚐試寫詩。他在妹妹的婚禮上就朗誦過他創作的一首長詩。中年之後,林肯創作的作品已經寫滿了整本筆記簿——盡管他對這些創作並沒有信心,甚至連最好的朋友也不允許翻閱。
魯濱遜教授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學修養》中寫道:“這位自學成功的人,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武裝了他的思想,可以稱之為天才。他的成功,和艾默頓教授描述文藝複興運動領導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情況一樣:離開學校之後,堅持以唯一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直至取得成功。這唯一的方法,就是永不停息地研究和練習。”
林肯這位拓荒者的後代,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印第安納州鴿子河的農場裏剝玉米、殺豬,每天的工資隻有可憐的31美分,但他後來卻在蓋茨堡發表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彩的演講。在蓋茨堡戰役中,有10萬人參戰,7000人當場陣亡。林肯死後不久,著名演講家索姆奈說:”當這次戰役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之後,林肯的演講卻依然深深地烙在人們心裏。如果這次戰役一再被人們提起,最主要的原因一定是人們想起了林肯的演講。”
誰能否認這句話呢?
著名政治家艾維萊特曾在蓋茨堡一口氣演講了兩個小時,但他的演講早已經被人們遺忘;林肯的演講不到兩分鍾,可是人們仍然記憶猶新。據說一位攝影師想拍下林肯當時演講的情景,但他還沒有來得及架起那架原始的照相機並調準焦距之前,林肯已經結束了他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