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師的和諧心理調適2
7.完成工作應具備哪些良好心態
麵對繁重的工作,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莫認為自己是擎天神的角色
請勿認為自己是希臘神話中的巨人,雙肩永遠背負著天地,否則遲早將因不堪負荷而累倒。最好盡量去除心中激動的緊張情緒,莫鑽牛角尖,對於無法解決的事情不妨暫時擱置一旁。
喜歡自己的工作
如果從心底厭惡自己的工作,做起事來必將事倍功半,難以順利成功,所以必須設法使自己熱愛本職工作,才能每天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製定完整的工作計劃
在每一個階段開始之前,務必製定完整的工作計劃,並循序完成每一個步驟,如此不但心中更為鎮定自信,並且往往能愉快地接受挑戰。
切忌急躁地進行超量的工作
做事須冷靜地一步步完成,一旦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過重的工作,整個心事將無法安定下來,如此則不但亂了手腳,甚至導致錯誤百出。
端正工作態度
正確的工作態度比較容易完成任務,如果一開頭就抱著得過且過,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態度,那麼任何工作做起來都寸步難行。
精通做好工作的應有技巧
所謂“知識就是力”,擁有了正確的知識與技巧,則任何事均可輕易完成。
從容不迫地工作
放鬆心情,麵臨工作的挑戰,絕對不勉強自己在惡劣的情緒下做事。
今日事今日畢
任何事情今天能做完,一旦耽擱到明天,勢必越積越多,最終難以繼續完成。
8.在工作中控製情緒的技巧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學會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心裏的感覺——更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傷心
人們每有所失,就覺得傷心。當我們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自己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過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裏取得補償?
焦急
人們在恐怕受傷害或喪失所有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
如果我們感覺焦急,就應設法確定自己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不是別人的愛和照顧?是自己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自己防止損失或準備應變,不要因為想來太可怕而把它撇開。躲避自己所怕的事,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問題更難解決。
憤怒
被人得罪了,人們往往會發怒。我們發怒的時候,要自問:“誰得罪了我?怎樣得罪的?我對那個人說了些什麼?我本來要說些什麼?為什麼我沒有說呢?”
倘若有人觸怒了自己,立刻對他講明,大多數人都會表示歉意而仍要和自己繼續做朋友。
內疚
憤怒不能適當發泄,就會掉轉過來進攻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發怒時,他就會心生內疚而對每一件不順遂的事都歸咎於自己。
怎樣對付內疚?隻要記住大多數內疚來自壓抑的憤怒,而憤怒又是因心靈受傷害而產生的,那麼解決的辦法應該是查出心靈所受的傷害,並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再把憤怒引回原來它應該發泄的地方。
9.三個步驟擺脫煩惱
我們都想知道一種迅速而穩妥的方法,以克服內心時常產生的煩惱情緒,下麵就介紹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學會。它總共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平心靜氣地分析情況,設想已出現的困難和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第二步,對可能出現的最壞後果有了充分估計之後,應做好勇敢地把它承擔下來的思想準備。應對自己說,這一失敗會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頁,從而影響我的晉升甚至丟掉工作。可是即使我在這裏把工作丟掉了,還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事幹,這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第三步,待心情平靜之後,即應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上,以盡量設法排除最壞的後果。
隻要我們能冷靜地接受最壞的情況,那麼我們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失去的了,這自然就意味著我們隻會贏得一切。卡利爾說:“當我準備心甘情願領受最壞的結果時,立即就會感到輕鬆了,心中出現了好多天來從未有過的平衡,於是我又能夠正常地思考了。”
話雖這麼說,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成千上萬的人不就由於憂慮而毀壞了自己的健康嗎?他們沒有勇氣正視最壞的現實,因而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改變這種現實。他們拒絕從廢墟中拯救這可以拯救的東西,他們不去努力重新把握自己的命運,卻頑固地跟倒黴的經曆做特殊的鬥爭。所以他們隻能永遠憤然地生活下去,最後成為憂鬱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