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校科技教學的指導2
5.語文教學中的科技教育
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為本,著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語文千萬不能隻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含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麵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未來社會必定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的學生如果不具備科技素養,那麼,他們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甚至有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麵的危險。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語文閱讀教學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含量。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學知識,練習語言文學技能的同時,接受科學教育的感染和影響。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寓語文基礎教育於廣闊的科學世界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為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找到新的生長點。
吃透教材,挖掘科技含量
對科學知識感興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花,來自於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對事實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了解。語文教材為我們的科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吃透教材。就拿蘇教版第九冊語文來說,教材26篇課文中,其中有9篇文章中都含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有關於自然方麵的,有關於氣象方麵的,有關於環保方麵的……這些課文,有的講述了科學家小時侯的故事如《裝滿昆蟲的衣袋》,透過語言文字我們不難看到科學家的聰明,智慧的火花,對科學的執著態度,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的科學方法,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這一切無不使學生深受感動和敬佩,無不激勵和促動著學生行為。除此之外,在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如介紹環保方麵的《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介紹發明創造的《吊燈和鯊魚》;介紹現代科技知識《信用卡》;介紹文物方麵知識的《莫高窟》……歸納起來簡直就是一本科學的百科全書。這些知識,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濃鬱了學生的科學文化底蘊。語文教材中的這類課文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科學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把握人物的精神魅力,培養科學興趣
行為科學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要,常常主宰著學業和事業的成敗。科學情感更是—切科學行為之源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學生科學情感的培養。在教學科學家的故事的文章時,我就是引領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感悟,去體會課文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把握科學家的精神實質和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讓科學家們成為他們的榜樣和偶像,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之情。例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時,我就提出了“是什麼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的”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課文中所舉的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的幾個事例的了解,特別是“法布爾為了抓住一隻會唱歌的蟲子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捉到一隻漂亮的小甲蟲高興極了,把這個寶貝放進蝸牛的殼裏,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賞……”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才把法布爾引進科學殿堂的。課後,學生收集科學家的故事,利用班會時間舉行“科學家的故事”演講比賽。由此,學生也明白了隻要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加上目標專一,持之以恒,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實現的。法布爾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事業的執著,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學生的心中湧動著對科學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了解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科學產生了興趣,那他們學科學,用科學就會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在學完《陳增巧破巫術》後,學生話匣子打開了:“老師,我有一次頭疼,奶奶說可能是去世的爺爺摸我的頭了,為了證實是不是真的,就用了兩根筷子豎在鍋裏,一邊叫著死去家人的名字,一邊用水從筷子的上頭淋,不一會,奇跡真的出現了,那筷子竟然站住了。奶奶說:“看,真是爺爺摸你的頭了。一定是你爺爺沒有錢用了想要錢了,晚上去少點紙錢給你爺爺,你的頭就不疼了。”晚上爸爸真的幫了我去燒了紙錢,第二天我的頭真的不疼了。老師,你說是不是爺爺摸我的頭呀?”有的說,我頭疼時,我的家人,用黃豆,一邊走,一邊丟,還不時的叫著家裏死去的家人的名字。然後還燒紙錢……針對此,我利用一節科技課讓學生專門自己做實驗。學生做了明礬寫字的實驗,筷子直立的實驗後,不約而同地對我說,回家一定告訴奶奶那種做法是迷信的,下次生病一定到醫院去,有的說回家做實驗,用事實說話,讓大人們不要再迷信了……自那以後,學生對科學越來越感興趣了,還經常找些有關科技方麵的課外書聚在一起探討研究,班上學科學的氣氛更加濃厚。
利用自然環境進行調查研究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內容講到了關於環境保護方麵的問題,教育我們要合理地、科學地利用自然環境,這樣,能造福於人類。反之,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例如學習《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後,老師又搜集了大量的有關水資源缺乏的資料,讓學生增加節約用水的意識。我還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校門,來到附近的張村河,親眼看看水資源的汙染問題,在活動中我們采集了水標本,請科學老師幫忙進行分析研究。學生通過調查和訪問,了解產生汙染的原因,寫出調查報告,並向鎮政府提出倡議,號召家鄉人民愛護家鄉,愛護水資源,在發展好鄉鎮企業的同時還要保護好自己生存的空間,采取科學方式進行綜合治理,以有利於經濟的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