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3 / 3)

1949年12月,重慶解放,平教會被宣布解散,華西實驗區被接管。翌年,已旅居美國的晏陽初受聘為“國際平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開始致力於國際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運動。

1951年,他創建了“國際農村建設委員會”,提出了“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口號,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幫助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清除貧困、文盲和愚昧”的呼籲。並先後幫助菲律賓、印度、泰國等國建立了鄉村建設組織。

1967年,晏陽初在菲律賓創辦了“國際鄉村建設學院”,為亞、非、拉幾十個國家培訓鄉村建設人才。菲律賓政府為表彰他的卓越貢獻,特授予他最高榮譽獎——麥格賽紀念獎。

晏陽初僑居海外30餘年,始終對祖國有著濃鬱的感情,他在“九十自述”中說:“我是中國人,家井在四川巴中,那兒,有我多少腳印,跟在巴山之巔,蜀水之涯,那兒,埋葬著父母的慈骨,也珍藏著童年溫馨的記憶。盡管我是四海為家,有時午夜夢回,難免鄉思萬縷,書社、弦歌,以至樟茶鴨、豆豉魚都是可懷念的。盡管最近30年來,我常用的英語,偶爾用母語,鄉音未改,記憶中故鄉,隨我環繞天涯。”

1985年9月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曆史學家周穀城之邀,九十二歲高齡的晏陽初回到了祖國,受到了當年國民參政會的老同事、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國務院副總理萬裏的親切接見。鄧穎超同誌稱讚他“一生從事平民教育矢誌不移,對中國和世界做出了貢獻”。這次回國,晏陽初重訪了定縣,並回故鄉四川成都,考察了鄉村建設。目睹耳聞祖國的巨大變化,在成都鄉建院校友歡迎會上,他說:“中國的鄉村建設工作做得實在是好,變化出人意料,比較起來,我當年搞的不過是一種方法研究,要真正改變廣大農村的麵貌,還得有現在這些製度。”

1987年,晏陽初二訪故土,抱著“餘年為祖國做點事情”、“為中國大陸和海外僑胞的友誼、為中國和三世界國家農村的改革努力作出自己的貢獻”的心願,與重慶社會科學院共同擬訂了建立“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的初步方案。在北京,晏陽初被歐美同學會公舉為該會名譽會長,並應邀發表演講。他在演說詞中稱:“對當代諸公所實行的政策非常敬佩”“願意把我們在七十多年在鄉村深入民間認識問題,研究問題,協助人民解決問題所取得的一點知識獻給中國”。

1990年1月17日,晏陽初因患肺癌醫治無效,逝世於紐約,享年100歲。

有關晏陽初的著述,在國內有《晏陽初全集》、《晏陽初文集》、《晏陽初教育思想研究》等。本人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念》、《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巴中市內建有“晏陽初史跡展覽館”,並成立了“晏陽初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