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方法
小發明活動的選題主要來源於日常生活和學習用品。學生容易發現其缺點和不方便處,然後想辦法改進,或對前人沒有想過和做過的事,大膽地設想和創造,就能產生小發明成果。學生通過小發明從而產生成功感,激發創造潛能。小發明活動作為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個性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於培養未來科技人材以至提高全民族的創造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提到創造發明,人們必然與張衡、蔡倫、愛迪生、瓦特聯係起來,認為發明創造是發明家、科學家的事,普通人是搞不出發明創造的。學生也無一例外地認為創造發明就是從無到有,憑空想象製作一樣有用的東西出來,而且必須驚天動地。學生們對創造發明懷著神秘感、神聖感,也充滿著自卑,決不相信自己能搞發明創造。因此,要搞好發明創造活動首先要打破創造發明神秘論和學生的自卑感,激發學生對發明創造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時時通過淺顯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發明的興趣,還可以把學校自己的創造發明作品和得獎情況進行展示,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介紹,使學生明白發明創造並不神秘,並不是高不可攀,發明創造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經常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來鼓勵學生參與創造發明活動。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原來對發明創造不感興趣的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發明創造的作用,產生了別人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的創造欲望,試一試的念頭也油然而生。學生對發明創造的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濃了,教師就能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引入創造的天地。
注重學生創造思維訓練
創造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發散思維是構成創造思維的最重要成份。因此,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就要著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特別是發散思維。同時,也應通過集中-發散-集中-再發散-再集中……的思維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的邏輯性與嚴密性。
比如,我們在訓練過程中,讓學生講出更多的鋼筆的作用,一開始同學們隻講鋼筆能寫字、可以劃畫。這時,教師就啟發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思維擴散出去,你還能再找到些什麼用途,或把鋼筆改一改有什麼新的用途……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會活躍起來,說出更多鋼筆的作用。比如,我們展示一支筷子或在黑板上畫一圓,問學生這是什麼?在學生隻表麵說出這是什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思維擴散出去,產生更多的聯想。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的擴散思維和想象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經常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或者提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課後進行探索研究。這是思維訓練的有效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可滲透於各學科。
在教學中提倡學生自由思考,大膽想象,靈活變通,使學生不僅習慣於單向思維,而且善於進行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有時候在上課之前,先給學生做一些腦筋急轉彎或一些智力題。這樣,一方麵使學生的上課興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麵,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布置一定量的具有創造思維的作業,也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的有效途徑。我們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布置一定的作業,如:愛鳥畫的設計,玩具的設計、漫畫的設計、小報/板麵的設計、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一些小玩具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實踐的過程中,一應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愛護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異想天開”,不求一開始就成熟;二應支持學生大膽實踐,學中幹、幹中學,逐步總結提高,不求一下子就成功;三應指導學生選準重點,總結提高,做到有所取舍,集中集體智慧,不求一攬子都解決。四應欣賞學生,不但欣賞成功,而且欣賞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