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生發明創造指導4
5.學生實施發明創造的步驟
小發明是我們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比賽項目之一,其內容廣泛、趣味性強,深受中小學生的歡迎。小發明活動又是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當你具備了一定的發明創新的方法後,還要在開展小發明活動中作到:勤積累、多觀察、巧動手、善交流、精製作、巧命名。
勤積累
積累和掌握一些基本科學知識和技能是小發明的重要前提,要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科普書籍,作好學習筆記,通過運用再學習就能逐步提高科技能力為小發明的開展奠定基礎。好的習慣決定人的一生,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我們的作法是準備一個小本子,命名為“靈感集”,當靈感產生時馬上記錄下來。美國心裏學家研究得出靈感產生於大腦,隻能保存三秒鍾,好的靈感你不記錄下來,到用時你是無法找到的。甚至強製自己每天提出幾個問題,一周後反思歸納,選出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再進行探討研究,也許你就能找到發明的素材。
多觀察
小發明的選題主要來源於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多觀察生活和學習中的不便,選擇各種來自身邊而又有研究價值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構思和設計,然後實施驗證,最後形成結果。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雖然有許多奇特而不切合實際的幻想。這是很正常的,人類的發明創造就是在前人幻想的基礎上實現的。學生的觀察力是多角度的,不要把我們的思維強加給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比如我校武婷同學發明的“雨夜照明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巧動手
有了好的發明設想,你還必須親自動手製成樣品,許多設想、方案經你反複修改,你認為很完善,似乎是可行的。但一付儲實踐,就會出現一些異想不到的缺點或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所以一件小發明還應將他製成樣品,在製作過程中對你的方案進行修改、驗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不能解決的還要提出改進意見。
善交流
把你的想法,設計方案及製作中出現的困難講出來,既能營造一個小發明的濃厚氛圍,又能在分享成功快樂的同時,對你的設想方案提出修證的意見、建議,集思廣議,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精製作
你的樣品盡可能精致。從今年參加第二十二屆科技創新大賽展品看,我們以前所有作品都太粗糙。當你的發明已經定型時,你最好不要怕麻煩,盡可能地選擇好的材料,精心進行製作,把以前製作中存在的問題(美觀性、靈活性、製作工藝等)進一步改進,甚至可以請一些專門的生產人員利用比較先進的工藝,加工成最精品。
巧命名
給你的作品取一個很時尚的引人入勝的名字,會使你的作品增色不少。這個名字既要能概括作品的特點,又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特別是引起評委的注意,你的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6.指導學生發明創造的技巧
學校的發明創造教育活動是指教師運用創造教育理論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簡單的發明方法和技巧進行發明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及個性品質,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素質。
營造發明創造氛圍,激發小學生發明創造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發明創造教育時,營造一個“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的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校在“科創”教育活動中,通過組織開展“小發明信箱”、“創新方案設計大賽”、“奇思妙想”、“金點子創意”、“亮眼睛行動”、“紅領巾發明俱樂部”、“講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等活動來激發小學生的發明創造興趣,營造人人爭做“小問號”、“小發現”、“小能手”的創新氛圍,引導小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讓他們體驗到“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機,以幻想為快樂,以創造為光榮”的發明樂趣,為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發展提供一個校園大氛圍。同時,利用課堂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關鍵也在於在課堂學習中創造性氛圍,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會使其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激發興趣,鼓勵學生探索求異,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創造性的課堂氛圍。
讓學生充分理解創造力與知識的關係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創造發明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沒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有所成就,也不可能成長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並從兩個方麵引導學生:一方麵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和理解一些發明創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缺點列舉法、組合發明法、聯想發明法、實例發明法、移植發明法等等;另一方麵要求學生學會思考,要密切聯係生活,並運用所學發明創造的知識巧妙解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對於那些愛好發明創造而不太注重文化知識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以一些案例故事教育他們,例如發明家張開遜教授走向成功之路的經曆。張教授之所以能成為當代世界很有影響的發明家,是與他淵博的知識分不開的。也就是說,發明必須以紮實的文化知識做基礎,現代傑出創新人才必須是知識淵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