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技巧方法27(2 / 2)

後來的日俄戰爭中,雖然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的噸位超過了日本艦隊的一倍,但最後這兩個艦隊均被日軍全殲了。

東鄉平八郎的動腦雖然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野心,但就動腦而言是成功的。他使用的就是揭示本質法,他沒有被清朝海軍和俄國海軍的表麵上的強大所左右,而是透過一些現象分析本質,找到了清朝海軍和俄國海軍的薄弱之處,從而知己知彼以至取勝。

第二,在認真思考的前提下,分析問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一天,文彥博和他的夥伴們來到了一塊草地上踢球。這片草地被一圈參天大樹所環繞,微風習習,綠草茵茵。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著皮球,皮球在他們的腳下飛快地流動,一會兒滾到這個人腳下,一會兒又滾向那個人的身邊。夥伴們越踢越高興,他們踢呀踢呀,一個孩子照準皮球飛起一腳,球如同離弦之箭向遠處飛去,“咚”的一聲掉進草地邊的樹洞裏去了。

幾個孩子跑過去掏球。一個小孩兒把胳膊伸進洞去,探著身子使勁掏,說:“洞太深了,我的手夠不著洞底,怎麼辦呢?”有一個孩子出主意說:“拿木棍撥拉試試。”他拿著一根長長的木棍遞給他伸進洞裏,攪和了一會兒,球還是沒出來。他們失望地說:“這個樹洞是彎曲的,木棍又不會拐彎,根本就夠不到底。”這時有一個孩子拿著一根鐵絲伸到了樹洞裏麵,鐵絲隨著樹洞的彎曲也呈現一些彎度,他突然高興地喊道:“我的鐵絲碰到球了。”他使勁地撥拉,因為皮球是圓的,而洞是彎的,皮球在他的撥動下滾來滾去就是掏不出來。幾個小夥伴非常懊惱。

這時有人想起文彥博比較聰明,就把在不遠處玩耍的文彥博喊過來,並把剛才的情況跟他說了一遍。文彥博聽完之後,走到樹洞前看了看,把手伸進去試了試,皺著眉頭想了想,突然他一拍腦門:“有辦法了。附近不是有條小河嗎?用水桶拎來幾桶水往樹洞裏灌,球準能出來。”小夥伴們很信任他,紛紛找來水桶拎水往樹洞裏灌。樹洞很快被灌滿了水,隨著水位一點一點往上升,皮球也晃晃悠悠地浮出了樹洞。小夥伴們高興極了,圍著文彥博問他:“你怎麼知道用水灌樹洞,球就會出來呢?”文彥博笑著說:“洞那麼深,還彎曲,手夠不著,木棍也不會彎,即使用能彎的東西掏,因為球是圓的,怎麼也不可能掏上來。而水是依勢而流,它可直、可彎,況且水是有浮力的,皮球那麼輕,水一多,球自然就浮上來了。水漲船高就是這個道理。”小夥伴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直誇文彥博是最聰明的人。

文彥博的動腦成功,關鍵在於他能理解皮球的一個特點——遇水而漂,透過其他小朋友掏球的失敗這些表麵現象,找到了解決問題(掏出皮球)的實質(讓球浮出樹洞),結合了水的本質特征,采用了水漲船高的原理用水灌洞,解決了這一難題。應該說,這是一個運用揭示本質法解決問題十分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