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技巧方法28
形象思維法
(一)
春秋時期,晉國曾是黃河一帶的霸主,地廣人多,兵強馬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東邊跟它相鄰的是兩個小國家,一個是虞國,一個是虢國。晉國早就想吞並這兩個小國,因一直忙著和大國交戰,沒顧得上吃這兩口“窩邊草”。
公元655年,晉國無戰事,便找了個借口要討伐虢國。無奈晉國和虢國接壤處全是高山,部隊行進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跟虞國借條道繞過去攻打虢國就方便多了。於是,晉君晉獻公讓人帶著一匹千裏馬和一對名貴的玉璧作為禮物來見虞君,想跟虞國借路。
虞君一是怕惹不起晉國,二是貪財看中了禮物,便滿口答應了。大夫宮之奇攔阻他說:“不行!不行!虢國和虞國貼得這麼近,好像嘴唇跟牙齒的關係。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我們這兩個小國家相互幫助才不至於給人家滅了,現在您要借路給晉國,萬一虢國被晉國滅了,這就等於消滅了保護牙齒的嘴唇,牙齒就要露出來遭受寒冷,到那時我們的國家就成了沒有嘴唇的牙齒,還能長久嗎?”虞君一意孤行,答應借路給晉國。宮之奇知道虞國一定滅亡,就偷偷地帶著家眷逃到別國去了。
後來,不出宮之奇所料,晉軍長驅直入,兩天就滅掉了虢國。回師途中又順手牽羊滅掉了虞國。
這個事例中,宮之奇生動形象地給虞君分析形勢,把虢國和虞國的關係形象地比喻成嘴唇和牙齒的關係,指出兩國隻有互相保護、互相幫助才不至於被晉國吃掉。無奈,糊塗的虞君貪財忘義,結果自然逃不了亡國的命運。宮之奇運用的動腦方法就是形象思維法。
形象思維法就是一種利用某些事物的形象來幫助說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動腦方法。形象思維法由於借助的形象直觀、具體,又是人們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事物,這使得說理更容易被接受,思考和解決問題更直接、更簡單易行。一般地說,形象可以分為自然形象和人為形象。自然形象是指一切客觀存在的、未經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形象,如秋霜冬雪、春風夏雨、黃山奇峰、三峽急流等;人為形象是指經過人的有意識的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勞動創造出來的形象,如農田、戰車、圖畫、人造衛星等等。總之,不管是自然形象還是人為形象,隻要我們運用合理得當,都可以幫助我們動腦思考問題。
三國時,據說有一年夏天,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行軍中路過一個沒有水源的地方。將士們非常口渴,行軍遇到困難。曹操命令隊伍停止前進,派人四下找水。可是這裏是一片荒原,沒有河,也沒有井,根本找不到水喝。曹操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挖了半天,也見不到一滴水。
曹操心想:不能讓千軍萬馬在這無水之地久留,得想個法子讓大家振作起精神走出這個荒原才行!他開動腦筋,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於是他站到高處四下觀望,忽然他大聲對將士們說:“有水啦!有水啦!”將士們一聽有水了,都來了精神,趕緊從地上爬起來,搶著問:“水在哪兒?水在哪兒?”曹操用手一指前方說:“這條道我熟悉,前邊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咱們到那兒去吃梅子吧!”聽曹操這麼一說,將士們馬上想起了梅子的酸味,人人嘴裏都流出了口水,嘴裏有了口水,就不再渴得十分難受了。曹操趁此機會趕緊整頓隊伍,繼續前進,終於帶領大軍走出了這片大荒原,趕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