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法律方法的優缺點

(1)法律方法的優點

有利於保證學校的必要管理秩序。學校管理就是要對人、財、物等因素進行合理組合,用法律的形式把組合後的方式規定下來,就可以建立起法律秩序,使學校管理係統的各部門都明確自己的職責、權利、義務,正常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保證整個學校管理係統自動有效地運轉。

有利於調節學校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係。教育法規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和所給任務的不同性質,規定不同管理因素在整個學校管理活動中各自應盡的義務和應起的作用,規定學校各個部門縱的和橫的關係,調節人與物、人與事、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關係,使之協調一致。

有利於增強學校管理係統的功能。法律方法的運用,使學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統一認識,統一行動,這就使係統的功效增長,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另外,法律方法的運用還有利於保護學校成員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加強學校管理係統的穩定性。

(2)法律方法的缺點

缺乏靈活性和彈性。法律方法剛性過強彈性不足,缺乏靈活性,容易導致管理係統呆板、僵化,不利於管理者根據具體情況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尤其是不便於處理新問題和特殊問題。

不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由於法律方法具有規範性的特點,它把現有的學校管理的各方麵關係固定下來,這雖然有利於加強學校管理係統的穩定性,但是過多過死的限製會製約人的積極性的發揮。

另外,法律方法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合法與違法的範圍)之內調查和控製學校內的活動。事實上,在法律方法作用範圍以外還存在廣泛的領域,還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做。不適當地擴大法律方法的作用範圍,會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不良的後果。

4.學校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的含義

思想教育方法在有些論著和教材中被稱為宣傳教育方法,它的本質含義是一樣的,即管理者從員工的需要出發,憑借真理和科學的力量,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激發其做出期待中的行為反應的管理手段。思想教育方法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運用,是因為:真理的可認識性,它為我們富有說服力的宣傳教育提供了哲學基礎;動機的可激發性,需要是人的內驅力的基礎,隻要了解了人的需要,並合理地滿足了人的需要,就可以激發人的動機,使之指向組織共同的理想和目標。

學校是知識分子密集的地方,作為管理對象的人,具有較高的素質,與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經濟方法比較而言,思想教育方法對他們更為適用。學校管理的思想教育方法,是指學校管理者認清教職工的心理需求,通過對一定精神觀念的宣傳,從真理性方麵激發學校成員樹立遠大理想,使之成為其工作動機,從而為實現學校的整體目標而努力的方式。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追求者。他們熱愛真理,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學校管理者應該多用啟發誘導,少用行政命令,來激發員工的工作劑情,啟迪學生的求知欲望,高效地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

思想教育方法的特點

啟發性。行政方法、法律方法隻是告知人們應該怎樣做,必須這麼做,而思想教育方法則主要告訴人們為什麼這麼做。在學校管理中運用教育的方法,使學校各級、各類人員懂得選擇自己的行動取向,這種行動取向是他們經過自主思考後產生的一種服從真理和科學的自覺自願的意誌行為,而不是屈從於某種行動命令或法律條文或經濟利益的強製所產生的結果。因此學校管理者在運用教育方法時,必須注意教育內容的真理性和科學性,在方式上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長期性。人們對真理和科學的信服需要一定時間的思考。內化過程,其間甚至還會出現認識上的反複和情感上的波動。學校成員思想認識的提高,科學世界觀的確立,文化知識的積累,道德情操的培養,意誌品質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對思想教育工作要長抓不懈,細致深人,還要有耐心,允許學校成員犯錯誤,容忍他們對某些問題保留意見。

廣泛性。學校運用思想教育方法,既具有時間上的長期性,亦具有空間上的廣泛性。思想教育方法被廣泛運用於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麵和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管理工作過程的始終,並遍及每一個學校組織成員,影響學校各部門工作的開展。學校管理者不僅要通過教育提高被管理者的思想素養,而且要鼓勵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更要激勵他們互相教育,彼此學習,進行思想互助,提高組織成員整體的素質。

導向性。學校思想教育方法是為學校師生員工行為進行導航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堅持教育為主,並通過典型和榜樣以及管理者自己的身體力行,向學校師生員工昭示,什麼行為值得提倡,什麼行為必遭非議,引導員工做出組織期待的正確的行為反應,這正是思想教育方法所具有的導向性特點。

靈活性。思想教育方法可以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針對性較強。學校管理者必須了解師生員工的思想動態、心理需求、性格特點,因勢利導,否則,所謂的宣傳教育就可能成為對牛彈琴而失效,甚至讓人厭煩和產生逆反心理。

思想教育方法的作用

(1)統一學校成員的行為。

學校管理者通過思想教育方法,統一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使他們對一些重大問題形成共識,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理解並支持學校的決策,認同並執行學校的計劃,自覺自願地將學校的外部要求變成內部要求,並且積極主動地行動。由此可知,學校思想教育方法在統一人們認識的基礎上,統一行動,使全體教職員工能為學校總體目標的實現而步調一致、共同努力。

(2)激發學校員工的工作熱情。

學校管理者運用思想教育方法,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境界,培養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事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勇挑重擔,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另外學校管理者通過對教育方針、教育政策、教育法規和校紀校規的宣傳教育,提高教職員工的工作自覺性,使他們不再是消極地等待安排、被動地接受命令,而是一個了解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能動的主體。

(3)增強學校的凝聚力。

學校管理效能與學校管理係統的凝聚力密切相關,而凝聚力的形成,關鍵在於組織文化的建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學校管理者成功地運用宣傳教育的方法,不僅提升了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而且也營造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組織氣候和團結互助、力爭上遊的團隊精神,以此凝聚人心、鼓舞鬥誌,使學校各項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學校管理者通過深人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到學校成員的興趣、特長、潛力和缺點,做到知人善任。而真誠地了解人的過程本身是一種關心人、體貼人的表現,這就有利於縮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組織合力,減少組織內部摩擦,提高工作效能。

思想教育方法的具體方式

學校管理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具體方式多種多樣,學校管理人員應根據對象和情境的變化靈活地選用相應的方式。

(1)說服。

說服是管理者利用真理性、科學性的內容和典型的事實,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提高管理對象的思想認識的一種方法。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由於人們對真理和科學的誠服和認同。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啟發自覺,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學校管理者可綜合采用以下幾種途徑進行有效的說服教育。

報告。學校管理者將國家的方針、政策,學校的決策、計劃、目標以及學校管理中的某些共性問題等向學校成員做係統的講述和深入的闡述,促使學校成員自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便是報告,報告人應注意啟發、誘導,避免強行灌輸,切忌假、大、空。

談心。這是一種麵對麵的以心換心,能獲得及時反饋的富有針對性的個性教育。由於學校成員具有豐富的思想個性,思想教育必須因人而異,對症下藥。領導者找員工談心時要有“四心”:誠心——真心實意,以誠相見,平等待人;知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鳴;熱心——對成績充分肯定,對特長熱烈讚揚,對缺點誠懇指正,對困難樂於幫助;耐心——在自己發出信息的同時,要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訴說。

討論。學校領導就某些熱點問題、敏感問題組織討論,使參加者各抒己見、互相啟發、彼此學習,達到統一思想、交流情感。共同提高的目的。

(2)榜樣示範。

榜樣示範是指用他人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影響學校成員的一種方法。榜樣的影響力量是無窮的,僅僅是“言傳”不足以令人信服,隻有將“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就提醒我們的管理者,既要帶領師生員工學習他人的優良的思想作風和先進事跡,又要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以身垂範。

(3)自我教育。

思想教育僅僅是手段,其目的是要培養自省、自克、自立、自強、自重、自愛、自信、自製的具有主體精神的人,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管理者不能把被管理者當做任意使來喚去的小羊羔,而應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自主能力,使其真正做到“修己安人”,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

運用思想教育方法的要求

(1)科學性。思想教育的內容必須是科學的。在運用思想教育方法時,領導者的宣傳越能符合真理和科學,越能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就越能引發師生員工思索問題,尋求結論,沿著管理者的導向去工作和學習。思想教育內容的科學性,有賴於學校領導者自身的理論知識修養,要求學校領導者不僅要有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又要有基本的自然科學修養。

(2)多樣性。思想教育的手段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應該各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其中,有各種方式的說理教育,例如報告、談話、討論、參觀、訪問等。還可以有情感陶冶,實際鍛煉、榜樣示範和評比表揚等。另外,運用思想教育方法時要避免形式主義和空洞說教,一種思想或理論要能夠說服人,要對現實有較強的解釋能力,要切合實際並能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3)針對性。運用思想教育方法不能用一種模式解決所有人的思想問題。必須根據每一個師生員工的特定情況,因人因情施以不同方法。要根據他們的覺悟水平、實際需要、性格特點、職業習慣等,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解決辦法,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否則,思想教育就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

(4)平等性。思想教育的功效不僅取決於領導者所講的道理是科學的,而且還取決於領導者的工作態度。領導者與教職員工處於民主平等的地位,心理就易於平衡,易於營造和諧、親切氣氛,領導者的觀點、意圖就易於被接受。領導者切不可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就居高臨下淚以為是。不尊重對方,心靈就不易溝通,思想教育也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