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嚴於律己、為人師表,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技藝去教育啟迪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體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交往活動,更是一種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它不僅滿足學生好奇、探究、體驗,甚至“冒險”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動機、不同能力、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都可以參與其中。或欣賞、或娛樂、或競技,找到適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
同時,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規則,按一定的程序認識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尊重事實、弘揚正義,愛憎分明、態度明朗的人格和學生的是非觀、正義感。從而讓學生體會體育的內涵,達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團結協作、奮勇拚拚搏的思想,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品質
體育是競爭。競爭中難免又失敗,有挫折。但這種阻力可以轉化為人前進的動力。就體育而言,成功、勝利是暫時的,而失敗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體現一個人是否具有堅強的意誌品質。一個人的意誌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有意識的不斷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對手”,製造挫折的環境,同時通過表演、測試、競賽等形式,激發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的信念。其間學生或許會受到皮肉之苦、心理衝擊,直至產生放棄的念頭。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的進程迅速而恰當地給予學生一定技巧上的幫助,並鼓勵學生向困難和挫折挑戰的信念,是學生產生不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團隊意識
體育競賽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範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團隊意識。在運動實踐中:
(1)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2)要使學生都置身於一個團隊之中,團隊勝了,大家分享;團隊失利了,大家承擔,並進行自省。團隊榮我則榮,團隊恥我則恥,從而培養學生為集體而戰的奉獻品質。
要注意課外因素的作用
社會“大氣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全國“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倡,體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生在大氣候的影響下,也深知作為一個公民應有的職責,力爭做“強民”,而不作“弱民”的責任感在他們心中形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的體質、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要科學的將德育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始終,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
實踐證明,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生更容易接受曆史的教誨,他們青春亮麗、活潑開朗,他們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要無私的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體育鍛煉中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13.對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學階段正值人一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本文從對榮辱觀的認知和體驗兩個方麵闡述如何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學生做到知榮明恥,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
我國是禮儀之邦,曆來講究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但在社會轉型時期,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帶來了了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同時也形成了價值標準的相對化,從而導致了是非,美醜,善惡的界限在某些方麵逐漸淡化。對物質文明的極端追求,導致了現代人對幸福,對人生意義的曲解,雖然物質財富每天都在增長,但快樂卻不能同步。馬丁·路德曾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之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因此黨中央提出進行榮辱觀的教育即在構建和諧自我和諧社會。
對中學生進行重塑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抵達精神境界的高度……,使中學生極大的增強自我認知,自我重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成就,自我創新,自我發展和自我和諧的能力。
認識美化價值學會做人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創造的寶貴財富,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儒家為代表的優秀傳統道德具有理性的啟蒙價值,即“以德教人”的修身治國之道,對當代社會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設具有借鑒和啟迪的價值。學者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是:一仁愛、孝悌;二謙和禮讓;三誠信知報;四精忠報國;五克己奉公;六修己慎獨;七見禮思義;八勤儉廉樸;九教實寬厚;十勇毅至行。而作為一個個體的人而言,就是你的作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他人,對得起你賴以生存的社會。
從上麵的結論道出了一個道理:學會做人就是人生的最高學問。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心理當有這樣一個規律:假如你站在一麵鏡子麵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喊時鏡子裏的人也喊;也就是說,我們對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往往以同樣的方式的反應和回答。說明大多數的人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友善才會使你的朋友遍天下,使你的品質升華,使你的生命充滿歡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充滿幸福,人應該有愛心。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自己人生中最偉大的財富。你嚐試著這樣做:從此刻起,你對一切都滿懷愛心,你可以愛太陽,因為它溫暖著我們的身體;你可以愛雨水,因為它滋潤了提供我們食物的大地;你可以愛光明,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你可以愛黑夜,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閃爍的星辰;你可以迎接快樂;因為它使我們心胸舒暢;你可以接受悲傷,因為它能使我們的靈魂升華;我們要愛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擁有愛。隻有擁有愛的人才能付出愛。
樹立信念走向成功
要想成功,就必須先幫助自己堅定成功的信念。心理好比是水,因為它多變,不穩定,有潮湧也有潮落,而信念則好比烈火,它熾熱的燃燒著,隻要控製得好,作用於水一樣的心理時,便會產生出如蒸汽般的巨大能量的意誌,因而便可完成任何目標。誰讓信念之火熊熊地燃燒起來,誰就能掌握成功的金鑰匙。全世界的心理學家和科學家都同意一個觀點:信念決定一切,關鍵是你能否運用信念的神秘力量。如何運用這種神奇的力量,科學家們通過有趣的實驗得出了結論:人腦就像電腦,你輸出問題就等於輸入指令,人腦就會自動按照你的指令執行,搜尋所有資料,最後反映出結果。隻有用好的問題才可以替換糟糕的問題所帶的困擾,隻有不斷地提出有效問題(認定事物與自己幸福生活之間的點子和意義)就能夠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幸福生活。
當代教育家陶行之曾經用一句話,精妙地指出了教育的目的,他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榮辱觀的教育更具現實意義,讓青年少年學生從自身做起,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思考上理解,從習慣上培養,從行為上實踐;一個具有正確榮辱觀的人,一個由無數高尚的人組成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故“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結合中學生生活實際
榮辱觀教育,要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要適應不同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學生,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榮辱觀教育的素材和契機,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來教育學生,用事實說話,用事實引導學生的生活。使我們的教育更加科學、細致、有效,這是對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堅持“兩個結合”
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個體與環境的關係。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需要有一個齊抓共管,上下一致,師生聯動,整體推進的校園氛圍,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用校園文化建設所建立起來的優秀環境和氛圍,來影響和帶動學生個體的改變與發展。
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教師作為施教者和組織者,在組織開展榮辱觀教育的過程中,起著教育主導的作用。教師的組織能力、教育水平、教育藝術等,不可避免地製約著榮辱觀教育的實效。為此,我們一定要把榮辱觀教育與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處理好榮辱觀教育過程中的主導與主體的關係。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應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家庭和社會協調統一起來,形成“三位一體”的聯動機製,提高教育效果。對中學生開展榮辱觀教育,是學校當前乃至於今後一個時期內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所以學校要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榮辱觀教育,應當把“八榮八恥”教育,放在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整個社會“言教”,更需要整個社會“身教”。教師要為人師表。“這是老師說的”,“老師要我們這樣”,“老師不準我們這樣”。在少年兒童眼裏,老師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師的教導是神聖的,老師的話是他們辨是非、分榮辱的標準。在廣大青少年眼裏,老師往往是他們做人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廣大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在培養青少年成長中肩負的光榮責任,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的實際,針對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建設的實際,用富有創造性的鮮活形式,將“八榮八恥”引進課堂,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義憤填膺抨擊各種醜惡現象,走下講台卻對各種不正之風熟視無睹甚至迎合追逐。
社會是更大的課堂。今天,生活在信息時代、受到各種文化影響的學生,視野更為開闊,思想更為活躍,他們以各種方式更早地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成年人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無不成為他們做事的參考、做人的參照。為學生們我們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為未來我們需要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我們的社會中,隻有榮辱有鮮明的觀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惡有明確的區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知榮明恥,揚榮抑恥,向善而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