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產生的曆史
在奴隸製社會,隨著學校的產生,美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內容。中國西周的學校把“樂”作為“六藝”之一。孔丘認為:“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對於詩和樂的教育是很重視的。在西方,古希臘的斯巴達為了把奴隸主階級的子弟培養成為堅強的戰士,教他們學唱各種讚美歌和戰歌,並把音樂、唱歌、宗教舞蹈跟軍事、體育結合起來。雅典的奴隸主階級為7~14歲兒童設立弦琴學校,教他們學習音樂、唱歌和朗誦詩篇。古羅馬的修辭學校也教音樂。在那時,美育的目的,都在於鞏固奴隸主的統治。
中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儒家經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聖教材。其中《詩》、《樂》也都繼續受到重視。東漢末期創設的鴻都門學,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學藝術的專門學校。宋代曾設有專門的畫學。歐洲中世紀,世俗封建主的騎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詩是為歌頌領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侶封建主的教會學校中有七藝,其中音樂是適應教會做禮拜和讚美上帝的。在封建社會裏,美育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擴大了美育的領域。在小學中設立了音樂、美術、手工等課程。在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把藝術用作宣傳啟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的學校美育也隨之變成了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工具。
中國自實行近代學製以後,中小學裏也開設了唱歌、圖畫、勞作等課程。1912年,蔡元培任臨時國民政府教育總長時,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別強調美育的作用。
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誌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美育對德育、智育、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理想和鬥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治品質、道德麵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長。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曆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於健康,有助於體育的開展。
社會主義美育的基本任務
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要求在培養他們敏銳的感覺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高尚的審美情感;還要求培養學生審美的比較及分析能力,以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培養他們審美的想象和聯想能力,以掌握藝術形象。
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為了使學生具有藝術修養,就要使他們掌握各門藝術的基本知識,逐步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點和審美標準;還要讓學生分析和評價藝術作品和社會上的美好事物,以培養他們審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感,抵製各種精神汙染。
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要注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他們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尤其要注意發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特長。
社會主義美育的主要原則
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緊密地結合起來;美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美育的內容須富有生活氣息;並滲透到學校全部生活中;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相結合。使學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中,煥發高尚的情感,使學生通過邏輯思維來分析作品,加深他們對生活的認識;藝術內容與表現方法的統一。既要使學生鑽研藝術內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們了解藝術的表現方法,掌握表現的技能、技巧;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要使全體學生都學點繪畫、唱歌和其他藝術,有一般的藝術修養;也要適應學生藝術才能和興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5.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
“美是人類提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一種社會機能。有了這種機能,人就能夠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單純的自然存在,走向自覺的有意識的精神存在。美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它提高人的精神修養和精神境界。”審美教育通過自身的誘發作用和感染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審美教育最具吸引人的趣味性,最具貼近心靈深處的感性。有助於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因此,學習鑒賞自然和生活美的藝術教育對學生素質全麵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審美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
(1)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蔡元培先生早在1908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就提出了美育問題,多麼有遠見。他後來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為“養成健全的人格”和“發展共和的精神”,而把美育列為國民教育的宗旨之一,認為“美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教育”,並規劃過一幅實施全民美育的藍圖,它的重大意義,今天們看得越來越清楚了。審美教育對當今學生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由於情感的激發而產生的。
藝術活動中,學生在藝術美的刺激下,情感受到感染,心靈受到浸潤。這時,他們的感性和理性、主體與客體處於自然協同的狀態,而這正為人的創造本質力量的迸發和釋放提供了最佳時機。同時,審美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可以減輕左半腦的負擔,刺激右半腦的發達,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科學成就,有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創造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的公式組成”。
通過調節人的思維方式,提高人的全麵思維能力,增強人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人的思維可以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隻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人的高素質思維。科學工作源於形象思維,終於邏輯思維。而形象思維源於藝術,因為審美過程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審美過程需要想象和創造,想象和創造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通過藝術教育發展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突破某些條件的約束,實現對思維的解放,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麵發展。
(2)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的教育方式生動活潑,易於啟發自覺性,所以黑格爾認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審美活動又是通過審美感性通向德育理性的橋梁。在這個意義上,正是美育輔助了德育的實施,情感教育對理性教育起了催化的作用。列夫·托爾斯泰指出:“人們用語言相互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可見,美育傳達的實際上是一種情感,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他可以培植高尚而豐富的情感,是建設充實的內心世界的利器。
審美教育可以有效地豐富和發展人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的大腦兩半球及眼、耳、手、肢體和全部身心的協調發展,使大學生變得聰明、文明和高雅,從而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美術作為審美的工具,使大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加強修養;電影、電視最富群眾性,是群眾中影響最大的宣傳工具、教育工具,它起著美化人們心靈的作用,通過引導學生經常性地欣賞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使學生從中認識辨別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積極向上的藝術作品可以陶冶學生美的心靈、情操、舉止、行為、人格和道德,使學生的外在形體和內心人格形成美的統一。
(3)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造力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綜合物,一個無意識思維原始的、無理性方麵與有意識思維邏輯的、有理性認知的綜合體”。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是否會有創造行為,取決於他是否具備一定的動力係統,而這一動力係統是由情感、需要、興趣、動機等精神力量類的非理性因素提供的。審美教育之所以能帶來教育上的積極效果,是因為審美是訴諸人的情感、直覺、無意識等非理性領域的,能夠激活傳統教育中學生閑置而未利用的巨大資源:非理性因素。從而使學生的大腦進入一種舒展和機敏的良好狀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說,藝術教育作用於學生的過程,就是解放學生情感的過程,解放無意識使之得到適當釋放和文化提升的過程,從而減輕對深層次心理活動中的非理性因素的壓抑與束縛,使之不斷受到激發,保持旺盛的活力。同時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帶來積極的教育,而且還非常有助於學生的非理性因素的發展。非理性因素被激活,事實上也就獲得了充分發展的權利、機會和條件。
黑格爾說:“藝術又好像處於一種較高尚的推動力,它所要滿足的是一種較高的需求,有時甚至是最高的絕對的需要,因為藝術是和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一般世界觀和宗教旨趣聯係在一起的。”可見,藝術是在更高層次上全麵地發展和完善人自身的本質力量。審美教育通過誘發個人自發創造力,促使人格自然成長,從而培養出每個大學生本來具有的創造潛能,達到自實現。
高校審美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作為素質教育之一的高校審美教育,其學科的個性、創造性、主體性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得較為突出,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形式、考試與考核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方麵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與體育等素質類公共課有較大區別,選修藝術課程學生的數量、師生及管理層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也與其他公共課有較大不同。目前筆者所在的省一些普通高校由於課程開設因校而異,學生選修因人而異,缺乏統一的教學體係與教材,缺乏統一的衡量標準。有人把藝術教育等同於美育,以為學習了藝術,自然接受了美育,這是片麵的看法。現在的高校一個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係統開設美學課程。
從上述情況來看,高校實施審美素質教育與國家製定的方針政策尚有一定距離:一些高校普及麵不夠廣,沒有麵向全體學生;課程設置麵不夠寬,難以全麵提高素質,美育與人文素質培養、藝術與創新能力培養有待緊密結合,普及型教材與課程有待加強建設。
高校審美教育應采取的措施
為推進普通高校審美教育的規範化和製度化,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管理體製建設,提高普通高校管理水平,普通高校審美教育的實踐證明,建立並完善審美教育管理體製,設立專業管理機構,規劃和督導、組織教研活動,進行教學評估,定期檢查實施情況,使高校的審美教育經常化、製度化。不斷提高審美教育管理水平,才能使普通高校審美教育持續、健康、深入地推進。
(2)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以審美教育課程建設為重點,全麵提高普通高校審美教育的課程實施水平,切實加強課程建設,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推進審美教育課程改革,是使普通高校審美教育不斷提高質量、保持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普通高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視和加強高校審美教育教學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審美課程教學規範化,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