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評價是學生作業教師打分,教師尤如判官,學生隻能是被動的接受者。改變評分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評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展評、父母幫評相結合,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聽到多方評價的聲音,以便學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美術教育中,注重情商培養是美術貫徹教育“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行動,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和幫助學生不斷實現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成功教育”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有效手段。美術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美術教育需要情商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培養情商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也是美術教育適應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10.素質教育下的學生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屬於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全麵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對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下的美術教育,不能靠說教和死記硬背,而是要激發受教育者的情感和興趣,使其積極地投入到各種美術實踐和美術體驗中去,並以此來感受、認知、理解美的含義、內容和意義,然後轉化為尋找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學中,應從心理學的角度,將美術教學建立在受教育者的興趣基礎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導,使之不斷學習,積累必要的美術知識。
美術教育對素質教育實施的作用
(1)美術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後天培養的一種能力,到了近代,許多教育科目都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這一特點在美術教育中尤為突出。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認知別人創作的精髓,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實踐自己的想法,是美術教育的主線。因此,美術教育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有著巨大作用。
(2)美術教育能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中小學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美術能影響人的文化、修養、品位和情緒,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的全麵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方麵,其作用是獨特的。”
在美術教育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美術活動,嚐試各種想象實踐的過程,學習美的鑒賞方法,激發視聽靈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形成美術素養,完善人格。
(3)美術教育與其他教育相輔相成
美育有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但是隻靠教師引導學生由認知走向創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美術教育和其他方麵的教育共同完成。
美術教育絕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係。但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學生在美術課受到的教育少之又少,就很難達到與其它知識和技能結合的體驗了。為了加強學生認知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等先進手段激發學生對於美的興趣和對比認知。在技能課、設計課和欣賞課上,教師用較深入的課前體察和課上引導,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反觀其他學科的教學也應如此,在教科書及各種教學掛圖中,很多都是通過文字、符號和圖像來闡明內容。美麗的圖像能給學生帶來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
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幾點嚐試
(1)注重教育理念創新
注重教育理念創新,在肯定共性的同時注重個性化培養。個性化教育是在承認學生共性的前提下強調學生個性的發揮,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美術課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現性、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師應把學生自身的創造力盡可能地激發出來,支持他們的想法和對事物的理解及表現,適當地指導學生的繪畫技巧,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當然創造力的激發不但需要好的主體,更需要一個好的環境。
例如,在一次美術課上,同學們出了一個“不是主題的主題”,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具體表現手法不限,繪畫、手工製作等都可以。製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任意提問,教師則從旁指導。課後,把教室某一處牆麵作為作品展區,展覽學生的作品,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這次活動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個人情感與個性充分得到釋放。
(2)運用多媒體技術
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已經逐步深入課堂,帶來了“教”與“學”的重大改革。多媒體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麵、聲像同步的情境、悅耳動聽的音樂,在教學中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美術教學應采用多元化教學形式來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為這一宗旨服務。
美術是造型藝術,美術教學要直觀、生動,美術教案的撰寫也應體現這一學科特點。特別是美術課需要大量圖片,用電腦製作教案即可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
(3)互聯網教學手段
利於互聯網豐富教學內容,交流教學經驗。信息技術改變了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多媒體撰寫和管理教案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例如:在七年級下《綠洲》一課的教學中,教材是以超現實主義繪畫來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為豐富教學內容從網上搜索了“超現實主義”的含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介紹及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豐富了教案內容,還建立了一個“學習資料庫”便於以後查找和學生課後知識的拓展,另外,還能通過網絡開闊教師的知識空間,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
因美術學科屬於小學科,在校的美術教師一般隻有一二名,勢單力薄,現在大多數學校將音、體、美“三小門”簡單地劃在一起教研,美術教師難以分享集體的智慧。在這種情況下采取網上交流形式,可以登錄相關網站看看同行的教案、論文,從他人的教學經驗中得到啟示,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諸多相關信息的不斷碰撞中,構架起開放的教學模式。還可以登陸相關網站共享互聯網資源,參加網上論壇,同行之間也能用電子郵件相互交流,以此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局部走向整體,使教案更趨豐富、充實。
11.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對於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首要問題就是要消除貧困,改變落後,而要提高全民素質,教育具有基礎性作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國在經濟上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教育事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然而,正如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國也麵臨這樣一些問題:教育基礎相對薄弱,文化相對落後,經濟不夠發達等形成了人均資源占有率較低的現實,人口素質亟待提高,社會發展對人才急需的狀況與高素質人才匱乏的現實形成了較為嚴重的矛盾。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素質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麵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在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美術教育以它獨特的教學模式,起著發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的作用。
美術教育及其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和特點
眾所周知,今天的美術教育早已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技能訓練。國新《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麵發展。
由此可見,美術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運用美術手段,感染培養受教育者的一種社會工作和社會文化現象。它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藝術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學校美術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總體要求,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知識技能的教學和其他輔助性美術教育活動,感染和培養受教育者,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進其全麵和諧發展的一項工作。”
國的教育體製經曆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究其根源在於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應試教育本應是一種旨在為社會培養、選拔優秀人才的學校教育活動。問題出在,當升學競爭日益激烈時,應試教育會偏離初衷,走向其反麵,將考試絕對化,惟分數是從。自然,其負麵效應會隨之而來,從而背離教育的根本目的。而這個時候,一種旨在培養個體社會生存能力,塑造個體健康人格,為社會輸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質教育就應運而生。
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呢?
素質教育,是指國家強製的、平等的、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的學校教育活動。“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出發,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素質教育要徹底摒棄應試教育的片麵教育觀,麵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打下了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麵得到全麵協調的發展。”
素質教育強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重點,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們追求的目標。而美術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的一種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各方麵有著學科獨特的優勢。
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實施中的重要作用
(1)美術教育能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揮。
創造,是人類自由的產物和表現,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使客觀規律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統一,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創造力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
美國學者阿諾德托因比曾有過這樣的表述:“為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良好機會,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社會沒有讓傑出的創造能力發揮出效能,那就是對它的成員的失職,並將會給它本身帶來隻能責怪自己的那種懲罰。”而一個社會是否有利於其成員創造力的發揮,最重要的是通過其教育表現出來的。所以到了近代,許多教育科目都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納入自己的目標體係中。這在美術教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一些美術家,如羅恩菲德等人,甚至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推至獨一無二的高度。國現行的中小學美術教育大綱中,也都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創造力列為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
(2)美術教育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新《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人的全麵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方麵,其作用是獨特的。”“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嚐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