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德育滲透到美術教育中

道德作為調整人們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對於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要學會做人。道德品質低下的人,其他各項再好也沒有用。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們應將德育滲透到美育中去。

美育可以輔助德育,美的教育在更深層次上,對於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將發生持久和牢固的作用。有時,潛移默化的教育,比一般的說教具有更深更強的說服力。們應利用美術課堂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優良的文化傳統,美術課應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使一些課題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注入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想,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美術實施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們在傳播美術文化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一種思維求異求新能力。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著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逆向性思維能力,使其通過聯想、類比,發揮豐富的想象力。

從心理學角度講,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才能和潛質。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人盡其才”,樹立創造意識,嚐試創造。們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範圍、基本能力,按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和設計教學課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使創造成為學生的精神需要。

完善美術課程的評價機製

課程的評價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樹立一種全新的美術課程評價理念。現代課程評價應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旨在促進學生的學習,其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們要注重美術學習的“過程”大於美術學習的“結果”。讓每個學生都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種體驗。並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的個性,並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自由。對學生應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大膽創新。一個學生,作業也許有獨創性,但由於技能不熟練,未能表達出好的效果。們在講評作業時,應看中其獨創性,應對學生的創造力予以充分的肯定,千萬不可挫傷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即使作業並不理想,也要找出其閃光點,予以鼓勵。

而且,教師不能以“成人化”、“專業化”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美術作業,更不能以“像不像”作為衡量美術作業的標準。美術作業評價時,要盡量體現美術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創造性等特征。另外,除了教師要學會評價學生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學會評價教師的教學和學會自評價。這樣才使美術課程評價體係形成相互促進、不斷完善的係統。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由於美術教育本身內涵的豐富性,使得美術教師必須是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體現出素質教育的精神。

15.素質教育與學生音樂教育現狀

在當代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引起各國教育領域的重視。然而音樂教育在們國家學校教育中曆來不受重視這是人們所公認的。雖然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課在新課程的理論上受到了比較高的重視,但真正實踐於學校教學活動中卻是很不樂觀的。原因有很多方麵,最主要的還是以下這兩個方麵:

舊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們現今掌握教育主導權的這部分人,大部分是在國受應試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要他們改變培養他們成長的這一套教學模式談何容易。改變了雖然是一種創新,但更重要的是對他們所受教育模式的一種否定。應試教育是以考試為目的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結果的教育,而不是國孔孟之道以培養真善美為目的以因材施教為手段的傳統教育,可見應試教育並不是國的傳統教育。

國家的教育要進步,就應該根據時代的變遷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創新和發展。國家教育部提出了新課程改革,說明了他們對教育的前瞻性,也說明了他們要讓中國的教育模式與時俱進,跟上世界教育的步伐,甚至超過其他國家。很多領導者都清楚地認識到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主要還是要靠教育,中國人都很聰明,從小生長在外國的中國人,基本上在學校的學習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完全不遜色於外國的孩子們。以色列那麼小的一個國家卻是創新型人才層出不窮的搖籃,擁有六所世界一流的大學,為什麼在人口十四億多的中國,卻那麼缺少創新型人才呢?不同的教育觀念產生了不同的教育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們落後的教育製度吧?國家的新課程改革是實施了,而且實施了好幾年了,但大部分教育者還是行素地實行那一套應試教育的手段,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強調智育的單一教育,舊的教育方式就是隻重智而不重其他方麵發展,這種教育結果很危險。

現在們國家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從小嬌生慣養,自私脆弱的心理特征顯而易見。重智育的教育觀將會使這些孩子道德觀念低下,體能柔弱,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觀。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位學者講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們教育培養出來的都是那些智力很高卻道德低下的人的話,寧可整個國家的人都是道德高尚的文盲。”

音樂教育的重要地位被忽視

音樂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樹立學生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的“貫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確立了美育在國家教育方針中的地位。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誌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重新明確了美育是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們必須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次會議上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強調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從中小學課程的設置上看,屬於美育範疇的課程主要是音樂課和美術課。這兩門課程和體育課被視為中小學教育中的“小三門”而不被重視,甚至教學時間經常被其他課程擠占。大部分領導和老師都會片麵地認為一個學生隻要語數等所謂的“主課”成績好,那麼這個學生肯定就是好學生。但卻看到在很多老師們眼裏所謂的好學生在生活中所表現出的一些惡劣行為,如:驕傲自大、自私自利、對老師和同學們的不尊重、破壞公共財物、小偷小摸等現象。這是應試教育下學生喪失了基本道德常識和判斷能力的結果。認為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很好,但問題是怎麼樣落實這種資源,怎麼樣利用這些資源,覺得目前研究的還很不夠。就音樂教材來說,內容非常豐富,針對性也非常強,想作為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能教的很好,學校有重視有鼓勵,教師就肯定會有動力。但現今發現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隨著學校或者說是教育部門對音樂課的淡漠而逐漸降溫。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根本性質是素質教育,是麵向所有學生敞開大門的陶冶性情、滋養心靈的音樂藝術教育,是提高修養,完善人格,促進全麵和諧發展的音樂文化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們應該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讓美育中的音樂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門如果沒有一種強硬的措施,音樂課是不可能會得到學校的重視。當們聽到別人說音樂課隻是副課,無關緊要的時候,內心感到憤憤不平。

音樂課既然是素質教育中的必修課,們就必須一視同仁,為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德智體美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一樣就不是全麵發展的教育,而是部分發展的教育。音樂課對中小學學生的發展有很多益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麵: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和合作精神,塑造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學生的健康人格;對特殊兒童教育如自閉症兒童的教育等有特殊的作用;培養學生樂觀、自信、闊達的生活態度。經美國專家的調查:從小接受音樂學習的學生的犯罪率明顯低於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學生,而且前者的智商基本上都要高於後者。

音樂教育是引導學生發現真善美的有效途徑,從演唱、演奏、舞蹈、欣賞、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個人在傾聽音樂時,他也在認識自己,而且首先認識到,他作為人,是美好的;他降臨人世也就是為了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多次指出:“音樂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麵的修養,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個全麵發展的人。”

音樂課得不到重視從很大程度上說是受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麵的因素所影響:首先,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社會上盲目拜金主義的思潮高漲,人們更多的關注的是如何致富、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在國經濟發展的特殊階段,學生也會片麵地認為賺錢是最重要的,跟學習音樂沒有任何關係,有些學生甚至對所有的學習都沒興趣,從而盲目地追求物質方麵的享受;其次,學校片麵地追求升學率,是否升學和音樂課學習的好壞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學校老師為了語數等所謂的“主課”成績的提高而不顧及其他課程以及學生的感受,從而導致副課受冷落以及學生厭學情緒高漲,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最後,家庭的影響也是重大的,現在也有一小部分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長,在學生學習之餘,還讓學生學習音樂演奏和演唱。但畢竟還是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的家長比較多,他們不清楚怎樣發展孩子的能力,更不知道什麼叫全麵發展,僅僅以一張考試成績單上語數分數的高低就是他們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唯一憑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明確指出:淡化評價的甄選與選拔作用,建立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樣,著眼於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並有效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係。

始終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音樂的天賦,而且每一位學生對同一首樂曲都會有自己特殊的理解和體會。對如何落實音樂課教學工作,體現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真正讓們的學生全麵發展,認為應該把音樂納入學生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將音樂成績計入升學考試總成績中,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就開始實行。這樣社會、學校、家長、學生才會真正重視,音樂課的教學才會真正落實,們知道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全麵發展才是培養學生的真正目的。希望們的學生能在學校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讓他們通過在學校音樂課上接受教育後變得更完美,通過音樂課培養他們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淵博的知識內涵,真正成為對社會和諧發展有用的人才。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教音樂不是的主要目的,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並自己學著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忍耐等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麗的心。”

培養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教育無小事,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不斷完善,更需要不斷創新。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具有其他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樂課教學工作若真正的得到重視,深信素質教育這朵鮮花將會開得更加溫馨燦爛。

16.素質教育與音樂審美教學的聯係

音樂教育是學校實行素質教育的途徑和內容之一。學校通過開展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各種智能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音樂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具備高尚的情操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