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衛生工作

中小學衛生工作的任務,是監測學生的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

學校衛生工作要抓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1)對學生進行衛生知識教育。衛生知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生理衛生的基礎知識,提高講衛生的自覺性,進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以講衛生為榮,以不講衛生為恥的新風尚。

衛生知識教育的內容,要根據學校的特點有計劃地進行,使學生懂得用眼衛生、用腦衛生、飲食衛生、運動衛生、環境衛生、勞動衛生、防病常識等。

(2)對學校進行衛生監督。學校要在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下,製訂衛生措施,並對學生學習、生活、體育、勞動以及學校環境進行衛生監督,這是學校貫徹預防為主的主要內容。

①對學習進行衛生監督。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教學進度,防止學生學習負擔過重。

教室和課桌椅要符合衛生要求。教室要保持整潔,不堆放雜物,牆壁不要張貼過多的卡片、圖畫,經常保持潔白。另外,采光、照明要良好。采光係數(即窗的采光麵與地麵麵積之比)應不低於1:6,課桌麵的照度應不低於50米燭光。通風要良好,空氣要新鮮。對不合標準的課桌椅要有計劃地逐步改進。黑板應保持漆黑,無裂縫,不反光。第一排課桌椅的前沿距黑板應不少於2米。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坐姿和閱讀、書寫習慣。特別要教育學生保護視力,認真做好眼保健操,遵守用眼衛生的要求,要求做到:讀寫姿勢端正,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沿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看書寫字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書,不要在陽光底下看書,不要在行進中看書。要定期調換學生的座位,定期檢查學生視力,並作好詳細記錄,及時統計分析,研究近視原因。

各科教師應重視教學衛生,上課不要拖堂,不要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②對生活進行衛生監督。重點要監督好食堂和學生宿舍的衛生狀況。食堂要認真執行飲食衛生的有關規定。要防止食物中毒和食物汙染。要辦好夥食,注意營養。學校應逐步添置燒水、熱飯和洗澡設備,供應師生飲用開水和女生熱水。對炊事人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組織學習衛生知識。患傳染病者,不得擔任炊事工作。學生宿舍要做到整齊清潔,每室選室長一人,學生輪流值日打掃衛生。要消滅各種害蟲,保護學生的健康。

③對體育進行衛生監督。體育的衛生監督,重點是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衛生監督。要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特點、健康狀況和體育活動能力,分別組成鍛煉小組。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鍛煉後要做好整理活動。飯前、飯後不做劇烈的體育運動。對患有慢性病的學生,要暫停鍛煉;女生月經期間,不宜做劇烈運動。

安全監督是體育衛生監督的重要內容,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引起體育事故頻發的原因多是體育場地、器材長年失修,體育鍛煉不按科學進行,體育較差學生參加長跑、遊泳缺乏組織與保護等。學校領導要在這些方麵加強管理。

④對勞動進行衛生監督。學生參加勞動,應按教學計劃的規定進行,勞動強度不應過大,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有損健康和易燃易爆的勞動工種,不組織學生參加夜班勞動,不搞勞動競賽。在勞動地點,要妥善安排師生的飲食、住宿和醫療條件。

要向學生進行勞動安全教育。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防止發生工傷事故。

⑤對學校環境進行衛生監督。最重要的是搞好校園的清潔衛生,保持校園整潔。要積極、持久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劃分衛生責任區,落實到班組和個人,做到“一日一小掃,一周一大掃,節假日前徹底掃”。要給學生創造講衛生的條件,教室有紙簍,公共場所有痰盂,要求做到無紙屑、無痰跡。

另外,一個優美、安靜、舒適的教學環境也是學校環境衛生的一個重要方麵。總務部門要綠化、美化校園,有計劃地植樹、種草、栽花。要組織學生適當參加綠化、美化校園的勞動,使學生養成愛護花木的習慣,師生齊努力,共創良好衛生環境。

(3)防病治病,預防為主。預防和治療疾病,是學校衛生工作的中心任務。中小學師生人數多,醫務人員少,醫療設備差,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而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療上。

怎樣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除了以上所說的向學生進行衛生知識教育,對學校各方麵進行衛生監督外,還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做好學生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調查的主要方法是體格檢查。新生和畢業生應全麵體檢。在校學生,每年進行一次全麵體檢,平時可作單項檢查。檢查項目,要填入學生健康卡片,並進行分析,以切實掌握學生身體的發育狀況和學生中常見病、多發病的情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進而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

②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學校是一個人員眾多的大集體,衛生狀況整體水平差,傳染病很容易流行擴散,因此,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有傳染病流行時,要采取緊急措施,例如給師生服用預防性藥物,減少或停止集會,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消滅。

③加強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學生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指的是脊柱彎曲、齲齒、視力減退、沙眼、角膜炎、神經衰弱、寄生蟲等,要采取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有的學生身體有異常反應,應及時同家長聯係,動員家長帶學生去醫院診治,不可耽誤。

管好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除了要依靠體育教師和校醫外,還要依靠學生中的體育衛生積極分子。團、隊、學生會、班委會,都有擔任體育衛生工作的學生幹部,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他們帶動全校的體育衛生工作。

6.學生體育課的教學管理

體育課是教學計劃規定的一門必修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因此學校人員必須把體育課的教學,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從如下幾個方麵抓好。

抓“大綱”,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體育教學大綱》規定了體育教學的中心任務、教材體係和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它指明了體育教學的方向,是國家指導學校體育教學的指令性文件。因而學校教務人員要組織全體體育教師並和他們一道學習和貫徹《體育教學大綱》,用大綱的精神指導體育教學。

抓“質量”,慎重製定“量標”

加強體育課的教學管理,基礎工作在於慎重製定“量標”,使體育教研組和體育教師對全組和自己的教學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和準確的評價,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製定“量標”應從體育課的基本任務出發,突出“增強體質”這一根本目的,體現“汗、會、樂”三個字的要求,做到“教、學、練、育”四統一。其內容是:

(1)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合理按排和選擇教材;

(3)運動密度和運動負荷要安排合理,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練身實效;

(4)使學生能正確地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技術;

(5)教師要熟悉教材,恰當地運用教學原則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示範動作準確、熟練、輕快、優美,使學生樂於上體育課;

(6)教學過程中能結合教材對學生自然地、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7)對男女學生和生病、體弱學生能區別對待。免上體育的學生都能到課見習,參加集會,並有安排。

抓“計劃”,認真選擇教材、備好課。

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是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國家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對學校整個體育教學工作係統安排,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在學期開始前訂出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和進度,並根據學生和本校實際條件,寫出下周的課時計劃;課前還要熟悉課時和計劃,並做好場地、器材安排;要有晴、雨兩準備,以防不測之需。

《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應該教完。但要根據場地設備、氣候條件和學生特點進行實事求是的選擇。不能因為某個時期其他任務重或條件困難而任意取消體育課。如因故缺課,要像其他學科缺課一樣,予以補上。

學校教務人員對學期體育教學要進行全麵細致的檢查,不妥之處要同教師商量修改,課時計劃可以適當抽查,有的學校實行體育教育組長周前檢查、無計劃不準上課的製度,對保證教學質量很有好處。

師商量修改,課時計劃可以適當抽查,有的學校實行體育教育組長周前檢查、無計劃不準上課的製度,對保證教學質量很有好處。

抓“常規”,建立體育課的正常教學秩序

製定教學常規,不僅有利於建立體育課的正常教學秩序,嚴密教學組織,而且對加強學生的教育,培養學生守紀律、講文明、懂禮貌的優良品質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內容包括:出勤情況的報告製度、請假手續的規定、安全措施、穿著要求、陳列收檢器材和愛護場地的規定、教師的言傳身教規定等,製度建立後要嚴格執行,嚴禁“放手式”。

抓“總結”,探索教學規律。

每個體育教師在學期結束時,寫一篇教學經驗總結,是探索教學規律的重要途徑。為便利教師積累材料,學校教務人員可於年初定好每人的總結專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研究,突破一些教學難題,寫出專題經驗總結。體育教研組則在每學期結束時,寫出全組的教學工作總結,這樣,就可不斷地、有成效地探索體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7.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管理

課外體育活動要合理運用課餘時間,開展各種小型、多樣、靈活、自由的運動鍛煉。課外體育活動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因地製宜地開展。班主任要負責領導、教育,由學生幹部負責組織,也可由少數體育愛好者自願組織活動。學校教務人員要經常檢查,協調解決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這些活動應把達標活動、課外運動和體育競賽結合起來。在內容方麵,堅持生動活潑、講求實效、持之以恒的原則。由於季節變化,項目安排要能適當,如夏季可安排乒乓球、遊泳及活動量小的田賽活動,冬季可安排跳繩、踢毽和跑步等。教導處應把課外的體育活動與體育課交錯安排,列入課表,保證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場地、器材合理分配,並有防止傷害事故的措施。

運動會的管理

大、中、小學每年應開一至二次田徑運動會,時間安排在春秋、季節。如果一年一次,則可在秋季開田徑運動會,春季開展球類等單項競賽。田徑運動會是檢閱學生體質和運動水平,推動體育活動,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紀律教育,表彰先進個人和集體的有效活動形式。學校要把運動會列入計劃,做好組織發動工作,號召各班學生積極參加鍛煉。在會前要檢查和修整場地,檢查體育器材,做好動員工作,加強保護措施,在運動會期間,可通過廣播或小報,及時公布成績,表揚好人好事。除根據競賽成績獎勵優秀班級或個人外,還可以設精神文明獎,對體育道德作風好或紀律、禮貌好的班級,給予表揚或獎勵。運動會由校長主持,體育組負責組織和裁判,全體教職工參加工作,團、隊、學生會及各班班委會配合。運動會一般舉行一至二天。運動會如果組織得好,對體育活動的開展和團結友愛的風氣的形成,都有積極作用。

體育競賽活動的管理

小型單項的體育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學生生活,活躍學生身心,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體育單項競賽活動要有計劃地進行,在整個學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時鬆時緊,從不同的季節特點出發,安排多種多樣的項目。競賽有年級的、班際的和小組之間的。要加強比賽中的思想作風,提倡競賽者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觀眾的文明禮貌作風。

運動隊的管理

根據學校的不同條件和校際比賽的需要,可組織各種校運動隊。運動隊要有專門的教師負責,運動員的選擇,既要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又要看德、智兩方麵的表現,堅持自願原則,並通過班主任的推薦,由體育組決定,把名單抄送教導處備查。訓練時間每周兩至三次,每次時間以60分鍾左右為原則,要教育學生以中國女排為榜樣,培養出作風好、思想好、技術精、紀律嚴的運動隊伍。

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是促進學生正常發育,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製度,要訂出計劃,落實措施,積極推行。推行此項標準並不是孤立的,也不能搞突擊,而應與體育課、課外鍛煉和運動競賽結合起來。在堅持經常鍛煉的前提下,每學期進行一次“達標”測驗。測驗的項目,根據規定要事先公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鍛煉,測驗成績要如實記載,和體育成績一並記入學籍簿和通知書。還可表揚“達標”好的班級和個人,以促進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活動。

8.學生“兩操”、“兩活動”的管理

“兩操”是指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兩活動”是指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

“兩操”管理

(1)廣播體操。廣播體操分早操和課間操。課間操安排在上午兩節課後。課間操可以調節學習疲勞,增進健康,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早操與課間操的要求相同,早晨空氣新鮮,運動量可比課間操略大,冬季以課間操為主,走讀生的早操可安排在家裏進行。夏季以早操為主,場地不足的學校課間操可在室內(如過道、走廊)進行。集體操練要求集合迅速、安靜,動作整齊標準。班級之間可以互相檢查、評比,提高操練質量。

(2)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保護學生視力的有效措施,宜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二節課後,各安排一次,由前一節課的授課教師和班幹部負責組織。眼保健操要求姿勢正確、穴位準確、手法對頭、用力得當,做操後還應向窗外遠處眺望一分鍾,這將更有益於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