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英國封鎖波士頓港的法令生效,波士頓港立即陷於癱瘓。整個北美洲都把這一天當作齋戒和祈禱的日子。華盛頓也嚴格執行了齋戒日的規定,並專程來到教堂,懷著虔誠的心情祈求上蒼大發慈悲,賜福於多災多難的波士頓人民。

6月底,華盛頓以主席的身份主持了費爾法克斯縣的市民會議,會議通過了一份由他和梅森共同草擬的旨在對英實行貿易抵製的議案。這一議案後來被7月中旬召開的費爾法克斯縣全體代表大會通過。

8月1日,華盛頓代表費爾法克斯縣出席了弗吉尼亞第一屆全省代表大會。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代表們表現出了高昂的愛國熱情和革命精神,帕特裏克·亨利大膽地宣布:“不自由,毋寧死。”就連一向沉默寡言的華盛頓也異乎尋常地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堅決支持亨利的激烈議案,並當眾表示:願意出資招募1000名士兵,率領他們去支援波士頓。會議最後通過了對英進行經濟抵製的決議案,並推舉出7名代表去費城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華盛頓也光榮當選,得票數居第三位。

1774年8月最後一天的早上,晨霧散去,旭日東升,天氣格外清新晴朗。帕特裏克·亨利和埃德蒙·彭德爾頓來到弗農山莊與華盛頓會合。早餐後,他們在瑪莎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策馬上路,前去參加在費城舉行的大陸會議。此時此刻,3個人的心情都格外興奮,他們仿佛並不是去參加會議,而是在神聖使命感的驅使下,去投身一個偉大而永恒的事業。“春風得意馬蹄疾”,本來需要走一個星期的路程,他們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完成了。望著費城那帶有西歐中世紀城鎮風格的建築群和街道,他們心底不禁產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就像虔誠的朝聖者終於到達了他們朝思暮想的聖地那樣。

這是一座貌似古老其實仍很年輕的城市,它莊重樸實,但又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這次會議將會取得什麼結果?北美殖民地的命運如何?大西洋兩岸的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1774年9月5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木匠廳開幕。大陸會議的召開是北美殖民地向建立全國性政權的方向發展的第一步,它本身具有殖民地最高權力機關的性質。這是殖民地人民長期團結鬥爭的產物,也是北美社會經濟發展成熟的一個必然結果。

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中有12個派代表出席了大陸會議,共有代表55人。他們大都是殖民地上最具政治頭腦、組織才幹和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其中既有激進派分子如繆薩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理查德·亨利·李和帕特裏克·亨利等,也有溫和派的代表如喬治·華盛頓、佩頓·倫道夫、約翰·迪金森等,另外還有一些保守派分子如詹姆斯·杜安和約瑟夫·蓋洛米等。隻有那些極端的效忠派沒有代表出席。北美人民及其子孫後代的命運和前途完全寄托在了他們身上。這次大會是一個人才濟濟、代表性很強的大會。

雖然代表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在政治上代表了不同的派別,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充滿了愛國的激情。對此,弗吉尼亞代表帕特裏克·亨利看得一清二楚。為了使全體代表在這一基礎上團結起來,拋棄狹隘的地域觀念,共商民族大計,他發表了膾炙人口的演說:“整個美洲現已融為一體,你們的地界——你們殖民地的邊界在哪裏?全都不複存在。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和紐約之間的區別已不複存在了。我不是弗吉尼亞人,而是美利堅人。”這段話雖未提及“獨立”一詞,但它消除了各殖民地人之間在心理和地域上的障礙和隔膜,使他們比較清醒地意識到他們在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亨利的主張很快便被與會者所領會並欣然接受。在此基礎上,大會決定不論各殖民地的人口有多少,每個殖民地隻有1票表決權。弗吉尼亞的佩頓·倫道夫當選為大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