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大陸會議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北美人民的憲法權利以及北美與英國在憲法上的關係問題。這是一個觸動了要害的重大理論問題,由此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保守派堅持主張,英國議會對殖民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有權管理北美的商業。而激進派則全麵否定了英國議會的這種權力,主張北美殖民地應由自己的議會管理,英王僅僅是一種“象征性的元首”,應受到人民的監督。最後,大會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實行了妥協,在此基礎上通過了一係列決議案。
9月17日,會議通過了《塞福克決議案》。該決議宣稱:英國的高壓法令是違憲的,拒絕執行,號召殖民地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武裝,準備反抗駐波士頓的英軍,呼籲加強殖民地合作,各地成立自己的政府,自行征稅,中斷與英國的一切貿易。該文件字裏行間都充滿了強烈的反抗精神,很顯然,它反映了激進派的要求。
為了安撫保守派,後來議會又通過了《權利宣言和怨由陳情書》以及致英王的請願書。在請願書中仍稱英王為“最仁慈的主宰”,謀求雙方實現和解。
10月20日,大陸會議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成立了“大陸協會”。該組織的職責是負責在各個地區成立“安全和視察委員會”,對英進行全麵的經濟抵製。這些委員會後來倒很快掌握了各地的地方政權。
大陸協會的成立使大陸會議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轉變:它由原來的谘詢機構轉變成為事實上的革命政權,開始領導整個北美殖民地的反英運動。這標誌著北美人民的革命鬥爭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後,大陸會議在1774年10月22日宣布閉會,並宣布於下一年5月重新開會。
會議的召開是秘密的,在會上,華盛頓堅決地維護美利堅民族的利益,給會議的召開發揮了主導作用。
首先,從會議通過的重大決議和措施來看,其精神實質與華盛頓早些時候的主張幾乎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堅決維護北美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主張現階段對英實行經濟抵製;把武裝鬥爭作為最後的手段以及還不主張獨立,等等。這些主張華盛頓早在費爾法克斯市民會議和弗吉尼亞議會開會期間就已經提出,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據記載:在開會的日日夜夜裏,華盛頓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廣交四方精英和有識之士,傳遞信息,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從不懈怠。在50多天的時間裏,他在自己的住處隻用過7次餐。
其次,從一些當事人事後的評論來看,華盛頓在會議中確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開會期間,人們發現這位年輕人雖言語不多,卻顯得剛毅威武,頗有大將風度。而且,他談吐冷靜果斷,雖然不像亨利等人那樣慷慨陳詞,卻字斟句酌,切中要害,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真知灼見,使許多人都獲益匪淺,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所以,當會後有人問帕特裏克·亨利誰是會議中最偉大的人時,他回答說:“如果論口才,南卡羅來納的拉特利奇先生是最偉大的演說家,但是,如果談到廣博的見聞和正確的判斷力,那麼華盛頓上校無疑是會議上最偉大的人物。”
大陸會議結束後不久,華盛頓便匆匆趕回弗農山莊。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華盛頓當選大陸軍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