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3 / 3)

即使在晚年,毛澤東仍在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研究世界形勢,為維護祖國的安全和尊嚴而操勞。撒切爾夫人

熱衷政治的少女時代

1925年10月13日,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即撒切爾夫人)出生在英國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城格蘭瑟姆,祖父當過鞋匠,外祖父當過鐵路路警,父親艾爾弗雷德·羅伯茨是個雜貨商,母親做過裁縫。總之,這是一個不能算富裕的篤信基督教的小業主家庭。

由於父親的緣故,瑪格麗特整個青少年時期都生活在地方一級的政治邊緣上。羅伯茨先生的小店不僅是經濟交往的場所,而且成了商會中熱心政治的小商人聚集的地方。

父輩們常在她家討論時政、國際大事和探討自由經濟,有時,她還被父親帶去聽來格蘭瑟姆訪問的政治家的談話,或跟父親去法庭聽形形色色的案件。瑪格麗特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而她從小就有了自由經濟的朦朧意識和對政治的熱情,而且在大庭廣眾麵前毫不膽怯。

11歲時,瑪格麗特通過了縣中學獎學金考試,進入格蘭瑟姆女子中學就讀。在女中,她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她參加了校辯論俱樂部,並成為該俱樂部最優秀的成員。她的口才和膽量往往令她的同齡姑娘們望塵莫及。當巡回演講團來校就世界現狀進行講演,並請求提問時,她經常一馬當先地站起來有條不紊地提問。

1941年,瑪格麗特意外地想跳級報考牛津大學的薩默維爾學院。可是這一想法遭到當任校長吉利斯小姐的阻攔。因為離上大學的年齡遠遠不夠的瑪格麗特不但沒有進入牛津大學所必須的拉丁語及格證,而且從未學過拉丁語。為此,瑪格麗特與校長大吵一架,並衝著吉利斯小姐說:“你在阻撓我的理想。”

父親羅伯茨大力支持瑪格麗特的理想,他為此專門為她請了拉丁語教師。瑪格麗特的學習異常刻苦,她通過死記硬背,成功地在幾個月內學完了5年的拉丁語課程,終於拿到了打開牛津大門的鑰匙。

1943年,瑪格麗特18歲即羅伯茨先生當選為格蘭瑟姆市市長的同年,她終於考取了牛津薩默維爾女子學院。羅伯茨先生將小女送到牛津大學讀書,不僅因為牛津是與劍橋齊名的高等學府,還因為牛津是培養政治家和優秀人才的搖籃。英國曆史上50位內閣首相就有24位畢業於牛津大學。

瑪格麗特報考的專業是化學而非社會科學,這是為了擠進牛津的大門而有意避開競爭激烈的社會科學的緣故。瑪格麗特師承結晶學權威德勞塞·豪金(豪金曾於196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名師出高徒,學子尤勤奮。在第三學年裏,她與另一位同伴合作寫的論文獲得了基可爾笛論文獎。這是一項標誌著一定學術水準的論文獎,非一般學子所能攀及,因而也就沒有人敢於蔑視得主。

來到牛津大學之後,瑪格麗特的眼界大開,接觸到格蘭瑟姆不可能接觸到的政治活動。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打了兩三年。戰爭的煙火彌漫著整個倫敦的上空,學院到處是反對納粹的呼聲。瑪格麗特沒有置身於政治之外而靜心地鑽進象牙之塔,相反卻非常活躍地加入了保守黨協會的活動。這與她父親的生活方式、思想作風和保守主義傾向有很大的關係。

在牛津大學,很少有人像瑪格麗特那樣把自己的一半時間花費在協會工作上。由於她的獻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組織才能與雄辯的口才,第三學年她就成為牛津保守黨協會的主席,並直至大學畢業。這和當時牛津大學尚將女子排斥於牛津聯合會的時代極不吻合,而且是牛津曆史上的頭一回。這並非牛津的才郎們甘拜下風,而是協會裏事實上無人能勝過瑪格麗特的必然結果。

保守黨的許多重要人物常常去牛津的協會講演,講演前瑪格麗特總是以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的身份在倫多飯店宴請他們。那時,盡管瑪格麗特才20出頭,但她常常以極其自信的外貌和純然坦蕩的方式來接待她的上司們。在宴會中,她總是抓住時機恰如其分地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淋漓盡致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並善於控製和掩飾自己所有的感情。

由於瑪格麗特在牛津大學的名聲,1945年大選前夕,格蘭瑟姆保守黨候選人喬治·沃茲專門寫信給瑪格麗特,特邀她利用暑假回去作為他的“代理人”參加競選。瑪格麗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7年,瑪格麗特獲牛津大學理學士和文科碩士學位。回想起4年的大學生活,她不無感慨地說:“我本不應該讀化學,而應該讀法律。這是為了政治我才需要它,我現在應該馬上去讀法律。”但是法律和政治都需要錢,盡管她在牛津期間已經建立起一些可利用的關係,可是她的金錢有限,無法繼續深造。

於是,1947年畢業後便與達特福一家化學公司簽訂了一份工作契約,進入該公司從事研究員的工作。從此,瑪格麗特就得為自己走上政壇而設法去尋求金錢的依托,這有多麼的困苦和無奈,但又是多麼的現實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