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2 / 3)

原先並不認真對待撒切爾夫人挑戰的希思,這時也意識到自己領袖地位最嚴重的威脅來自何方,但為時已晚。第一次投票的結果,撒切爾夫人獲得了130票,而希思才得119票。大驚失色的希思嘟嚷了半天才說出一句話:“看來我們全搞錯了。”隻好宣布辭職。

按照選舉規則,保守黨在下院共有278名議員,候選人必須得到140票的絕對多數才能當選為黨的領袖,否則還要進行第二輪投票。在一個星期後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希思退出後參加角逐的另外4個候選人,比希思敗得更慘,瑪格麗特·撒切爾獲得了14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英國保守黨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黨魁。

撒切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她立即去參加了在威斯敏斯特大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她表示,原來的影子內閣將照樣工作。人們猜測,當保守黨組織政府時,她一定要請懷特洛留任。懷特洛也寄來了賀信。保守黨領袖在倫敦的俱樂部——聖詹姆斯官卡爾登俱樂部——接受她為名譽會員。英國保守黨居然選出一位女領袖,在西方引起了震動,以為這是破天荒第一遭。

獲選後的撒切爾夫人來到了下院財政議案委員會。最近一個時期,她經常同工黨議員在這裏展開激烈的辯論。在今天這種場合,唇槍舌劍都暫時收了起來,朋友也好,論敵也好,都報以歡呼。連代表工黨政府財政部的前座議員也不失紳士風範,十分殷勤地向她表示祝賀。工黨財政部首席大臣喬爾·巴尼特對撒切爾夫人說:“我們祝您身體健康。如果您一直像今晚這樣具有吸引力,那將是很有益的。”拉塞爾·路易斯俏皮地評論說:“誰說騎士風尚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了?”

對於撒切爾夫人本人來說,當選為保守黨領袖是她從政道路中至為關鍵的一步。因為這就意味著保守黨一旦在下次大選中得勝,她必然就是英國曆史上當然的第一位女首相。英國近現代史通常是按照一任一任的首相來劃分階段的,而不是以國王或女王的王位承續來劃分的。王位是大不列顛的象征,政治的實體則在首相府。首相又是因他所屬的政黨在大選中獲勝而產生的,所以具有黨魁和政府首腦的雙重身份。毫無疑問,50歲的瑪格麗特·撒切爾是一顆正在上升的明星。

1975年,是撒切爾夫人一輩子忘不了的一年。以前,她隻能具備在不同時期獨當一方麵的責任,今後,她必須對國家事務中的各個方麵承擔責任。她對國內各種問題的立場,人們多少是熟悉的,但是國際事務,還是她從未涉足的領域,而一個黨的領袖必須以相當大的精力處理這類事務。

1975年在赫爾辛基舉行了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這次會議通常被看作是國際形勢趨於緩和的象征。她必須在這些方麵表示自己的立場,她打算逆潮流而動,提醒人們提防“虛幻的緩和”,重提多少年來棄置未用的丘吉爾關於“鐵幕”的說法,並且重振英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她準備著,在適當時機,她將把這些都說出去。她打算在國內外各種問題塑造自己的鮮明形象,在英國曆史上劃出一個“撒切爾時代”來。有好事者,用“換頭術”的辦法,把撒切爾夫人的頭像替換維多利亞女王的頭像,跡近戲謔,卻並非全無根據。輿論界說,撒切爾夫人要搞一場“革命”,她想更新英國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