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增長引擎決定產品_市場契合(1 / 1)

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是一位傳奇的創業家和投資人,也是萬維網的開發者之一,他創造了一個新詞:產品/市場契合(product/marketfit),用來形容新創企業在某個時刻,終於發現了對產品產生共鳴的一大群顧客:

在一個有很多真正潛在顧客的好的市場中,這個市場會拉動新創企業開發出產品。像搜索關鍵字廣告、互聯網拍賣,以及TCP/IP路由器都屬於這類故事。反之,在一個糟糕的市場中,你可以擁有世上最好的產品和最出色的精英團隊,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失敗是必然的。3

看到一家新創企業找到了適合的大市場,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再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就像福特T型車在工廠生產線上開足馬力製造,飛速鋪向市場。或者Facebook幾乎一夜間橫掃大學校園,抑或蓮花軟件公司(Lotus)在其營運的第一年,就銷售了價值5400萬美元的蓮花1–2–3軟件,風靡商業世界。

新創企業有時要我幫他們評估一下是否已經達到了產品/市場契合。這很好回答:如果你這麼問,就說明你還沒有達成。不幸的是,這對公司想要了解如何向產品/市場契合更近一步,卻無甚幫助。如何分辨你是離成功僅一步之遙,還是毫無希望地拉在了後麵?

對很多創業者而言,因為“我們的新創企業沒能達到產品/市場契合”,便意味著轉型是一場失敗的活動。我認為,這並不是安德森在他的定義中想要包含的意思。而反過來說,一旦我們的產品達成了產品/市場契合,我們就不需要再轉型了,這樣的假設也是錯的。

我相信,既然每種增長引擎都可以量化地定義,而且每種引擎都各有一套衡量指標來評估新創企業是否距離達成產品/市場契合僅一步之遙,那麼,增長引擎的概念可以把產品/市場契合的想法置於更嚴格的基礎立足點。比如,如果一家新創企業的病毒係數為0.9或更高,那麼它們離成功就不遠了。更妙的是,每種增長引擎和第七章中討論的創新核算相輔相成,指引著新創企業的產品開發工作。比如,一家新創企業試圖使用病毒式增長引擎,它可以把開發精力集中在可能影響顧客行為的病毒循環上,而放心地把無關事務放在一邊。這樣的新創企業不需要專長於市場、廣告或銷售職能。相反,公司若使用的是付費式引擎,就需要趕緊建立市場和銷售團隊。

一家新創企業在調整引擎的過程中,使用創新核算評估每次開發—測量—認知的反饋循環,可以衡量自己是否向著產品/市場契合靠攏。真正有用的不是原始數據或虛榮指標,而是企業進展的方向和程度。

舉例而言,有兩家新創企業都在努力調整黏著式增長引擎。一家企業的複合增長率為5%,另一家是10%。從表麵看,似乎較高增長率的那家公司表現得更好些,但是,如果兩家的創新核算彙總表看上去像下麵這張表,那該怎麼辦?

複合增長率截至甲公司乙公司

6個月以前0.1%9.8%

5個月以前0.5%9.6%

4個月以前2.0%9.9%

3個月以前3.2%9.8%

2個月以前4.5%9.7%

1個月以前5.0%10.0%

就算不了解這兩家公司的總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甲公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乙公司卻泥足深陷。即使目前乙公司的增長比甲公司快,我們的看法也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