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情詩謝客

女兒心上想情郎,

日寫花箋十萬行。

月上枝頭方得息,

夢魂又欲到西廂。

這首從字麵上乍看是情詩的七絕,乃是一首《謝客詩》,經年流傳頗廣,輾轉傳抄。傳者以為這首詩是端木蕻良所作,其實不然。

據考,這首詩記錄在秦牧所寫的一篇記端木蕻良的散文中。其實,秦牧隻是聽別人傳說端木蕻良家門上貼有這首詩,而未注意考究這首詩的作者。

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是戲劇家歐陽予倩。根據端木蕻良本人回憶,1942年春天在桂林的時候,他由於寫作任務很多,而歐陽予倩這時又想約端木蕻良寫京劇《王翠翹》,故在自家門上貼上了“謝絕來賓”的紙條。某天歐陽予倩又來催稿,看到門上的紙條,而端木蕻良又不在家。歐陽予倩一時詩興大發,便拔筆寫下了這首詩貼到門上揚長而去。

端木蕻良回來後,看到這首詩大笑一場,認為很有意思,又能起到謝客作用,便保留在門上。

白居易的“檢討”詩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使期間,除了飲水吃菜一定要在當地購買外,從不索取任何名貴物品。想不到他離任回家以後,竟發現自己做了一件錯事,於是寫下一首“自我檢討”的詩。

三年為刺史,飲水複食葉。

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原來他在遊天竺山時,帶回兩片玲瓏可愛的山石。他感到對不起杭州,對不起天竺山,要是每個遊人都帶回去可愛的石子,那麼天竺山還成什麼樣子?這種損失,抵得上貪汙千金,不像個為官清白的人的作為。

老舍與聯名詩

一天,有許多青年人到老舍家中訪問,並向老舍請教作詩方法。老舍說:“我可不會作詩,不過瞎湊而已。”有人便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他推辭不過,當時便吟誦了一首別致的五言絕句:

大雨洗星海,長虹萬籟天;

冰螢成舍我,碧野林楓眠。

二十字中,把八位文學家、藝術家湊在一起,而且不失詩的意境。詩中的“大雨”即孫大雨,是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冼星海”是現代音樂家。“長虹”即高長虹,是現代詩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藝術家。“冰螢”是現代女作家。“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是老舍的好友。“碧野”是當代作家。“林楓眠”是著名畫家。

另一次,1944年4月18日,蜇居重慶的文藝界人士,在百齡餐廳舉行慶祝老舍創作20周年紀念茶會。郭沫若、茅盾、黃炎培、沈鈞儒、吳組緗等名流,紛紛到會表示祝賀,競相獻上賀詞、書畫、花籃和壽糕。唯有吳組緗事先沒有準備禮物,眾目睽睽之下,隻見他舉目四顧,即興把一些與會作家名字組成一首詩,由郭沫若當場朗誦:

戴望舒誌向文柄,凡海十方楊振聲。

碧野長虹方瑋德,青崖火雪旺輝英。

高歌曹聚仁熏宇,小默齊同金滿城。

子展洪深高植地,壽昌藤固蔣青山。

老舍聽罷,興興不已,連聲稱讚吳組緗這份“禮物”符合自己所好。原來這對忘年之交在敵機空襲重慶時,早在陰暗的防空洞裏精於此道,聯名成詩十分成功,被時人廣泛傳誦。

鼠祭

有三個連襟兄弟因嶽父亡故,各自忙著準備祭禮。大襟兄備豬,二襟兄備羊。惟有三襟弟窮得叮當響,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愁得躺在床上,吸著旱煙袋苦思冥想。正巧一隻過梁老鼠掉下來,他一煙棍將老鼠打死,靈機一動,就想用老鼠去作嶽父的祭禮。

三襟弟捧著盛老鼠的托盤,來到嶽父靈前,故意拉長哀調,念了一篇祭文:

大姨爹抬豬,二姨爹抬羊,唯有我三姨爹窮困無錢。冥思苦想,輾轉睡床。看見老鼠,走過屋梁。拿起煙鬥,打出腦漿。一瓢滾水,燙得毛光。一把稻草,熏得焦黃。河邊開剖,血流滿江。血映天紅,驚動玉皇。玉皇傳問,肇事何方?天兵回稟,殺鼠治喪。玉皇驚愕,怒斥荒唐。自古祭禮,殺豬宰羊。未聞鼠祭,罕見獨創。天將跪稟,恕聽端祥。鼠身雖小,其味噴香。羊吃百草,豬吃粗糠。鼠吃五穀,粒粒細糧。人說一鼠,可頂三雞。味道鮮美,滋補營養。親朋六眷,陣陣聞香。眾口讚同,鼠勝豬羊。敬獻嶽父,表婿寸腸。祈禱冥福,靈前鑒賞。嗚呼尚饗。

題畫鼠詩

漫畫配上諷刺詩,常常詩畫相得益彰。這種形式為當今許多漫畫家和詩人們多用。其實,這種手法早在清代就為一些文人畫師普遍采用。光緒年間有一個叫江標的江蘇畫家,常為人畫紈扇。一日一位官場友人求他畫扇,江標笑應,遂揮筆作二鼠,旁有胡桃一隻及花生數枚。寥寥數筆,墨跡簡潔。畫畢,題詩一首:

老鼠哥哥,你何事終宵鬧我?

蠟燭已殘,油燈又破,忍使俺無端悶坐。

剛到新年,福橘烏菱,早飽哥哥肚;

隻剩得幾英花生,還有胡桃一個。

些許桐子,不值今宵小吃,恐教受餓。

勸哥哥明日還來,預備幹糧,細嚼五更鼓。

無疑,詩畫相配,包含著對腐敗官場的絕妙諷刺。

張宗昌的“詩”

土匪出身的北洋軍閥張宗昌幾乎目不識丁,粗俗不堪。當時有人說他有“三不知”:不知手下有多少兵,不知手中有多少錢,不知自己有多少小老婆。

1924年,張宗昌因支持奉係軍閥張作霖有功,1925年由張作霖推薦提任山東省軍務督辦。張宗昌到任後,裝出一幅禮賢下士的姿態,請蟄居濰縣的前清狀元王壽彭當教育廳長,並請王教他認字、作詩。張宗昌還真的出了一本書《效坤詩抄》,分贈友好。摘其中幾首如下:

其一俺也寫個大風的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其二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

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

你奶奶早已回沛縣。

其三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

好像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鏈。

藏頭詩

藏頭詩,亦名“藏頭格”,古雜詩的一種,字句不限,但也講究音韻對仗。藏頭詩通常將所言之事藏於詩句之首。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吳用智賺玉麒麟,張順夜鬧金沙渡》一段,吳用為了達到叫盧俊義上山入夥的目的,叫盧俊義在白粉壁上寫了四句卦歌:

蘆花叢裏一扁舟,

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迷難可無憂。

詩中四句的頭一個字,連起來便是“盧俊義反”四字。因此,盧俊義的家人向官府告發盧俊義反叛朝廷,說:“家中壁上現寫下藏頭反詩,便是老大的證見。”

四川某軍閥為其父治喪,請一老文人作詩吊唁。其深知軍閥父子惡行,便寫了一首藏頭詩:

燒酒奠靈前,

火紙化青煙。

老人今何在,

死去不複還。

得失古今有,

好名天下傳。

軍閥看了,以為頌其父德行,便高掛靈堂,賓客中有細心者,看到詩中奧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軍閥還以為是稱讚好詩呢。隻有秘書看到,連忙告訴軍閥,每句頭一字連起來是“燒火老死得好”,是揭其父隱私的。原來四川人稱私通兒媳者為“燒火老”。氣得軍閥將詩扯得粉粹,但卻怕家醜外揚,隻好悄悄作罷。

數字入詩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遊江南時,有一天在江邊賞景,見江麵有一艘漁般乘風飛棹而來,興之所至,即命隨行大臣紀曉嵐用十個“一”字,寫一首七言絕句詩。紀曉嵐素有捷才,隻見他沉思一會,便口占一詩道:

一篙一櫓一漁舟,

一個艄公一釣鉤。

一拍一呼還一笑,

一人獨占一江秋。

細品此詩,十個“一”字用得十分得體,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秋江鼓棹圖。

還有一首無名氏的詩: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首五言絕句,區區二十個字,數字占去一半。紀曉嵐的詩中二十八個字反複用了十個“一”字,沒有重複之嫌;無名氏的這首詩,用了十個數字,卻無一重複,從一到十,也很得體,讀來琅琅上口。難怪這首詩被列入小學生的識字課本。

對詩詞中的數字不能完全以數學觀念去理解,因為詩詞中的數字有虛描與實描、泛指與專指的不同。如杜牧的詩:

江南春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廓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詩中的“千裏”並非確數,而是泛指廣袤的江南春色如火。而楊慎卻說:“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因此武斷“千裏”應為“十裏”,恐怕就有些牽強附會了。相反,在葉紹翁的詩中:

遊園不值

應憐履齒印蒼歃,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裏的“一枝”二字,非常精警。在此大概應該以實數去理解,而不能看作“數枝”。試想:詩人乘興而來,卻被關在門外,未能飽覽滿園春色。但是,一枝紅杏仿佛盡知人意,探出牆來向詩人透露了春天的信息。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馳神往,一種無限依戀之情,洋溢詩外。

“無億”與“無意”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成婚不久,辭別嬌妻到長安做官。卓文君思念丈夫,日日盼望司馬相如來信,可是,苦苦等了五年,才得到司馬相如的書信一封,打開一看,上麵隻寫了十三個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卓文君有敏思之才,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奧妙。在這行數字之中,惟獨缺“億”這個數。“無億”的諧音即“無意”。看來司馬相如有了離異之心,又不便直說,所以寫了這樣一封信。

卓文君想當年衝破重重阻力,與司馬相如私奔成婚,而今看到這樣的信,非常傷心,於是,她揮筆回書,寫道:

一別之後,兩地相懸,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裏長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風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接書,為文君九曲回腸所動,為往昔的恩愛所動,遂痛悔不已,與文君相好如初。

十七字詩

明朝正德年間,有個叫李賴子的,好作十七字詩,能觸目成詠。當時天旱,太守求雨未應,他作詩嘲笑太守。詩雲:

太守出禱雨,萬民皆喜悅。

昨夜推窗看,見月。

詩傳到太守耳朵,甚為生氣,下令傳訊他。太守說:“你善吟十七字詩,不妨再來一首。若是佳作,便放了你。我的別號叫西坡,就以此為題吧。”

李賴子一生玩世不恭,並不多加思考。應聲吟道:

古人號東坡,今人號西坡,

若將兩人比,差多。

太守被激怒了,令人打他十八大板。剛打完,李賴子又吟道:

作詩十七字,被責一十八,

若上萬言書,打殺。

太守更加怒不可遏,判他誹謗罪,發配鄖陽。臨走,李賴子的舅舅前來相送,兩人相持而哭。哭罷,李賴子說:“臨別沒有什麼送舅舅的,就吟一首詩相贈吧。”說完,口占一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