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遣在鄖陽,見舅如見娘,

兩人齊下淚,三行。

兩人為何是三行淚呢?原來他舅舅是一隻眼也。

改詩趣話

(一)

明代奸相嚴嵩當權時,民間有人把《神童詩》前八句改成二首五言詩。原詩是: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改詩是:

天子重權豪,開言惹禍苗。

萬般皆下品,惟有奉承高。

少小休勤學,錢財可立身。

君看嚴宰相,必用有錢人。

(二)

《紅樓夢》有《好了歌》雲: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人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有人作《新好了歌》曰:

世人都曉“倒爺”好,倒來倒去都發了!隻要能把大錢賺,道德良心不要了。

世人都曉“後門”好,這條路子“沒治了”!不管事情有多難,最後全都辦成了。

世人都曉“宴會”好,四菜一湯吃肥了!你請我來我請你,反正公家報銷了。

世人都曉“扯皮”好,不費力氣不費腦,扯上三年又五載,問題自然不見了。

世人都曉“官僚”好,這頂帽子妙極了!出了問題別害怕,戴上帽子沒事了。

(三)

李白有詩《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今有《將進酒新篇》:

君不知席上珍饈何所來,千金一擲公款付。

又不見政策三令又五申,照吃不誤嘴不停。

人生得誌須盡歡,莫待無權空對盞。

水陸八珍且為樂,杜康五糧任品嚐。

美酒佳肴為我用,管它散盡千金財。

酒杯端,政策寬;筷子提,事好辦。

一幫陪一客,笑語盈盈杯籌錯。

豐澤園,五芳齋,滿座春風春花開。

今日食客似飛蝗,遮天蔽日去複來,

吃完東家吃西家,欲吃何患無美詞。

快上菜,莫停箸,推杯換盞醉未休,何日能消百姓愁。

標點符號實用歌

講起成績一大套,不需停頓用句號。

說起問題少為妙,最佳使用省略號。

見到上司先彎腰,“鞠躬盡瘁”像問號。

遇到群眾脾氣暴,一句一句驚歎號。

批閱文件少動手,習慣圈個大句號。

百忙之中讀報告,無意常念“加括號”。

不懂照樣能裝懂,救駕莫忘破折號。

順風想到逆風時,文責不負多引號。

此歌名曰實用歌,歌名請用書名號。

錢的忠告

勞動的錢,使你幸福坦然;

獎勵的錢,使你加倍實幹;

援助的錢,使你感到溫暖;

積蓄的錢,使你珍惜勤儉;

集資的錢,使你力量無限;

節省的錢,使你美德璀璨;

揀來的錢,使你用之不安;

偷來的錢,使你膽戰心寒;

騙來的錢,使你狗膽包天;

受賄的錢,使你貪得無厭;

貪汙的錢,使你靈魂糜爛;

挪用的錢,使你有借難還;

揮霍的錢,使你浪費無邊;

恩賜的錢,使你變成懶漢;

賀喜的錢,使你加倍償還;

搜刮的錢,使你欲壑難填。

一字歌

(給某公畫像)

一杯清茶,泡淡了多少寶貴時光;

一份報表,壓彎了多少堅硬脊梁;

一支朱筆,堵死了多少能人的出路;

一個批示,毀滅了多少大膽的構想。

一個指令,耗費了多少資金和人力;

一個電話,催動了多少人四處奔忙;

一圈巡視,享受過多少排場;

一趟美差,飽覽了無限風光。

一場改革掀起滔天巨浪,官運享通怕要變成一枕黃粱。

十字詩謎訴怨情

宋代著名的女詩人朱淑真在她的丈夫變心後,曾巧作一則“斷腸謎”,抒發怨恨絕決之情: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裏相思一撇消。

全詩十行,既抒發了心中怨恨,又組成了一首謎詩,每行各打一字。聰明的讀者肯定一讀便猜出了這十字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囍”字的傳說

王安石二十歲那年趕考,順路到馬家鎮歇息。飯後上街,偶見馬員外家掛的走馬燈上閃一句對子:

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走

但沒有下聯,顯然是待人對出。王安石拍手道:“好對。”這話被馬家老院聽到,立即稟告了員外,等員外聞訊出來王安石已赴考場了。

王安石在第二天考試中交了頭卷,主考官傳他麵試。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

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相對,考官見他對得既快又好,讚歎不已。

考畢,回經馬家鎮,想起走馬燈對他的幫助,就信步走到馬員外家門前,誰知被老家院認出,遂叫他進去見員外。員外一見,就取出筆硯,請他對對子。王安石信手寫道:“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馬員外見對得又巧又工,立刻許以其女。並擇吉日在馬府完婚。原來,走馬燈上的對子,是馬小姐為選胥而出的。

結婚那天,正當新娘新郎拜天地之時,報子來報:“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馬員外聽後重開酒宴。

王安石喜上加喜,且酒已有三分醉,用紅紙寫了一個“囍”字貼在門上,並吟道:“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從此,“囍”字便傳開了。

粱啟超妙對杏花聯

粱啟超十歲時,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人家門,他便被院子裏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迷住了,偷偷折了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裏。他這一舉動,被父親和朋友家人看在眼裏。他父親平日教子甚嚴,但當著朋友的麵不好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落座了。

筵席上,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總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開宴前,父親當眾對粱啟超說:“我先出一上聯,如對得好,方可舉杯,否則,隻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父親略加思索,出了上聯:

袖裏籠花,小子暗藏春色

粱啟超聽後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采不已。

戲聯

相傳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曾在他的家鄉廣西貴縣一座戲台上留下一副對聯:

不論場地,可家可國可天下

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聖賢

這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舞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特點。

無獨有偶,據說清末回族起義領袖杜文秀也在他的家鄉雲南永昌縣一座戲台上留下類似的對聯:

不大點地方,亦家亦國亦天下

這幾個角色,能文能武能聖賢

戲劇界的妙聯真不少。藝術大師梅蘭芳非常喜歡這樣一副對聯: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此聯不僅工整、精巧、風趣,而且充滿了藝術辯證法。據說這是梅蘭芳的姨父贈給他的,這也是梅蘭芳幾十年藝術生涯的總結。藝人有諺語雲:“不像不成戲,真像不成藝。”這副對聯與這句諺語,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抗日戰爭期間,一些劇團在陝西銅川公演募捐,姚文慰先生書贈一聯:

裝男亦好,扮女亦好,舉起刀槍劍戟,

但願排演抗日戲

蒲劇也罷,秦腔也罷,無論生旦淨醜,

大家齊唱愛國歌

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蓋叫天的朋友送給他一副對聯: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天十字坡

蓋叫天原名叫張英傑,對聯運用“藏頭”法將二字嵌入上下聯中,並同他的拿手戲《三岔口》、《十字坡》結合一體,還包含了“蓋”、“天”二字,構思極為工巧。

還有一位戲迷用京劇藝人的名字編成對聯:

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祖孫三代,

三代三生,衣缽真體,箕裘永紹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藝成一家,

一家一業,聲名遠傳,技術高超

頭等事業

一理發店開張,店主的朋友們都前來慶賀。店主請朋友為他的理發店撰寫對聯。朋友中幾位有些文才的,接連寫了幾幅,店主都覺得不夠味。這時,恰逢一位名士前來理發,看到這種情景,便不客氣地展紙揮筆寫下一幅:

上聯:做天下頭等事業

下聯:用世間頂上工夫

橫批:進士弟

眾人看了,齊聲說妙。妙就妙在上下聯所用“頭”、“頂”二字,一詞雙關,標明了理發行當的特點,又詼諧地彰揚了此店的技藝不俗。

但對於橫批的“進士弟”卻不解其意。這時一位朋友拿起筆來,在“士”與“弟”字上各添了兩劃,便成了“進去剃”三字。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舊時平常百姓多不蓄發,所謂理發,也叫剃頭。所以理發店便常有這樣的對聯:

提起刀人人沒發

拉下水個個低頭

此聯要擱在今天,大凡用不得,起碼蓄長發的人是不進店的,也就沒有多少生意了。

太平天國有個將領叫李文彩,起義後屬石達開部。石達開率部渡金沙江北去後,李文彩轉戰於滇黔川湘桂邊界,一直到天京陷落八年後才因失敗而犧牲。

李文彩原是剃頭師傅,在舉義之前,太平天國將領之一的馮雲山曾為他的剃頭店擬過一副對聯:

磨礪以須,天下有頭皆可剃

及鋒而試,世間妙手等閑看

從文字上看,此聯十分工整。聯中隱晦地表達了太平天國的革命思想。後來,石達開把它改為: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子手段如何?

改後的對聯,鮮明地表現了太平天國革命者的樂觀豪邁氣概,以激問的語氣,加強了對聯的氣勢。這純粹成了一副抒情的對聯,恐怕再也掛不上理發店的門了。

說起理發店的對聯,還有馮玉祥將軍一樁軼事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