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蠑螈
有尾目蠑螈科,體形較小,頭部扁平,軀幹渾圓,尾部側扁,尾梢鈍圓。四肢較長,前肢4肢,後肢5趾。皮膚光滑,具小痣粒,背部脊棱微顯。背麵及體側黑色,腹麵朱紅色綴以不規則的黑斑,變異頗大。4~5月間繁殖,產卵時雌雄性上升到水麵,用後肢抱著水草的葉片,產卵於其間,每隻雌性可產卵百餘粒,經15~25天孵化出殼。分布於我國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
東方蠑螈生活在清澈的池塘內和小溪流等處。主要捕食水生昆蟲、昆蟲卵及幼蟲等。東方蠑螈分布較廣,數量較多,且容易捕捉和飼養,可作為觀賞動物。6、無尾目
無尾目包括現代兩棲動物中絕大多數的種類,也是唯一分布廣泛的一類,除了兩極地區外,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無尾目的成員統稱蛙和蟾蜍,它們體型大體相似,而與其他動物相差甚遠。它們的幼體和成體區別很大,幼體即蝌蚪,有尾無足,成體無尾而有四肢,後肢比前肢長。一般來說,皮膚比較光滑、身體比較苗條的稱為蛙,而皮膚比較粗糙、身體比較臃腫的稱為蟾蜍。
蛙和蟾蜍
蛙和蟾蜍在兩棲動物中是最大且最多的一群。它們有3900多種不同種類,其中許多生活在熱帶雨林。它們多種不同的形狀、尺寸和顏色幫助它們適應不同棲息地,範圍包括沙漠、草地和山地。蛙和蟾蜍都既能生活在陸地又能生活在水中,有些以水棲為主的蛙和蟾蜍,趨向於有細長的身體,而那些絕大部分時間居住在陸地的有圓圓的身體和短腿。幾乎所有蛙和蟾蜍都是食肉的,且用大嘴就完整吞下食物。
蛙
蛙體形較小,後腿有力,沒有尾巴,後腳趾之間有蹼相連,既可以用來跳躍,也可以用來遊泳。蛙通常靠跳躍行進,它們既可以生活在地麵上,也可以生活在樹木中。蛙成年後,能吞下昆蟲或蛞蝓之類的小動物。蛙必須使皮膚保持濕潤,所以它們很少離開濕潤的地方。通常,它們會在產卵時間到水中。
蛙和蟾蜍共享許多特征,要區分它們常常比較困難,許多生活學家運用“蛙”這個詞同時指蛙和蟾蜍。蛙和蟾蜍已經演化了不同的特征以適應環境。通常來講。蛙有光滑的皮膚,長長的後腿,有蹼的腳,生活在水裏或接近水。蟾蜍有幹燥、似疣的皮膚,趾間沒有或幾乎沒有蹼,並樂意居住陸地。
蟾蜍
蟾蜍又名癩蛤蟆。它們的皮膚表麵有疣,疙疙瘩瘩,厚而幹燥,具有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長久地居住在陸地上,隻有在產卵時才會回到水裏。它們的卵很長,通常纏在水生植物上麵。蟾蜍是爬行前進,行動笨拙蹣跚,不善遊泳。每當冬季到來,它便用發達的後肢掘土,潛入爛泥,在洞穴內冬眠。它們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一夜吃掉的害蟲,要比青蛙多好幾倍。7、樹蛙
樹蛙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溫暖地區,它們一生都在樹上度過。樹蛙後腿比前腿長,富有彈跳力。腳趾長得既短又粗,趾間有趾膜相連,腳趾上長有許多尖細的毛,能分泌一種黏性的物質。因為有這樣寬大的足墊,所以在它們能穩穩地把自己固定在大樹的任何部位。樹蛙體形的小,雌性比雄性長,體表顏色鮮豔,看上去很招人喜歡。它們的皮膚光滑而有光澤,可迅速改變顏色,以保護自己不被敵害發現。
“變色樹蛙”
這種蛙原來生於水中,長在岸邊,棲於樹上。有鮮紅的紅眼睛,綠身子,橙黃色的四肢,背上還有一條細長的白色脊柱線,整個體色配合得十分和諧、鮮豔,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可愛的“仙女”在賣弄它的服裝。據說它的這種美麗外衣是作保護色用的,它能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不斷地改換著它的體色,有時它偽裝得很像樹葉,有時又變得象一顆果實。樹蛙真是一個出色的環境模仿家,難怪樹蛙又有“變色樹蛙”之稱。
運動健將
樹蛙不僅是蛙類世界的佼佼者,而且在生理結構上也有獨特之處。首先它的身軀很嬌小,從頭到尾,長度隻有50~70毫米,在蛙類中雖不及雨蛙那樣小,但是把它列為侏儒一類,倒也滿夠資格哩!其次是前後腿不一樣長,後腿比前腿既長又富於彈力,足趾長得短而粗,趾間有趾膜相連,顏色為橘黃色或藍色。樹蛙的另一特點是,旱季長眠,雨季活躍。據觀察,它在雨季到來的月初,就成群結隊地離開洞穴,四處活動。
翡翠樹蛙
1981年5月10日,台灣師大生物係教授陳世煌帶著學生到台北調查兩棲動物生態,晚上露營在翡翠水庫旁的翡翠穀。夜裏,他們聽見一種奇怪的蛙鳴聲,大家便好奇地打著手電筒循聲追尋,最後在間農舍旁的水桶裏找到一隻發出這種叫聲的蛙。那是一隻非常可愛的蛙:全身綠如翡翠,蛙背上有許多草綠色和黃綠色的細疣狀條紋,突出的大眼睛發出金黃色的光彩,它像是綠玉雕琢而成的。
教授和他的學生們都查不出這隻蛙的名稱來,最後他們將它送往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鑒定。經過多位生活物學家的研究,證實這是從未發現過的新品種樹蛙。因為這種樹蛙體色象翡翠,又是在翡翠水庫首次發現的,所以就命名為“翡翠樹蛙”。迄今,翡翠樹蛙僅發現6隻,而最早發現的那隻已經被製作了標本。8、其它的蛙
青蛙的樣子隨種類有著千差萬別,其習性也千奇百怪。
達爾文蛙
這種相貌奇怪的蛙是用嘴巴作孵化器,也就是說,蝌蚪在嘴裏發育。雌蛙在裸地產卵,大約15天後,雄蛙把卵子聚攏起來並吞下一些,雄蛙的發聲囊承擔育嬰室直到蝌蚪變形為幼蛙。
沼蛙
無尾目蛙科,吻端鈍圓,吻棱明顯,背部棕色,沿背側褶黑色縱紋,體側有不規則黑斑。後肢有黑色橫紋,鼓後方具灰黑色花斑,腹前白色,雄性咽側下具外聲囊。繁殖季節多在3~6月間。分布於我國四川河南、湖北、安徽及南方各地。
闊褶蛙
無尾目蛙科,雄性略小。皮膚粗糙,背麵黃褶色,體側色略淺,均有深化色斑。背側褶黃色,後肢背麵顏色比背部略深,具清晰的黑褐色橫紋。腹麵淺黃白色,有的個體具灰色細斑點。每年4~5月產卵。分布於我國貴州、安徽、江蘇及南方各地。
澤蛙
無尾目蛙科,吻鈍尖,背部皮膚有許多不規則呈分散排列的縱行膚褶,褶間具小疣粒。背麵灰橄欖色或深灰色,背正中具有淺色脊線,四肢具橫紋。雄性咽喉部黑色,腹部白色。第1趾上具發達的婚墊,趾間有蹼。1年可多次產卵。分布於山東、河南至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地區。
大綠蛙
無尾目蛙科,雌雄性個體大小差異較大。軀體背麵為鮮綠色,頭側、體側及四肢淺棕色,上頜緣白色帶綠,四肢深棕色,具橫斑。皮膚光滑,背側褶不明顯。前臂較粗壯,第1指婚墊發達。分布於我國陝西、湖南、安徽及南方各地。
長趾蛙
無尾目蛙科,吻長而尖,體形修長,兩腳長而纖細。背麵綠色或棕色,夾有黑色斑點;具4~5條淺色行線紋,1條在背正中口在兩側背側褶上各有2條。四肢有深棕色橫紋。腹麵白色,四肢腹麵略帶黃色。分布於我國廣東、海南島和香港。
綠臭蛙
無尾目蛙科,體形較大。背部深綠色,背部後端及體側棕色,散有黑色麻斑。自吻至眼前角有細黑線,頜緣灰黃色、間有黑色紋。四肢淺棕色,間有黑龍江色橫紋,腹麵淺黃色,散有細黑點。每年秋冬季繁殖。分布於我國四川、貴州、甘肅、湖北、湖南和廣西等地。
金線蛙
無尾目蛙科,體形中等,雄性略小。體背麵綠色或橄欖綠色,背側褶及鼓膜棕黃色;後肢背麵棕色橫紋不明顯,股後方有金黃色縱紋。腹麵鮮黃色或略帶棕色點,咽喉及胸部更為顯著。雄性咽側具聲囊。第1指具婚墊。每年4~6月產卵。分布於我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和台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