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0(1 / 3)

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0

蛇雕

單形目雕科,喙灰藍色,跗蹠和趾黃以,爪黑色。頭頂及羽冠黑色,羽基白色。上體暗褐色,小翼羽及小覆羽先端綴有白點,尾上覆羽端緣白,尾羽黑色,中部有1道寬闊汙白色橫斑。下體棕褐色,綴有白色斑點。常棲息於在山地森林的高大喬木上。分布於我國浙江、福建等南方各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蛇雕常棲息於山林間,喜食蛇類、兼食蛙類、鳥類和鼠類。常翱翔於天空,有時能飛到人眼所不能看到的高度。蛇雕數量稀少。

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是唯一原產北美洲的雕,因頭部純白色而得名。它們的爪子尖銳有力,常用來捕捉獵物。喙、眼和腳為黃色,其喙大且呈彎形。雌鳥的體形往往比雄鳥大。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而得名世界。白頭海雕是一種大型海雕,也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可達1.2米,雙翅展開有2米左右寬,嘴巴和爪子都強壯有力並且彎曲成鉤狀,是典型獵物的有力武器。

鳥王

人們把白頭海雕稱作“鳥王”,由於它們個頭巨大,特別凶猛,而且因為這種鳥的視力出眾,能夠正視太陽,飛翔能力特別強。白頭海雕喜歡生活在有水的地區,雌雄成對活動。白頭海雕常常在空中追逐被人稱“漁夫”的鶚,強迫它們扔掉爪中或嘴上的魚,把魚搶過來,這種行麼霸道無禮,頗像海盜。因而,有人稱它們為“強盜鳥”。

國鳥

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決定將白頭海雕作為國鳥,這是全世界以鳥作為國鳥的一個創舉,象征著國家的堅強和民族的勇敢以外,還在於它們是美洲的特產珍禽。現在,美國的國徽上,美國早隊的製服上,都繪著一隻海雕。它的一隻腳抓著橄欖枝,另一隻腳抓著一束箭,象征著國會和戰爭的權力,嘴裏叼著一條黃色的帶子,上麵寫著“合眾為一”,是美利堅合眾各州組成一個完整的國家的意思。19、隼

隼是一種令各種鳥望而生畏的猛禽。它頭很小,喙粗大,前端呈鉤形,很適合於撕裂、折斷獵物的骨和肉。翼端呈尖形,是隼形目中最適於捕獲獵物的體形。隼有強壯的腿和銳利的趾爪,而且視力極佳,飛行速度極快,一旦發現獵物,就猛撲過去,將它們踢死,然後它們便可以美食一頓。隼通常在山上或崖壁上繁殖。

鳥嘴

盡管一般都是鉤狀的,但猛禽的嘴部形狀仍視所捕食動物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南美禿鷹嘴尖的鉤子可將動物屍體的覆蓋物掀去,並能撕下屍體上的肉。而隼的嘴邊有鋸齒一樣的牙齒,可以切斷鳥的脖頸。

捕獵技巧

猛禽的捕食方法各不相同,遊隼的技藝出眾。它可以在極高處來一個漂亮的俯衝,抓住半空飛翔的鳥;而食雀鷹往往狡猾地在山脊的一側低飛,然後突然飛到山脊的另一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起一隻小鳥就迅速飛走。

盤旋

一些猛禽,特別是茶隼,掌握了覓食時在半空中盤旋滑翔的高超技巧。在空中,它們用銳利的眼睛找尋地上的田鼠或老鼠。這時,它產的頭部保持穩定,而身體、翅膀和尾巴隻作一些輕微的調整,以保持在空中飛行的固定姿勢。

紅隼

隼形目隼科,頭頂至後頸深灰色,背及翼上覆羽要栗紅色,具黑褐色斑點,飛羽黑色。尾羽具寬闊次端斑,先端白色。下體皮黃色,胸、脅具黑褐色縱紋。築巢於喬木或岩壁上的洞穴中。每次產卵4~6枚,卵白色。紅隼遍布我國各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雞形目

雞形目中最有名的就是家雞,經人類數千年的飼養,已經成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環頸雉

雞形目雉科,喙粗短而強,喙先端略向下曲,但不具鉤。雄性羽色豔麗,頭部裸露,具肉質冠,頭餘部黑色,具綠色金屬光澤,頸下有1條白色環紋,胸部栗色,尾很長。羽以褐色為主,背有“V”字形黑紋,營巢於地麵的凹坑中,內輔以草、樹葉、鬆針等。每次產卵4~6枚,遍布我國各地,但亞種分化較多。

紅腹錦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頭部具金黃色絲狀羽冠,散覆於頸上。後頸圍著生橙色具黑色羽緣的扇狀羽,形如披肩。上背濃綠色,羽緣帶黑色,背羽和腰羽金黃色,至腰轉呈深紅色;下體深紅色;尾羽較長而曲,中央尾羽深褐色並雜以黃褐色斑點;跗蹠具距。雌性羽色以褐色為主,雜以黑斑;尾較短,跗蹠無距或距很小。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次產卵10~15枚,卵呈淺黃褐色。野生紅腹錦雞產卵數較少,每次產卵僅5枚左右。分布於我國中部,西北和南山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腹錦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頭頂、背和胸為翠綠色,有金屬光澤;羽冠紫紅色,披肩白而具黑色羽緣;下背至腰棕色,向後轉為朱紅色;尾長,具黑白相雜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雌性上體及尾大都棕黑我以並雜以黑斑,胸棕色並綴以黑斑,腹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次產卵10~20枚。分布於我國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等地。目前數量很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腹角雉

雞形目雉科,頭黑色,體大多深栗紅色,滿布灰色眼狀斑;下體腹羽煙灰色斑大而明顯。雌性上體灰褐色,密布黑色及棕色、白色斑紋、下體淡黃色,每次產卵3~10枚,卵呈暗棕色,具大小不等的紫褐色斑點。分布於我國西南部山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棕尾虹雉

雞形目雉科,雄性羽冠長,具匙狀羽端;上體大都呈金屬銅綠、紫及綠藍色:下背白色,尾棕紅色:下體黑色,雌性整體呈棕褐色,尾羽呈棕色和黑色相雜色。分布於我國西藏東南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鷳

雞形目雉科,雄性上體白色,密布黑色“V”字形細紋;頭上的羽冠及下體都為藍黑色,並具有金屬光澤;臉部裸出,繁殖期被以細小的疣狀突起:尾長,中央尾羽純白色。雌性體羽呈橄欖褐色,枕冠近黑色,下體灰褐色帶有白色斑紋。營巢於灌木叢間的地麵上。每次產卵4~6枚。分布於我國南部各地,共8個亞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冠長尾雉

雞形目雉科,雄性體形似雉雞,但尾羽遠較雉雞長得多,常超過100厘米;頭和頸側白色,額、眼先、頰、耳羽和後頭均黑色,連成圈狀;上體大都金黃色,下體栗色,並雜以白斑。雌性上體大都黃褐色,尤以背部褐色顯著,並具大型的矢狀白斑;下體淺栗棕色;尾較短,具黃褐色橫斑。常築巢於草地上。每次產卵約10枚,卵油灰色。分布於我國華中和西南地區以及河北、安徽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藍馬雞

雞形目雉科,通過藍灰色,體羽長而成毛發狀;頭側緋紅、滿布江色疣狀突起,耳羽特別延長成白色簇狀,突出於頸項後,故又稱“角雞”。中央尾羽特長而上翹,羽支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又有“馬雞”之稱。產卵於樹叢下隱藏的地麵上,每次產卵6~12枚。分布於我國青海、甘肅、寧夏和四川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