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0(2 / 3)

原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上體栗紅色,尾羽黑色具綠色輝光,下體黑褐色;雌性以栗棕色為主,具明顯的黑色縱紋,下腹棕白色。產卵於灌木叢中或樹根旁地麵上的土坑中,內輔樹葉等,每次約產卵8枚,而在飼養條件下,可產卵43枚。分布於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東部和海南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1、孔雀

孔雀屬於雞形目雉科,孔雀又名越鳥、南客,世上共有孔雀三種:即綠孔雀、藍孔雀和白孔雀。綠孔雀體型較大,頭部冠羽聚起成撮,雄性全身羽毛大部為綠色,並雜有黑褐色和金黃色的斑紋。藍孔雀體型較小一些,頭頂冠羽經常展開成扇狀,雄鳥羽毛為寶藍色,富有金屬光澤。白孔雀全身羽毛都是銀白色,這是藍孔雀的白化變種。

吉祥之鳥

在鳥類王國中,孔雀是最美麗的一種。它那績而絢爛的羽毛,天然妝成,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鮮豔奪目。孔雀開屏,曆來被人們視為吉祥的象征。孔雀性機敏,不接近人,鳴聲亮而不悅耳。腿腳健壯,長於奔走;有鈍爪,善於挖土覓食;翅膀圓短,喜疾馳但不喜飛翔,隻能作短距離飛翔。我國在很早以前便已將孔雀飼為觀賞鳥。據說宋代詩人劉克莊其鄰家曾飼有孔雀,但常為頑童扯毛拔翎所苦,列克莊特為此寫詩歎道:“初來毛羽錦青蔥,今與家雞飲啄同。童子有時偷剪翅,主人長日少開寵,嶠南歲月幽囚裏隴石山川夢寐中。因笑世間真贗錯,身翻得上屏風”。可見飼養孔雀之風在當時已很盛行了。孔雀的瓴羽色彩華麗,在國外市場上十分暢銷。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可供作飾品用的三種,商品名稱為孔雀瓴、孔雀絨、孔雀眼。

綠孔雀

雞形目雉科,雄性通過翠綠色,具金屬光澤,下背顯現紫銅色光澤:頭頂有1簇冠羽,各羽呈柳葉狀。尾上覆羽極長,構成孔雀開屏幕尾屏,尾上具眾多的由紫藍、銅褐色構成的眼狀斑。雌性體色以褐色為主,無尾屏。營巢於灌木叢、竹叢間的地麵。每次產卵4~8枚,卵乳白色或乳黃色。分布於我國雲南西南和南部。數量稀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鶴形目——灰鶴

鶴形目鶴科,體形較小,體羽主要為灰色,頭頂和翅尖黑色,後頭裸露部分朱紅色,內側飛羽彎曲成弓狀。營巢於沼澤地較幹燥的草叢中,巢用草莖和枯枝構成。每次產卵2枚,卵棕色。主要分布於我國新疆、內蒙古;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越冬,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蓑羽鶴

鶴形目鶴科,頭頸藍灰色,眼下羽和耳羽白色,延長成束狀,垂於頭側。頸羽藍色,延長而下垂,腹部藍灰色。營巢於草甸、灘地凹陷處。每次產卵2枚,卵淡紫色。分布於我國新疆、肉蒙古、黑龍江、西藏、山東和安徽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蓑羽鶴是鶴類中體形最小的一種。身體隻有蒼鷺般大小。常棲息於草甸、沼澤、葦塘等處,以魚蝦、水生昆蟲和植物的嫩芽等為食。喜集群活動,數量較少。

東非冕鶴

鶴形目鶴科,頭頂羽毛狀似黑色絲絨。後頭羽冠黃色,羽端具褐色斑點。體羽大都黑色。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深栗色,肩羽、覆羽白色。尾羽黑色。分布於南非、莫桑比克等地。

東非冕鶴別名“冠鶴”。鶴是一般不在樹冠或灌木叢中棲息,隻有東非冕鶴卻喜歡在低矮的樹枝上休息。東非冕鶴步履悠閑,很少急轉返回或突然衝刺奔跑。它站立時,姿勢通常保持頸部微曲,軀幹平直。它們善於奔跑,飛行時速可達40千米。

大鴇

鶴形目鴇科,頭、頸和前胸深灰色,上體棕色並具有寬闊的黑色橫斑和蟲蠹狀細斑。中央尾羽栗棕色,先端白色,飛羽黑色。喉白色、兩側具須狀細長纖羽,雌性無須。營巢於地麵凹陷處,輔以幹草。每次卵2~3枚,卵暗綠色或褐色,並雜以斑紋。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偶見於江蘇、福建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大鴇性機警,常棲息於廣闊的草原和原野,善於奔跑,飛翔能力較差,僅能在低空緩慢飛行。遷徒時常集群遷飛。大鴇一般3~5隻一群在農田附近覓食。以禾本科草類、豆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兼食昆蟲和軟體動物。繁殖期間,雄性間常會為爭奪配偶而發生格鬥。目前,大鴇已十分稀少。

紫水雞

鶴形目秧雞科,頭頂灰褐色而略帶紫色;額板鮮紅色,頸側和上體漸漸轉為紫藍色:肩,翼上覆羽和兩翅為景泰藍色;尾黑褐色帶藍;頭側、喉淡灰色,至胸部轉達為粉藍色。腹部、脅部紫色,尾下覆羽白色。嘴和跗蹠紅色。分布於我國雲南西南部。

紫水雞棲息於沼澤地及蘆葦叢中,性機警,常在水城附近或農田中覓食,以昆蟲、軟體動物等為食。受驚時迅速鑽入蘆葦叢中,並向上攀爬,以逃避敵害的危險,有時也可見其停息在蘆葦上端。

黑水雞

鶴形目秧雞科,通體黑色,額板紅色,腹部中央及兩側和尾下覆到白色,脅部有白色縱紋。營巢於蘆葦叢、草叢的地麵或灌木叢中,巢以幹草、蘆葦葉築成。每次產卵5~10枚,卵土黃色或乳白色。我國除甘肅、寧夏和青海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黑水雞因其額板紅色,故別名“紅骨頂”。它常棲息於沼澤地或近水的灌木叢中,也經常到農田中覓食,常以植物嫩芽、根莖和水生昆蟲、蠕蟲等為食。性機警,奔跑迅速,受驚時即鑽入蘆葦叢中,然後攀爬到蘆葦的中上部或隱藏起來。

普通秧雞

鶴形目秧雞科,頭和頸黑色,上體大部分橄欖褐色,綴以黑色縱紋,眉紋灰白,脅、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橫斑。營巢於水草或蘆葦叢中,用水草、葦葉等作為巢材。每次產卵5~7枚,卵褐色或淡黃褐色,並具紅褐色斑點。我國除西藏、山西、寧夏和海南島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普通秧雞生活在稻田或近水的灌木叢中,多單獨或成對活動,腳健善走,常隱藏在灌木叢中,很難發現。主要吃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小魚等。23、丹頂鶴

鶴形目鶴科,體羽以白色為主,頭頂裸露,呈鮮紅色,似肉狀冠。額和眼先具稀疏的黑色羽毛,喉、頰及頸大部分為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色,形長而彎曲成弓狀,覆於白色的尾羽上。棲息於蘆葦沼澤濕地,營巢於周圍環水的淺灘或深草叢中,巢用枯草和幹蘆葦築成淺皿狀。每次產卵2枚,卵蒼白色。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江蘇和江西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丹頂鶴別名“仙鶴”,常於水淺灘覓食。主要以魚類、水生昆蟲、軟體動物以及水草的嫩芽等為食。性格溫柔,體態優美,常伸翅引頸,翩翩起舞,鳴聲嘹亮高亢,逗人喜愛。由於其壽命長達50~60年,因此曆代人常把丹頂鶴與鬆樹放在一起,吟詩作畫,稱為“鬆鶴延年”,以比做長壽的象征。丹頂鶴是我國特有的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