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1(1 / 3)

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1

大賊鷗

鷗形目賊鷗科,喙先端鉤曲,頭至頸部,胸部以下皆為暗灰褐色,背暗褐色,飛行時,翼寬闊,初級飛羽基本白色,中央尾羽略長而尖。分布於北半球的冰島,法羅群島等島嶼,我國僅見於台灣。

大賊鷗大部分時間是在開闊的海麵上飛翔,是真正的海洋鳥類。它的生活習性獨特,主要靠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為食。或巢時,大賊鷗往往掠奪其他鳥類的巢,是名副其實的鳥類盜賊。

銀鷗

鷗形目鷗科,體形較大,夏羽頭至頸部、胸以下白色,背部深灰色。初級飛羽外側末端黑色,有白斑。尾上覆羽、尾羽白色。冬羽頰、頸有褐色細斑。在島嶼、岩礁等處成群營巢。每次產卵2~3枚,卵淡褐色,具赤褐色斑紋。在我國新疆、內蒙古和東北等地繁殖,冬季在我國東部沿南地區越冬。

銀鷗的體態矯健,善於遊泳,有極強的飛翔能力。大都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港灣、孤島,少數見於湖泊、江河等處。銀鷗不僅平時集群,就是在繁殖期也集群。繁殖期間,“夫妻”形影不離,共間擔負生兒育女的任務。

旅行冠軍

菩鷗的腳上有蹼,其體形較瘦,腿部較短,翅膀較長。多數種類羽毛黑白兩色;喙尖為黑、紅或黃色,足為紅或黑色。尾巴呈叉狀。菩鷗中最有名的是北極菩鷗,北極菩鷗在北極的南部地區繁殖,在南極地區越冬。大部分時間在海上及大的湖麵上飛行,常盤旋在水麵上,然後潛入水中捕食魚和甲殼動物。在所有鳥類中,北極菩鷗的遷徒旅途最長;它們沿著挾帶食物的海流,飛到南非最高端,然後再橫過海大西洋。有些飛得更遠,到達南美洲巴塔離尼亞高地和南極洲。春天又回到北極地區繁殖,來回遊路程長達4萬千米。用遷徒旅途來算,北極燕鷗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繁殖

在求婚時,燕鷗不像別的雄鳥那樣炫耀自己的羽毛色,而是帶一些小魚,作為禮物送給雌鳥,它們在沙裏築巢,巢通常很簡陋,隨便挖個小坑就行了,有時也鋪一些樹枝和草葉。夏天來臨之時,它們就會在這裏產卵。燕鷗的蛋上有許多斑紋,看起來和周圍砂礫非常相唯,所以偽裝得十分逼真,不易被發現,產卵後,雌雄鳥共同承擔孵化任務,大約20天後,小燕鷗就出世了。

印加燕鷗

印加燕鷗體色深灰,體長40厘米左右,白色卷由觸須突出在外。常在靠近岸邊的海麵上飛翔,動作靈活。捕食水麵上的小魚,有時也捕食被海獅、鯨和鸕鶿驚起的魚群。常集成大群。分布於南美洲西部厄瓜多爾、智利等沿岸地帶,在岩縫中的平坦處築巢,或占用潛鳥、企鵝等海鳥的舊巢穴。

白燕鷗

燕鷗生活在熱帶海洋中,外形高雅纖細,性情極溫馴,可讓人類接近。具有叉狀尾,翅膀較寬圓,長喙略向上傾斜,是唯一一種純白羽色的燕鷗。常在深海或海域海岸附近的海麵上飛行,就像浮在空中一樣靈巧地做出各種動作。覓食時先飛上高空,然後降至水麵捕食魚和小魷魚,也能在魚跳上水麵時抓住它們,常在天黑後到水麵捕食,大眼睛可能是為適應夜間覓食而進化。26、鴿形目——鴿子

鴿子經常出現在花園中和公共建築的附近,它們在城市和鄉村都受到廣泛的歡迎,家鴿和野鴿大多為素食者,它們吃種子、水果或葉子。除了最大的品種,它們都是強有力的飛行家,一發現危險,它們就飛向空中,快速拍打翅膀,加速飛逃,在幼雛孵出的頭幾天,它們會像哺乳動物一樣,用一種“浮汁”喂養幼雛。這種“乳汁”是鴿子的嗉囊中分泌的一種乳白色的物質,富含蛋白質。它們飲水的方式在鳥類中也不同尋常;它們把喙伸入水中,不需仰頭即可飲水。而其他絕大多數鳥必須仰起頭才能咽下來。家鴿是由野鴿馴化而成的,人類馴鴿至少已有4000年的曆史。

家鴿

鴿形目鳩鴿科,喙短,基部被以蠟膜。體呈紡錘形,毛色複雜,以青灰色較為普遍,也有純白、茶褐、黑白色交雜等。繁殖能力較強,每年可繁殖10次,孵化期18天,雌雄性交替孵卵。家鴿的蠟膜能分泌乳糜、用於哺雛。

家鴿是由原鴿馴化而成,品種很多,按用途可分信鴿、肉用鴿和觀賞鴿3大類。信鴿的飛行時速可達70千米。因為鴿子有強烈的歸巢習性,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鴿子具有歸家的本領,讓鴿子在航海、探險以及書信的傳遞等活動中幫助人類傳播信息。鴿子的肉質鮮類,有些品係的鴿子外形奇特,深受人們的喜愛。

藍鳳冠鳩

鴿形目鳩鴿科,體形較大,全身羽毛大都藍灰色,頭部有顯著而華麗的扇狀冠羽;肩、背部具寬闊的暗栗色帶狀斑。每次產卵2枚,孵化期28天。分布於新幾內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藍鳳冠鳩棲息於森林中,以木瓜、香蕉等植物的果實為食。繁殖期間,常上下擺動長有華麗的扇狀冠羽的頭部,作為求偶對時的炫耀行為。由於它的冠羽十分豔麗,所以常遭到人們的捕獲殺。據記載,僅1913年,為供應倫敦市場對飾羽的需求,就有27000多隻藍鳳冠雞被人們捕殺。現數量已十分稀少,應加以保護。

毛腿沙雞

鴿形目沙雞科,體羽沙灰色,背部混雜以黑色橫斑。翅、尾尖長。腹部具1塊黑色塊斑。跗蹠和趾密被短羽。具3趾,均向前,後趾退化。築巢於沙地淺窩,內輔草葉。每次產卵2~3枚。由雌雄性替孵卵。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等地。

毛腿沙雞常在草原開闊地帶結成大群飛翔和覓禽,主食植物種子。飛翔速度快,飛行時常鳴聲不斷,它們每天早上或黃昏,定時到水邊飲水,並將水儲存在嗉囊和密生的羽毛中,以便回到巢中供雛鳥飲用。身體特征

鴿子的頸部很長,且轉動靈活,這樣可以擴大它的視野,也便於啄取食物。它的軀幹呈紋錘形,飛翔時,可以減少人氣的阻力,它的尾部很短且生有大型尾羽,這樣有利於它控製飛行方向。

信鴿

信鴿是人類可敬的信使,在傳遞信息時所表現的堅毅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鴿子每天可以飛行約1000千米。1845年,一隻鴿子從非洲起飛,55天後因疲勞過度,死在倫敦附近離鴿棚隻有1500米的地方,它至少飛越了9700千米,創造了飛行紀錄。鴿子能從遙遠的地方飛回家,是因為它們具有多種辨別方位的本領。它們兩眼之間的突起處,能在飛途飛行中測量地球磁場的變化。在晴天時,鴿子利用太陽光來導航。它們體內的生物鍾可以對太陽的移動進行較正,選擇方向。陰天時,鴿子則利用地球磁場來為自己“導航”。此外,鴿子還能用氣味來充當尋找歸途的線索呢!

原鴿

暗藍色原鴿是世界上所有家鴿的祖先。幾個世紀以前,原鴿被大量飼養當做人們的盤中美味。原鴿體長29~35厘米,棲息於平原、荒漠和山地岩石地帶,成群活動。以各種植物種子和農作物為食。原鴿通常在靠近大海的懸崖平台上築巢。在野生環境下,原鴿每次能產2枚卵,通常每年能孵化2~3次。孵化期17~18天。

果鳩

與大部分的家鴿和野鴿相比,果鳩的羽毛顏色很豐富;灰綠色的身體、橘色的翅膀,頭上的冠是鮮紫色的。羽毛和它們棲息在林地樹葉的顏色十分相似。果鳩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主要在樹頂上覓食,偶爾也到地麵上來。果鳩主要吃一些油脂豐富的小型水果,通常是囫圇吞下,把果肉消化後排出種子,這有利樹的再生。這個族群有50多個種類,它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樹上度過。27、鸚形目——鸚鵡

鸚形目屬鸚形目鸚鵡科,是世界上最華麗,最會鳴叫的鳥類,但有些種類瀕臨著滅絕。世界上一共有330多種鸚鵡,幾乎全部都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雨林。鸚鵡屬於攀禽,頭圓、嘴強大、上喙彎曲,足部的外趾可以向前轉動,利於攀緣。羽毛豔麗多彩,有紅色的、白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等各種色彩。嘴殼像把鉗子,能咬碎堅硬的果殼。腳有4個趾爪、攀爬時,外側的一個前趾可以向後旋轉。鸚鵡喜歡成群地生活,覓食植物種子、果實、嫩葉等。

緋胸鸚鵡

鸚形目鸚鵡科,頭紫灰紅,額基部至眼後有1條黑紋。上體草綠色,羽毛黑褐色。頜灰色,喉、胸葡萄紅色。腹部淺綠色,略帶藍色。中央1對尾羽長於其他尾羽。營巢於樹洞中。每次產卵3~4枚,卵白色。分布於我國西藏、雲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我國南方森林中產有7種鸚鵡,除了緋胸鸚鵡外,尚有大緋胸鸚鵡、紅領綠鸚鵡、灰頭鸚鵡、長尾鸚鵡、短尾鸚鵡和花頭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