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3
缺齒鼴
食蟲目鼴科,體呈圓筒形,吻部尖細,眼小,無耳殼,頸短。前肢短而粗,掌寬而扁,掌心向外,爪粗大,不很銳利。後肢不發達。體被厚毛,細而柔軟。頭及體背毛深褐色,略帶深灰色,具金屬光澤。下體大部分灰色。每年繁殖2次,每胎產3~5仔。分布於我國安徽、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
臭鼩鼱
食蟲目鼩鼱科,體形似家鼠,吻尖長,口須多,身體背腹部均為煙灰色,但背部較深,體毛具有銀灰色光澤。尾部除短毛外,還覆有稀疏的細長毛。每胎產1~7仔。分布於我國浙江、福建、雲南等地。
刺蝟
食蟲目蝟科,整個體背呈土棕色,背麵密布短而粗硬的刺。四肢短,爪彎而銳利。臉、體側和腹麵的毛為灰白色或淺黃色。妊娠期34~37天,每胎產3~7仔。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各地。
刺蝟常在多灌木叢處活動,也見於市郊村落和菜園附近。在寒冷的冬季,刺蝟進入冬眠狀態,冬眠期長達半年。遇到敵害時,刺蝟常將它的身體蜷縮成球狀,豎起它那粗硬的短刺以自衛。主食昆蟲和蠕蟲,兼食蛙、蜥蜴和菌覃類等。7、翼手目——蝙蝠
翼手目由森林裏生活的一支古食蟲類演化而來,是唯一具有真正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們前肢指骨很長,中間有薄膜,稱為翼膜,尾巴與後肢間有膜相連,稱為股間膜。它們便靠這種膜來飛行和捕食,飛行時能發現超聲波來定向定位。它們大多捕蟲為食,某些種類有遠遷和冬眠的習性。
回響定位
蝙蝠利用回響定位在夜間飛行和捕食。它們把喉頭發出的超聲波從嘴巴和鼻子中以脈衝的形式發射出去,發出的超聲波碰到固定或移動的物體折回,由蝙蝠的耳朵接收。然後這些聲波傳入大腦,在蝙蝠大腦中形成了一幅反映四周的聲波圖。當它們在追蹤獵物時,越是距目標近,反射回的聲波的次數就多。
蝙蝠的腦袋
蝙蝠的腦袋形狀和特征各不相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捕捉獵物。一些吃昆蟲的蝙蝠有很大的耳朵,可以探測到昆蟲翅膀的扇動,另一些有靈敏的鼻子,可以幫助定位。吃花粉的蝙蝠,如果蝠,則有長長的鼻子和舌頭。
特征
蝙蝠的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來。指間由薄膜相連,每一個指頭很短,長有爪子,可以用來爬行或抓取食物。飛行的時候,蝙蝠利用胸部和上肢的肌肉垂下翅膀,利用背部的肌肉抬起翅膀,其它的肌肉用來拉伸翅膀。
授粉者
有一些蝙蝠可以替花授粉。這些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蝙蝠利用長長的舌頭,以花粉和花蜜為食。當它們吃食同一種類的的其它花朵時,花粉就會落到柱頭上,使花授粉。
交配
大多數蝙蝠一年交配一次,生一個後代。雌蝙蝠通常都聚到一起生殖,一起撫養後代。當母蝙蝠出外獵食的時候,它們就把小蝙蝠聚集在一起。當它們回來後,每隻小蝙蝠會發出獨特的聲音使它的母親能找到它。
棲息
大多數蝙蝠晚上覓食,白天棲息。狐蝠在樹上棲息,許多吃昆蟲的蝙蝠則棲息在山洞、礦洞、懸崖下的岩石、墳墓、廢牆和建築物內。棲息時,蝙蝠倒掛著睡覺,它們可以用一隻腳倒掛著,另一隻則梳理著皮毛。蝙蝠必須生活在潮濕的地方以防幹燥。
蝙蝠
許多動物都會飛,但是蝙蝠是僅有的會飛的哺乳動物。大約有925種蝙蝠,都屬於翼手動物。蝙蝠大部分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有兩個不同種類:一種是小型蝙蝠,主要以昆蟲為食,也有以水果、花粉、魚、血和小哺乳動物為食的;大蝙蝠則以水果和花蜜為食。大多數蝙蝠都是在夜裏活動的。果蝠就依靠它敏銳的視力在暗中搜尋食物,而另外一些則利用“動物雷達”,稱為回響定位。
伏翼
翼手目蝙蝠科,體形小,形似鼠。前後肢和尾之間長有飛膜。軀體背麵暗棕色,頭部顏色較深。腹麵較淺淡,毛基深棕色,毛端灰棕色,夜行性。每胎產2仔。遍布全國各地。
吸血蝠
翼手目蝙蝠科,體形小,前臂長5~6.3厘米,毛色呈深淺不同的棕色。無外尾,門齒和犬齒大而尖銳,狀似鐮刀。通常在夜間集結成小群活動。白天棲息於洞穴中。終年可繁殖,妊娠期120天,每年生育1胎以上。分布於中美洲和南美洲。
印度狐蝠
翼手目狐蝠科,展翅時長度可達120厘米,是蝙蝠中體形最大的一種,眼很大,無耳屏,外耳簡單,前肢第2指具爪。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等地,我國青海也有記錄。8、貧齒目——食蟻獸
貧齒目包括犰狳、食蟻獸和樹懶三類,大多數是生活在中美放和南美洲。這三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在,犰狳是穴居動物,食蟻獸是生活在地麵或樹上的動物,而樹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倒掛在地上。另外兩類動物——穿山甲和土豬,雖然和它們十分相似,但都不屬於這類動物。和犰狳一樣,它們用粘性的長舌頭捕食螞蟻和白蟻。
飛快的挖洞能手
犰狳通過在地麵上挖掘洞來發現食物,躲藏敵人。它們用前爪把土刨鬆,然後用後腿把蹬開,犰狳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下度過。當它挖洞的時候,它用覆有鱗甲的後半部分身體堵住入口。
爪子
巨食蟻獸用長在前足上彎曲長爪子來扒開蟻穴,保護自己。當行走的時候,食蟻獸為了保護自己的爪子,就把爪子往裏縮,依靠前腳的關節走路,所以走起來有點瘸。
粘性的舌頭
食蟻獸一天大概要吃3萬隻昆蟲。巨食蟻獸的舌頭大約長60厘米,表麵長有倒刺,布滿了粘液。當食蟻獸把舌頭伸入蟻穴時,螞蟻和白蟻就會被粘在舌頭上,送入口內。食蟻獸沒有牙齒。但可以利用口內角質的突起物和強壯的胃部肌肉來磨碎食物。
食蟻獸
四種食物蟻獸中,三種生活在森林中,第四種巨食蟻獸則生活在草地和沼澤地中。它有明顯突出的長鼻子、小眼睛和耳朵,有條紋的外皮。食蟻獸有很好的嗅覺,可以在空中聞出獵物的所在地。一旦發現了一個螞蟻穴或白蟻窩,它就會用前爪扒開蟻穴,很快地飽餐一頓。由於下次可能還會光顧,它一般不會搗毀整個蟻穴。
樹棲食蟻獸
絲毛食蟻獸和兩種小食蟻獸都棲息在樹上。它們用長長的爪子撕開昆蟲的窩,保護自己和爬樹,當它們爬樹的時候,尾巴可以圈住樹幹充當第三條腿,絲毛食蟻獸都是在夜間活動的,很少從樹上下到地麵,主要以螞蟻為食。小食蟻獸則白天和夜晚都比較活躍。它們通常棲息在樹洞中,以螞蟻、白蟻和蜜蜂為食。
防禦
這幾種動物有許多防禦的技巧,巨食蟻獸後腿站立著,向敵人揮舞著爪子。樹懶利用各種偽裝或是白天裝著不動來避免被敵人發現,如果遭到襲擊,它們就又咬又抓敵人。雖然犰狳長有鱗甲,但它的腹部卻十分柔軟,易受到傷害。為了逃避襲擊,有一些會立刻逃走,有一些會很快地打個洞鑽進去,而三帶木犰狳則會團成一個球。
大食蟻獸
貧齒目食蟻獸科,全身大都灰色,從喉、胸至體側有1條斜向的黑色白邊斑紋。頭部細長呈圓筒形,舌長而伸縮。前肢4指,後肢5趾,尾有蓬鬆長毛。春秋季節繁殖,每胎產1仔,在幼仔長成前,一直騎在雌性的背上生活,直至雌性再次妊娠時才分開。分布於墨西哥南至阿根廷北部等地。
三趾樹懶
貧齒目樹懶科,是常倒掛在樹上生活的動物。全身灰棕色,喉部灰白色。其毛向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四肢及全身毛都逆向背麵,倒懸時毛尖朝下,針毛上長滿藻類,因而毛呈綠色。前後肢均為3趾,各趾間有銳利而呈鉤狀的爪。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頸椎為7枚,而三趾樹懶的頸椎有9枚。妊娠期180天,每胎產1仔,幼仔隨雌性生活半年後獨立生活。分布於南美洲委內瑞拉、圭亞那及巴西北部,為國際保護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