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8
長長的腿
生活在南美開闊草原上的鬣狼長著長長的鬃毛,喜歡獨來獨往。它長長的腿並不是為了跑得快,而是為了在自己領地內行動時,視線能越過高高的草。鬣狼主要在夜間活動,捕食一些小動物如小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昆蟲、蛋和水果。它們和狐狸一樣,常常悄悄地溜到獵物身旁,然後一躍而起,把獵物撲倒在地。
斑鬣狗
食肉目鬣狗科,是鬣狗中體形最大的一種。軀體結實,全身呈黃色或金黃色,布滿大小不一的黑斑,頸和背脊有呈反向或直立的鬣毛。兩性均有肛門腺。雌性有乳頭1對,妊娠期110天,每胎產1~3仔。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斑鬣狗是棲息在非洲草原上的食肉性動物,有時也出現在沙漠地區。白天隱藏在洞穴中,性喜獨居,有時也結成小群。性情凶猛,常跟隨在獵豹、獅子等動物後麵,偷食它們的“殘羹剩飯”,並伺機掠奪食肉動物的獵物充饑,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60千米。45、貓科
貓科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厲害的獵手。這種食肉動物主要以脊椎動物為食。它們在進攻前,總會靜悄悄地接近獵物。許多野貓都喜歡獨自活動,十分隱密。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在黑暗中有很好的聽力和視力。37種貓科動物一般被分為2類——小型和大型貓科動物。小型的貓科動物總是蹲伏著吃東西,休息時總把爪子縮在身下,隻會鳴鳴地叫。大型的貓科動物總是躲起來吃東西,休息時把爪子伸向前,會發出嚎叫聲。世界上有7種大型的貓科動物——獅子、老虎、美洲虎、豹、雪豹、雲豹和印度豹。
生理結構
貓科動物長有柔軟、強壯的身體,可以快速靈活地移動。和狗不同,它們不具備長距離奔跑的能力。大多數貓科動物都生活在森林中,是出色的爬樹能手,這得歸功於它們強壯的前肢和胸肌以及像刺刀一樣鋒利的爪子。它們用強有力的後腿跳躍,長長的尾巴則用來在跳躍和爬樹保持平衡。
牙齒和頭蓋骨
貓科動物的牙齒和頭蓋骨結構使它們有很強的撕咬能力,下顎隻能前後移動,靠強壯的肌肉來控製,可以像老虎鉗一樣牢牢咬住獵物。尖尖、長長的牙可以一口咬進獵物的脖子,小一點的牙齒可以把肉從骨頭上撕下來或者像剪刀一樣把肉切碎。
視力
貓科動物在夜裏有良好的視力,有昏暗中,它們的眼睛比人類的眼睛靈敏6倍,晚上,它們的瞳孔放得很大,以攝入更多的光線。白天,瞳孔縮小成一條線,以防止眩目的太陽光。
伸縮自如的爪子
貓科動物的爪子一般都能縮進鞘內以保持爪子的鋒利。當貓科動物發動攻擊的時候,爪子就會伸出來,由特定的肌腱來固定伸出的爪子。貓科動物也用它們的爪子來爬樹和防禦敵人。
偽裝高手
貓科動物的毛皮給它們提供了偽裝,可以防止被敵人發現。比如說,獅子土黃色的毛皮可以使它們隱藏在非洲草原的幹草中。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美洲豹貓身上長著條紋和斑點。它們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的森林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當它們保持靜止時,身上的斑紋和太陽投射下的光斑極其相似,幾乎無法察覺它們的存在。
群居性的貓科動物
獅子是一種群居性動物,雄獅有長長的鬃毛,一眼便可以認出。獅子曾經在歐洲、非洲、亞洲廣為分布,但如今隻能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草原和印度西北的森林保護區中才能發現。它們捕食一切可以殺死的獵物,包括大的食草動物如斑馬、羚羊。獅子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才出來捕食。
捕食
大多數貓科動物捕食時,總是身子貼著地麵,悄悄地靠近獵物。當獵物還沒有警覺時,它就快速地移近獵物,足夠近時,它就一躍而起,撲到獵物身上,在獵物還沒反擊時,就在脖子上給它致命的一擊。大型的貓科動物通常都會咬住比它們大的獵物的喉嚨或嘴巴來置它們於死地。
墜落
貓能從很高的地方摔下而安全地落地,這種本領使它可以爬到很高的樹上去捕捉獵物,或是躲避危險。如果貓從樹枝上摔下來,它可以在空中保持平衡,然後兩足安全降落,這可以保證頭和軟組織部分不受傷害,也可以使它們從高處摔下而不至於死亡。46、獅
獅子通常選擇一些開闊地休息,這樣有利於觀察周圍的情況,而這種開闊的視野對於它們的狩獵是非常有用的,這樣它們能夠先發製人,讓獵物無法防備。獅子表麵看起來是一種懶惰的動物,因為它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打盹,隻有捕食或是為了捍衛它們的領地時,才會從昏中醒來,散布氣味是獅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麵。獅子非常具有領地意識,而它們確定領地範圍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領地周圍散布氣味。
獅
食肉目貓科,頭短而圓,麵部寬,耳圓,尾端有1撮長毛。毛色變化較大,通常淺黃色、深黃褐色等。腹部和四肢內側色淺,雌性多為淺黃色,雌性為白色。妊娠期105~112天,通常每胎產2~4仔,幼仔身上有斑紋,尤以腹部和四肢為多,成長的消失。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廣大地區和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吉爾地區。
非洲百獸之首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種大型猛獸——獅子。它體型大,肌肉發達。體重相當於兩個最重的男人。雄獅頸部上長很長的鬃毛,顯得威武雄壯,再加上吼聲如雷,撼天動地,所以被稱為“百獸之首”。
獅子喜歡成群地在草地、沙漠或岩石上生活。它們白天休息夜間出外覓食,主要捕捉牛羚、斑馬和羚羊等。一般捕食的任務由雌獅去完成,而雄獅往往坐享其成。獅子力氣很大,一頭獅子可以獨自拖走近300公斤的獵物。獅子長有30顆銳利的牙齒,可是卻咬不碎食物,所以獅子吃東西總是整塊地吞下肚子。
美洲獅
食肉目貓科,頭小,麵部短而圓。體形細長,四肢發達有力。全身毛色單一,但個體變異較大,有兩種色型:一種為紅色型,從黃褐色,肉桂色至赤褐色和鏽色,多見於熱帶和濕潤地區:另一種為灰色型,從銀灰色至帶灰藍色或藍色,多見於高緯度地區。妊娠期90~96天,每胎產1~5仔。通常3~4仔。初生的幼仔身上有明顯的斑點,至6個月後完全消失。分布於加拿大、美國、中美洲到南美的智利、阿根廷。
動物王
野生美洲獅的壽命為12歲。它們沒有特別的繁殖時期。雌獅的孕期為3個月,一胎產1~4個仔。小美洲獅長到2歲時開始獨立生活。母美洲獅非常注重對幼仔的教育。最初,母美洲獅總是選最好的獵物給幼仔吃,等幼仔吃完後再教它們如何把吃剩的獵物屍骨埋起來。母美洲獅還會選鼠、兔等小動物作為訓練幼仔捕殺獵物的目標。發現目標後先讓它們去追獵,自己站在一旁“指導”。幼美洲獅長到半歲時,母美洲獅就對它們進行高難度捕獵動作訓練了。母美洲獅從心理上進行訓練,教導它們麵對大獵物時要膽大、沉著和凶猛:然後帶著它們一起演習捕殺鹿、羊等小動物;最後才領著它們上樹,學習向地麵獵獲食的技能。
獅虎之爭
獅與虎這兩種猛獸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可以說兩者各霸一方。但是,虎生活在亞洲,而獅子則生活在非洲。它們沒有機會在一起較量一下,比個高低。盡管如此,動物學家還是把它們之間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對比。經過專家推測,如果一隻老虎跟一隻獅子單獨較量的話,恐怕老虎要比獅子技高一等。因為老虎在靈敏和耐力方麵比獅子要強一些。
亞洲獅
亞洲獅又名印度獅,它們與非洲獅相比,鬃毛較短、被毛較厚、體毛豐滿、尾端簇毛較長。幼獅有斑點,毛色以棕黃為主。群居,每群8~10隻,往往一隻雄獅有幾隻雌性配偶及子女。它們常常選擇開闊的草地灌木叢捕獵有蹄類動物。它們晨昏出動,捕到獵物後全族分享。現在亞洲獅僅見於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自然保護區,數量300餘隻。在這個麵積為1.412平方千米的海岸森林中,亞洲獅偏安一隅,但由於這最後的庇護所地域狹窄,生態密度過高,生存與繁衍的前景並不樂觀。47、虎
食肉目貓科,全身棕黃色或淡黃色,前額有數道黑色“王”字形橫紋。通體具黑色橫紋、背麵有些部位呈雙行橫紋。腹部和四肢內側白色或乳白色。尾部具10條黑環,尾端黑色。妊娠期93~114天,春末產仔、每胎產1~4仔。有許多亞種,據報道,我國有6個亞種,其中著名的有東北虎,體形較大,淡黃色,黑色條紋狹窄,分布於東北一帶;華南虎,體形較小,棕黃色,黑色條紋寬闊,分布於華南一帶。目前,數量極為稀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東北虎
東北虎是世界上珍貴稀有動物之一,是老虎的一個亞種。野生東北虎現在世界上數量很少,僅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即我國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東部山區,前蘇聯和朝鮮的部分地區。
東北虎體形很大,是現在虎中最大的,頭又大又圓,四肢粗壯有力,尾較長。背部和體側橙黃色,腹麵白色,全身布滿黑色橫斑,尾部成黑環。虎身上最利害的是強大的爪和巨大的犬齒。它的爪長達10厘米,齒6厘米,如果用力,牛脖子都可以咬斷。虎的舌頭上有很多尖銳的刺,人手若被它連舔幾下,就得鮮血直流。虎的眼睛非常奇特,直徑有4厘米,夜間可發綠光,因此夜視性很強。老虎還是“趾行性”動物,走起路來和貓一樣毫無聲響。
百獸之王
東北虎是溫帶森林中的一種猛獸,主要棲息在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山崖間,也常到高草灌從中尋食。它的食性雜且非常凶猛,任何動物,隻要它能吃的,都會遭到它的捕食,就連大黑熊和凶狠的野豬也是它捕食的對象,除了人類,幾乎沒有天敵,是溫帶森林的“獸中之王”。
習性
東北虎的性情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很少群居。它的疑心也很大,行路時非常謹慎。它是夜間活動的動物,但早晚最為活躍。東北虎的壽命為20~25歲,在自然界中2~3年才繁殖一次,每胎產仔2~4隻,繁殖力很低。
價值
東北虎的經濟價值很高,一身都是寶自,它的骨、肉、血、內髒、爪都有用途,虎皮價值更為昂貴,因此,遭到人類的捕殺。前世界上東北虎的數量非常少,隻有110多隻。我國境內隻有30餘隻,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它的分布區還在不斷縮小,因此,東北虎的保護迫在眉睫。為此在我國憲法中已列入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條例,東北虎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嚴禁捕殺。可喜的是,東北虎在人們的護養下已可以繁殖,黑龍江貓科動物繁育中心的東北虎已繁殖到62隻,使我們看到了東北虎保護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