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抓魚的虎
美洲虎是西半球最大的貓科動物,從體型與身上的花斑來看與豹很相似,令人難以區分。但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其差異。美洲虎的環狀黑斑中黃棕色斑塊內有黑色斑點,而豹身上的斑塊中是沒有黑色斑點的。此外,美洲虎的體型比豹更粗壯,尾巴也比豹的短。它們隻產在美國西南部、中美與南美,所以在野外是不會把它同豹混淆的。
美洲虎體長l.5~1.8米,尾長70~91厘米,一般體重68~136千克。美洲虎棲息在茂密樹林和叢林地帶,有時也在草原上。白天躲起來休息,夜間外出覓食,往往漫遊到很遠的地方去。雄虎定期在自己的領地內巡防,在暴露處排便,把樹上抓出印痕,借以警告其他雄虎不得侵入。有時在同一地區發現既有美洲虎也有美洲獅,似乎它們能“和平共處”。
美洲虎主要獵食水豚、鹿和刺鼠,也吃龜等其他動物。雖然軀體笨重,但爬起樹來卻很敏捷。在食物短缺時,它還是個“漁夫”,能用爪子把魚從水中撈出來。48、金錢豹
食肉目貓科,全身體色呈黃色,背部滿布黑色圓斑,由於圓斑頗似古錢,故名“金錢豹”。四肢外側具黑褐色斑點。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但毛色隨分布地區不同變化很大。一般在春季發情、交配,妊娠期3個月,每胎產2~3仔。分布區域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目前,由於森林的砍伐、環境的惡化以及人類的捕獵,其數量急劇下降,已瀕於滅絕。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我國獨有的豹種
自然界的豹共有3種:一種是是金錢豹,還有一種雪豹,一種是雲豹。我們通常所說的豹一般指的就是金錢豹。成語中的“窺豹一斑”,那個“斑”指的就是它的金錢狀的毛斑。金錢豹廣泛分布於我國各省和自治區,在我國產豹的地區很多,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陝西、河南、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都曾有過捕捉到豹的記錄。金錢豹的亞種也比較多,主要有三個亞種:東北亞種,也可稱為東北豹,產在長白山、小興安嶺和其他幾處山嶺,據動物學家估計,自然界中的東北豹總數可能已不到10隻了,是公認的世界上最稀有的豹亞種之一。還有一個亞種為華北豹,主要產於北京的山區、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西北地區也有它的蹤跡。這是我國唯一特有的一個亞種豹,目前存在數量也不多了。再有一個亞種就是華南豹。華南豹在三個亞種豹中分布麵最廣,數量遠遠超過前麵二個亞種豹的任何一個亞種。它分布在黃河以南,雲南、西藏、湖南、廣西、江西、四川、貴州等省區。華南豹在50年代能有上萬隻,由於人們對山林的過度開發和捕獵,目前華南豹的數量已經顯著減少。
形態
金錢豹的體形與虎相似,但個頭比虎小多了。金錢豹和虎毛色都是棕黃色,在棕黃色的毛中布滿了黑色的斑紋,所不同的是虎的黑斑紋是條形的,而金錢豹的黑斑紋是圓形的,或橢圓形的,因為斑紋中間不是黑色的,而是棕黃色的,看上去像古時候的銅錢一樣,因此得名金錢豹。金錢豹雖然比虎小,但身體強健有力,體長100~150厘米,尾長約90厘米,一般體重約為50公斤左右。金錢豹的胸、腹、四肢內側及尾的底麵為白色,尾尖呈黑色。
捕食
金錢豹是夜行性動物,它白天隱蔽在棲息處酣睡,夜間出來活動,在清晨和傍晚也較為活躍。金錢豹雖然體型不大,力氣也沒有虎大,但能獵捕到鹿、野豬等大中型食草動物。它能潛伏在草叢內,隱蔽在樹林間,伏擊過往的動物,也能追蹤在草食動物群的後麵,借著大自然的掩護,悄悄地逐漸靠近它們,然後突然襲擊。還能伏在樹上,閃電般地主動襲擊樹下走過的動物。不僅如此,金錢豹還能把它捕到的獵物,叼在嘴裏,然後竄到很高的樹上,把獵物藏在樹杈之間,因為狼、虎等是不會爬樹的,所以這些獵物就由它自己獨自享用了。金錢豹除了獵捕草食性動物,如鹿、麅、野兔等為食,也捕食鳥類、猿猴、鼠類、穿山甲等中小型動物。
人為獵殺
金錢豹和其他種類的豹有時也襲擊農舍、家畜、家禽等,也有襲擊山野行人的時候,因此豹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害獸”。這樣一來人們見了豹子自然而然就要捕殺。再加上豹的體型不太大,人們一齊下手,用一些簡單的武器如柴刀、斧頭、棍棒等都能把豹打死。有的報紙報道過,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太和她的幾個小孫子竟一齊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豹子。這樣一來原本比虎的自然數量要多得多的豹,由於過度的捕獵,它的自然數量反而趕不上虎了。
價值
人們喜歡獵豹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豹的皮毛可以製做女大衣和運動衣,且價錢極其昂貴,人們把穿上豹皮做的衣服看作是一種華貴的象征。因此一些貪圖錢財的人們就千方百計捕殺它,以換取大量錢財。豹還可以用來製藥,大家都知道,虎骨酒能治許多病,並且使人延年益壽,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偏愛。但是虎骨的收購越來越難,於是人們想到了用豹的骨代替虎骨來泡製“豹骨酒”,以代替“虎骨酒”。在20世紀70年代末,豹就被我國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動物,1981年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3年又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豹已經進人瀕危動物行列之中了。前幾年國際貿易公約也將豹和豹的所有製成品如皮衣、皮褥等,都列入禁止貿易的範圍內。這些措施都大大加強了保護豹的力度。49、雪豹
食肉目貓科,全身呈暗白色,布滿黑斑。額部黑斑小而密集,肩部、臂部及四肢上部斑點較多,體側、背、腰及四肢下部斑點較少,呈黑色環狀,尾與體色相同。妊娠期93~110天,每年5~6月產仔,每胎產2~3仔。我國分布於西藏、新疆、青海、四川醅、甘肅和內蒙古。數量日益減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雪豹是豹的一種,又稱艾葉豹、打馬熱、荷葉豹。它的生活環境不像金錢豹那樣廣泛,它終年生活在高原地區,也就是生活在高山雪線一帶,並由此而得名。雪豹產於中亞的高山地帶,在我國則主要產在青藏高原、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雪豹原本應該生活在高山雪線以上,但是在冬季雪線以上雪豹難以覓食,因此也會下到雪線以下有人煙的地帶覓食。一般在海拔1800~3000米的地方。到了夏季,為了追逐各種高山動物,比如岩羊、北山羊、盤羊等高原動物又上升到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上。雪豹耐寒冷,生性凶猛、機警,行動敏捷。雪豹的食性較廣,主要捕食北山羊、鵝喉羚、麅等,偶爾也襲擊馬、牛和犛牛。過獨居生活,多單獨外出捕食動物。雪豹毛色華麗,是珍貴的毛皮動物和觀賞動物。
豹中珍品
雪豹大多生活在空曠並且多岩石、岩縫的地形中,它的體色恰恰也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環境。雪豹體表為灰白色,略微顯出一些淺灰和淡青色,體表上還有許多不顯眼和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圈紋,顯得華麗珍貴,雪豹的體色是動物學家所公認的貓科動物之中最美麗的一種動物。正是由於雪豹的這種體色,與周圍的環境特別協調,即使白天從它身邊經過,也不易發覺,因此雪豹便於隱蔽獵食。這也是人們很難捕獵到雪豹的一個重要原因。
形態
雪豹體型大小與豹相似,但頭比豹稍小,體長1.3米左右。除了毛色之外,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尾巴又粗又長,其長度約1米,幾乎與身體差不多長了,尾毛蓬鬆而肥大。雪豹體毛比普通豹毛長,腹部的毛最長,背部的毛雖然比腹部的毛要短,但也有6厘米長。雪豹的體毛長且濃密、柔軟,這也是雪豹極其耐寒的重要原因。一頭雪豹體重約30~50公斤。
高山之王
雪豹屬於岩棲性動物,在高山的岩洞或岩石縫間,有它們固定的巢穴,而且居住數年不換,以致身上落下的毛在窩內鋪成了厚厚的氈墊。雪豹夜間活動多成對棲息,黃昏或黎明時也很活躍,白天在洞穴內,不外出,人們很難見到它,因此也很難捕到它。生活在高山上的雪豹,凶猛機警,敏捷的程度連金錢豹也比不上。它的彈跳能力極強,三四米高的岩石,雪豹跳上去就像是走平地一樣,十幾米寬的山澗,可一躍而過,因此有“高山之王”的美稱。
繁殖
雪豹兩歲多時性成熟,大約在二、三月間發情,五、六月間產仔,懷孕期大約為95到105天。一胎通常2到3仔。雪豹的壽命一般20年左右。50、靈長目
靈長目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結構最高等的一類。它們的腦袋較為發達,顏麵裸露,兩眼向前,視覺發達,四肢平衡,前臂轉動自如。第一指與其他四指相對,這樣就可以抓握物品。靈長目動物種類繁多,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人類也是靈長目中的一種。靈長目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喜歡群居,常棲息在樹上。
靈長類動物
科學家對靈長類動物十分感興趣,因為人類也屬於靈長類動物。世界上大約有180種靈長類動物,大多數生活在溫暖的森林中。靈長類動物通常都是十分靈活的爬樹能手,長著長長的四肢和靈活的手指、腳趾。它們有比同樣大小的哺乳動物更大的腦袋,長著寬寬的、朝前的眼睛。科學家把靈長類動物分為兩個大類——類人猿,包括猴子、猿;原猴亞目動物,包括狐猴、懶猴和夜猴。原猴亞目動物,通常比類人猿小,大多是夜間活動的。
類人猿
類人猿包括猿、猴子、狨、小絹猴和人,有的時候也被稱為高級靈長類,類人猿是十分聰明的動物,通常過著群居生活。大多數都十分擅長爬樹,但有一些也生活在地麵上。非洲黑猩猩握也是類人猿,是人類最近的親戚。
令人驚奇的大腦
靈長類動物與相同大小的其他動物相比,有著更大的大腦。腦袋中控製“思考”的部分——大腦,與其他動物相比顯得尤其龐大和複雜。由於腦容量大,靈長類動物能夠很快學會一些東西,並且可以使它們以一種更複雜的方式來相互溝通。腦中很大的部分都用來處理視覺或可以控製手和手指的準確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