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奇觀11(2 / 3)

24、煤的形成與分布

煤的作用非常廣泛,被稱為“工業的糧食”,是冶金、化工、交通運輸和電氣工業等部門的重要原料和動力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煤炭儲量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儲量達6000多億噸,至少可以開采1000年。我國煤田分布很廣,主要集中在華北,約占全國總儲量的60%。特別是山西,一向有“煤海”之稱。全省2/3以上的縣都有煤田,儲量占全國的1/3。河北、山東、江蘇、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也有大片煤田。江南的煤炭資源較少。

成煤曆程

為什麼我國北方的煤比南方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煤是怎樣形成的。

有人說煤是石頭變的。但隻要仔細觀察一下,在有些煤塊中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等形狀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在顯微鏡下看,可以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細胞組織和孢子、花粉等,而且在煤層中還可以發現植物化石。在我國著名的撫順煤礦,煤層裏含有大量琥珀,有的裏麵還包有完整的昆蟲化石,而琥珀則是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變成的。經研究,原來煤是由古代陸生植物遺體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的。

那麼,古代陸生植物又怎麼能夠變成煤呢。原來,在地質曆史期間,某些時期的環境對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在這些時期,由於氣候條件適宜,地麵到處生長著茂密高大的植物,在湖泊或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由於後來的地殼變動,這些植物迅速地被泥沙覆蓋住。這些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長期受著壓力、地心熱力和細菌的作用,原來所含的氧氣、氮氣以及其他揮發物質等都通通跑掉了,剩下來的大部分是“炭”,這個過程,被稱為“炭化作用”。經過“炭化作用”被泥沙掩埋的植物就形成了炭泥,隨後炭泥被埋藏得越來越深,在壓力和溫度的作用下,逐漸變成了煤,泥沙成了砂頁岩。

聚煤期

地質曆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成煤的地質條件。如在3.45~ 2.30億年前是個聚煤期,煤儲量占總儲量的56.5%。恰好在這個時代,我國華北、東北等地區是湖沼廣布、植物繁茂的環境,甚至出現了萬木參天、密林成海的沼澤森林景象。而南方卻是海水漫布、地殼運動頻繁的時期。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北方的煤比南方多的原因。

25、山地的形成

地球陸地的表麵,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麵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表麵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裏;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裏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岩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岩層在受到垂直向上的力,使岩層發生斷裂,然後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一斷層山。

山地的分布

山地是大陸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我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山地與火山

山脈所在地區也是地殼運動最為劇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這些地區發生。如阿爾卑斯山脈南支亞平寧山脈的維蘇威火山、安第斯山脈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

山地景觀

由於山脈海拔特別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雪線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線以上則常年積雪。即使在赤道地區,山脈的峰頂也是白雪皚皚,寒氣刺骨。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馬紮羅山,海拔5600多米,頂峰布滿白雪,人們稱之為“赤道雪冠”。

26、平原的形成

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它好像鋪在大地上的綠色地毯,坦蕩千裏,遼闊無垠。平原地貌寬廣低平,起伏很小,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世界平原總麵積約占全球陸地麵積的四分之一。

平原的類型

平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衝積平原,主要由河流衝積而成。它的特點是地麵平坦,麵積廣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遊兩岸地區。另一類是侵蝕平原,主要由海水、風、冰川等外力的不斷剝蝕、切割而成、這種平原地麵起伏較大。

華北平原

我國的華北平原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典型的衝積平原。它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一億三千多萬年以前的燕山運動時期。那時我國北方地區曾發生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山西與河北交界的地帶猛然隆起,形成高聳的太行山。東麵的華北平原地區斷裂下陷,被海水淹沒。到了距今三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時,太行山再次抬升,東部地區繼續下陷。隨著這種西高東低的地貌結構的形成,從西部黃土高原延伸的條條河流,挾帶著大量泥沙不斷向東部低地衝刷而下,到了河流的中、下遊地區,水麵寬闊、地勢平坦,河水的流速大大減慢,其攜帶的泥沙也慢慢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就在山麓東部形成一大片扇麵狀衝積平原,其中以黃河沿岸的古衝積扇麵積為最大。由於黃河、海河、灤河等水係每年都要挾帶大量泥沙,自西而東衝刷和堆積到東部低窪地區,使古衝積扇麵積不斷向東延伸擴大,最後終於形成了坦蕩遼闊的華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