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奇形怪狀的石頭
作為大自然的產生物之一的石頭,有許多有奇特的個體。
風雲石
福建東山島上的銅山風動石,好像一顆碩大的石桃,屹立在一座大石盤上,大風襲來會左右搖晃。如果有人仰臥在石盤上,翹起腳蹬推這塊巨石,也能使石身晃動。古人譽之為“天下第一奇石”。
說重就重的石頭
據史書載,乾隆三十五年三月,在樂安的一個地方,突然從地上升出一束光,直衝上空,光又大又亮,像火炬。那地方的鄉民,找到光束的發射處,挖掘下去,得到一塊鐵黑色的石頭,有鬥樣大,直徑近一尺,敲打它,有聲音,若是要抬動它,不聲不響,輕輕地一抬就起來了,若是在抬的時候,有人說話,說它有多重,那麼它就會變成多重,就是用再大的力氣也無法抬動它。
香石
廣西西北部一個村落的山路上,路上經常聞到一股誘人的茴香味,舉目環顧四周並不見茴香樹。由香引路,才發現芳香來自路旁的一塊頑石。人們用手掌在石上磨擦,掌中也留下了茴香味。
烙餅石
雲南省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有一種石板,它一般深埋在背風背陽的地方,青黑色,剛挖出來時特別嫩,可用刀削成各種形狀。當地怒族群眾,用這種石板烙粑粑。一般石板燒後澆上水就裂,但這種石板火燒不壞,水澆不裂,而且烙粑粑時也不用放油,粑粑不會黏在石板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鬆軟,味道也特別好。烙餅石很耐用,一般都可以使用3年以上。
臭石
明嘉靖年間,有位名叫楊最的射洪籍名宦在雲南做副使,某年回鄉探親,千裏迢迢命人從雲南曲靖縣運回一宗物件,鄉人揭開遮布一看,竟是一塊看上去極平常的石頭。石呈瓦灰色,高1米左右,一人可抱,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楊大人向鄉人解釋:這是一塊奇石,若用鐵器或堅硬物件敲擊,即會發出腐蛋般的臭氣來。鄉人當場試之,果然如此,在場者皆拍手稱奇。後人便將這塊石頭稱作為“臭石”,但為何臭卻不清楚。
發光石
距湖北省南漳縣冷水河陳家屋約1裏左右的地方,有一巨石聳立,高約50米,石身圍約150米,人稱它為“天柱石”。每逢雷電時,石峰處產生電荷而發光,因此人們又叫它為“天柱燈”。天柱石周圍長著綠樹,景色宜人。
木化石
據史書載,明成化年間,金華永康縣一座山上的亭子旁,有一棵枯鬆,因年歲太久被大風刮倒後掉到了池水中,奇怪的是,枯鬆竟然變成了一塊石頭。人們感到很驚奇,覺得不可思議,於是有人撿了一些沒有掉落到水中去的鬆樹餘枝,扔到池水中,結果這些枝幹及樹皮也變成了化石,並且比原先堅硬得多。
風動不倒石之謎
石頭也許是地球上最平淡無奇的東西了,然而,有些石頭的特性和不尋常的身世來曆卻也著實讓人不可思議。譬如,在福建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塊奇石——風動不倒石。此石高4.73米,寬4.57米,長約4.69米,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盤石上,兩石吻合點僅0.33米見方。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遊客合力以雙手推之,或運氣以兩足蹬之,都隻能使它搖晃,而不至翻倒。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須臾則化為粉末,奇石搖動的軌跡就更為明顯。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動,而無形的風竟也能使它搖晃。更叫人稱奇的是,“七七事變”後,日軍陸海空部隊3次武裝血劫東山島,連風動石也不放過,他們動用軍艦把鋼索係於石上,開足馬力企圖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幾聲,鋼索斷為幾截,日本人的妄想也隨之斷了。
真是奇怪,這塊石頭與所踞的石塊接觸麵那樣小,是什麼原因讓它穩穩站立而不倒下呢?
3、來曆不明的奇石
據1996年8月7日,哈爾濱市香坊區中學生趙卓維早上起床後出門發現自家門口有兩塊黑色的石頭,每塊有大土豆般大小,表麵全是泡泡,呈褐色。
奇石
當時報道的詳細內容如下:7月20日晨5時許,家住香坊區紅旗大街58號的39中學2年級8班趙卓維同學在家門前拾到兩塊“石頭”。兩塊“石頭”可以根據斷口合成一塊13厘米長、8厘米寬、9厘米厚的暗灰色物體,表麵有燒灼痕跡和氣蝕眼,裏麵夾雜的是鐵鏽色金屬物質。根據手邊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書的知識,趙卓維覺得這像塊隕石。趙卓維的父親拿著“石頭”走訪了有關部門。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中國進出口金屬材料國家級商檢實驗室對這塊物體做了光譜分析,結果表明這塊物體不均勻地包含了18種物質,包括鐵、矽、猛、銅、鋅等。其中最奇怪的是有鋇、镓等幾種重要金屬。該所專家肯定地說哈爾濱本地沒有含這18種成分的自然物質。哈爾濱天文館的天文專家認為憑肉眼和光譜分析報告,有70%~80%的把握判斷這是一塊隕石,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天文館準備再邀請吉林省有關專家鑒定這塊“石頭”是否是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