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
黃山也是個奇峰怪石的世界,在波瀾壯闊的黃山峰海中,數不清的怪石竟相崛起,它們呈奇獻巧、姿態萬千。始信峰和仙人峰之間,怪石林立,瘦削天成,被稱為“十八羅漢朝南海”。這些“羅漢”形態各異,有的矗立峰頭,有的靜坐鬆下,有的好像打了一把傘,有的攜拐拽杖,觀者叫絕。古人評說:天下有“三奇”,就是雁蕩龍漱、匡廬瀑布和黃山的石筍。黃山石怪還怪在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狀,這是黃山一絕。“金雞叫天門”,形如展翅啼鳴的大公雞,但當登到山上回頭再看這塊大石的形狀卻變成了5位身穿長袍、扶肩攜手的老人。人稱“五老上天都”。黃山的怪石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些造型岩石多是沿著黃崗岩體的構造麵在外力作用下,經風化、侵蝕雕琢而成。黃山石形狀奇特,擬人狀物,多彩多姿,它們或獨成佳景,或峰石相配成景,為黃山增色不少,其中“猴子觀海”、“鬆鼠跳天都”、“飛來石”等堪稱石中怪傑。
雲海
雨後初晴,在山上常能看到變幻莫測的雲海。它與鬆、石相依相偎,來去縹緲,含情脈脈;有時又滔滔滾滾,煙波浩渺,氣吞山河。在黃山看到的雲海是低雲和地麵上的雲霧。這種雲多是層積雲,厚度約在數十米到三四百米之間,雲塊比較均勻,去頂也比較整齊,居高遠眺,蔚為壯觀。雲海的形成有賴於黃山的地形與氣候條件。黃山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高聳的群峰使暖濕氣流受阻,並抬升疑雲致雨,形成多霧低雲和降水豐沛的氣候特點。黃山雲海按其地理位置,分成“前海”、“後海”、‘凍海”、“西海”、“天海”五大“海域”。這些雲海區三麵環山,深穀寬闊、險峻,使水汽易於凝結和維持,也使黃山雲海非同一般,它不像其他高山雲海那樣開闊,而處於奇峰、危崖的割裂和環抱之中,巧飾黃山稍縱即逝的夢幻境界,渲染和烘托了黃山奇幻的色彩。黃山的日出和晚霞,多與雲海相映,氣勢磅礴,瑰麗絢爛。
溫泉
黃山山奇水也奇,峭壁之間,山水迸瀉,飛瀑懸垂如練,“山中一夜雨,到處掛飛泉”。就水而言,特別奇妙的是可飲可浴的黃山溫泉,泉水從紫雲峰下噴湧而出,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色清味甘,水溫常年保持在42℃左右。黃山溫泉經紅色粗沙過濾,隔若幹年流通殊砂一次,水色變赤。據水質分析,泉內含有少量的錫、鈣、鎂、鉀、鈉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相傳軒轅皇帝當年浴後白發變黑,返老還童,故此泉又有“靈泉”之說。
自然之美
黃山美,在於自然,在於它兼含了許多名山的特色,如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雁蕩之怪石、衡山之煙雲、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素有“天下名景集黃山”之讚語。我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覽黃山,稱譽黃山為“生平奇覽”,並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評說。那人們可能要問,為何五嶽中沒有黃山呢?我國五嶽製度的確立起於漢代,五嶽所在地區都是我國經濟開發較早的地區;相比之下,黃山的開發要比五嶽遲得多,直到唐盛世,才逐步享有盛名,它的出名比五嶽晚了1000多年。
30、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就是天然存在的可以直接用於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以及以山水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資源等。
土地資源
土地是位於地球陸地表層的自然綜合體,它由氣候、地質、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多種要素影響構成,是自然界與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產物。土地資源通常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灘塗、沼澤、湖泊等,它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和場所。
耕地是作物、蔬菜、花卉、苗木等種植用地的總稱,包括種植作物的土地、休閑地、新開荒地、近期拋荒的土地等。全世界耕地總麵積約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1/10。由於全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和土地使用不合理等原因,耕地麵積仍在繼續縮小。
林地指以林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包括成片的原始林和人工林。植被由禾草或類似禾草的植物構成,如各類草原、草甸;沼澤是地麵長期潮濕並多有泥炭堆積的窪地,生產有喜濕植物,如苔蘚、灌木叢,也有的地方生長小喬木或森林。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的作用很廣泛,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麵:
為工農業生產提供資料:森林為工業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種原材料,為人類提供食品,為動物提供飼料。
淨化空氣:森林有多方麵淨化空氣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其次,森林可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它不僅能阻擋有害氣體,而且能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再次,減少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森林能阻擋、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第四,減少空氣中的灰塵。森林不僅能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麵上的塵土;第五,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樹木可以分泌揮發性物質,有殺菌和抑製細菌的作用。
淨化汙水: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使水中細菌的數量大大減少。
降低噪聲: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使噪聲大大降低。
調節氣候: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作用。大麵積的森林能調節大範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麵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淨化空氣的作用。
保持水土: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衝刷,並積蓄雨水。樹木的根係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量的水分,減少地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
保護農田: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水分揮發量隨之減小,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麵的作用。
水資源
地球上水的範圍上自大氣對流層頂部,下到深層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氣中的水汽,還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生物體內的水等。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儲量為13.86億立方公裏,大部分以液態形式儲存於海洋、河流、湖泊、水庫、沼澤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態形式成為極地的冰原、冰川、積雪和凍土中的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於大氣中。
據統計,世界上約有60%的地區供水不足,有些幹旱地區更是嚴重缺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已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修築山塘水庫等水利工程,是調節水資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攔蓄洪水,以便缺水時期使用。跨流域調水,以豐補歉,也是實踐證明了的有效措施。此外,要大力防治水體汙染,做好工業廢水處理,進行科學灌溉,節約生活用水,使寶貴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礦產資源
有用的礦物在地殼中或地表聚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要求時,便成為礦產。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隨著人類不斷地開采利用,有些礦產可能會短缺甚至枯竭。世界上廣泛應用的礦產資源有80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有鐵、銅、鋁土、鋅、鎳、磷酸鹽、鉛、錫、錳、黃金、石油等。
由於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要愛護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而對於為了牟取暴利,對礦產資源采取掠奪式開采的行為應堅決予以製止。同時,還要解決好貧礦的利用問題,加強伴生礦的全麵開發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