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奇觀7
5、生態英雄
大自然中有很多幫助我們人類調節生態維護環境的無名英雄。
生態係統中的動物
動物在生態係統中是次級生產者,它除了生產營養豐富的奶、肉、蛋、皮毛等產品外,還能將人們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質轉變為人們可以利用的產品,起到轉化和濃縮營養物的作用。同時,它們在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生態係統中是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
就拿蚯蚓來說,它是地球上一種很有價值的動物。蚯蚓的養殖可構成一個高效能的人工生態係統,是生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沼氣、食用菌被稱為生態農業的“三大部件”。各種有機廢物均可通過蚯蚓的生長繁殖化害為利,對維護生態平衡有重大作用。
蚯蚓,又名“地龍”。它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一條蚯蚓一年可增殖一千至幾千條。蚯蚓可以改良土壤,能起到疏鬆土壤、增加有機肥分的作用,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被稱為不耗費能源的“無聲耕耘機”和“改造土壤的專家”。蚯蚓是處理家畜糞便、生活垃圾和食品工業下腳料的“環保專家”,它們既可解決環境汙染,又能生產肥料與飼料,可謂是一舉多得。
人們經過研究和試驗,發現可利用蚯蚓來分解固體廢物,包括其他生物難以分解的纖維素。蚯蚓有驚人的消化能力,喜歡吃糞肥和有機廢物,除了玻璃、金屬、塑料、橡膠等物質外。據試驗,蚯蚓能分泌出一種可以分解蛋白質、脂肪和木質纖維的特殊酶,具有迅速分解和消化食物的能力,使得吃下去的東西,在很短的時間裏,就能變成糞肥排出體外。而蚯蚓的糞便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含氮、磷、鉀營養元素。70年代,一個叫克勞克的加拿大人養的蚯蚓每星期能吃掉20噸垃圾,並獲得20噸蚯蚓糞,將糞拌入其他原料包裝後,在市場上成為搶手的養花肥料。
生態係統中的森林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
森林能涵養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1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冬暖夏涼,這樣它又起到了調節氣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風固沙,製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雨降落到森林裏,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流出,衝不走土壤。
森林還是改善環境、抗擊汙染的“主將”。樟樹、夾竹桃、丁香、楓樹、刺槐、臭椿、檜柏、女貞、橡樹、紅柳、榆樹、馬尾鬆、法國梧桐等都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這些氣體通過綠化林帶,通常有 1/4可以得到淨化。
樹葉通過其上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 ~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鬆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裏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
林木還能吸收噪聲。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噪聲10~15分貝。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聯合國糧農組織把“森林與生命”定為1991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不是以植樹本身為目標,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幫助人類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強調森林有持久生產力的作用,即在為後代保存資源基礎的同時,滿足現在生產不斷發展的需求;要提醒人們認識森林不僅能提供糧食、燃料,而已具有最根本的保護環境的價值。
生態係統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人類戰勝環境汙染與有害生物的幫手。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細菌大約每隔20分鍾就繁殖一代,一個細菌一天之內就會變成幾億個細菌。因此,盡管在戰鬥中它們多有“犧牲”,但依然能隨時保持“千軍萬馬”,絲毫不減其聲勢。
在被汙染的環境中,微生物能對大量汙染物進行轉化、降解、同化、異化,從而消除其汙染。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的汙水,其中含有汞、酚、氰、農藥等,使天然水體遭受不同程度的汙染,人們有意識地去選擇、培養那些能處理各種有毒物質的細菌,去“吃掉”汙染物。這種學習自然界裏自淨的方法,稱之為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比其他化學的和物理的處理法投資省、操作簡便、效果穩定,因此汙水的生物處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人們的不斷探索,微生物淨化技術獲得了很大發展,利用基因工程創造了許多“超級菌”,賦予它們多種功能,從而把微生物消除汙染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6、生態故事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物降一物”,生態環境亦有一些令人感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