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之謎3(3 / 3)

門森德·伊比特羅是美國宇航局電子工程技師,也是專門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在介紹對火星“人麵石”的檢測情形時說:“眼睛部分裏麵有眼球,也就是有瞳孔。眼睛部分經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分析,看出內部麵積很大。越往外越狹小,明顯地能看出刻有半球似的眼珠。更有趣的是,仔細一看眼睛下方還刻有像眼淚似的東西。這意味著什麼就弄不明白了……”

專門研究小組對於“人麵石”照片上出現的塔形物體和排列在其附近的人工建築物,也進行了放大處理和仔細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火星上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相同,都是麵向正北方修建的。研究人員還在照片上發現,在類似古代都市遺跡的建築物和金字塔群附近,有人工修建的城堡似的牆壁向前延伸。其牆壁的一麵長達2公裏,呈V字形聳立。從形式上看,就像地球上的古城堡似的,不知用途何在。

曾經的文明

對於火星上出現人工建築物的事實,由於有已向公眾公開過的火星“人麵石”照片為證,已是不容否認的了。前不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的一些火星研究專家,將他們從舊資料堆中偶然發現的一組有趣的火星照片公布在報紙上;這些照片都是l976年由“維京1號”、“維京2號”探測器在飛臨火星上空時成功地攝取下來的,隻是因為當時照片太多而被積壓下來。在這些拍攝於十多年前的火星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一尊尊石頭人像,一座座高聳的金字塔,一片片類似城市廢墟的奇跡。

顯然,在久遠的火星曆史上,曾有過智能生物的大規模的文明活動。那麼,這些智能生物究竟源於火星本土,還是來自於火星之外的世界呢?對此,沒有任何可供追究與探索的憑據。不過,應該肯定的一點是:火星的自然環境已發生過不可逆轉的悲劇性演變。

據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的調查分析,在距今5億年前,火星上不僅有遼闊的海洋和大陸,而且空氣同地球上一樣濕潤,空氣成分也同現在的地球幾乎相同,因此很可能存在與人相似的生物。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火星問題專家說:“火星上的水,比一般人所認為的要多得多,而且火星上仍發生類似地球上的季節變化。火星的水,足夠填滿一個10~100米深的海洋。”

盡管對於有關火星殘存生態環境的情報,美國與蘇聯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態度,但既然美國科學家已說明火星上發現了大量水的存在,那麼顯而易見,作為水的載體,河流海洋以及其間魚類等生物的存在,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無論怎樣說,如今火星上的智能生物或者說火星人早已是不存在的了。

16、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到1998年初,盡管當時人人都熱衷於寫作,但對“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這個問題的回答,卻依然僅僅可能一直是“無人知道”。不過,科學家們手頭上已經掌握了更多的資料,並且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係列見解。

關於生命存在的爭論

火星的外表雖然傷痕累累,現在卻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生存著最低級的、類似細菌或病毒的微生物有機體。另一些科學家雖然感覺到火星上現在根本不存在生命,但並不排斥這樣一種可能性:在某個極為遙遠的古老時期,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繁盛”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範圍不斷擴展。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從作為隕石到達了地球的火星碎片或岩石當中,是否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過的微生物化石,是否找到了生命過程的化學證據。這個證據,必須連同對生命過程進行的那些肯定性試驗結果,一同被定了下來——“海盜號”登陸車就曾經進行過此類試驗。

生命的烙印

火星上幹涸的河床構造是否顯示其上曾有過生命存在?但是,吉爾伯特·萊文卻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他是參與“海盜號”計劃的主要科學家之一。他進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跟蹤釋放”實驗,而這個實驗則顯示出了準確無誤的積極讀數。他當時就想如實公布這個結果,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同事們卻阻止了他。

1996年8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在編號ALH8400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化石的明顯遺跡。隻是到了這個時候,萊文才受到了鼓舞,公布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證據,有力地支持了萊文本人的觀點,即這顆紅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生命,盡管那裏的環境極為嚴酷:“生命比我們所想象的要頑強。在原子反應堆內部的原子燃料棒裏發現了微生物;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深海裏,也發現了微生物。”

英國歐佩恩大學行星科學教授柯林·皮靈格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完全相信,火星上的環境曾一度有利於生命的產生。”他還指出,某些生命形式能夠生存在最不利的環境中,“有些能夠在零度以下相當低的溫度中冬眠;有的試驗證明,在150攝氏度高溫裏也有生命形式存在。你還能找到多少比生命更頑強的東西呢?”

科學家們認為,沒有液態水,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萌發生命。假如這是正確的,那麼,火星過去和現在存在著生命的證據,就必然非常明顯地意味著:火星上曾經充滿過大量的液態水——我們將看到,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火星上的液態水後來消失了,這也無可置疑。但是,這並不必然意味著任何生命都不能在火星上存活。恰恰相反,最近一些科學發現和實驗已經表明:生命能夠在任何環境下繁衍,至少在地球上是如此。

在地球上,休眠的微生物被琥珀包裹了數千萬年而保存下來。199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學家曾經成功地使這些微生物複活,並把它們放在了密封的實驗室裏。另外一些有繁殖能力的微生物有機體,已經從水晶鹽當中被分離了出來,它們的年齡超過了兩億年。

隨著美國宇航局對火星的繼續探索,科學家們相信,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是極為可能的。的確,早在人類開始太空飛行時代以前很久,可能已經發生過這種交叉感染的情況了。來自火星表麵的隕石落到地球上,同樣,有人認為因小行星的撞擊而從地球飛濺出去的岩石有時也必定會到達火星。

可以想象,地球上的生命本身就有可能是由火星隕石攜帶過來的——反之也是如此,生命體也可能被從地球上帶到火星。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也許,直到人類的腳印踏上火星之前,它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