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道修行(2 / 3)

●開期傳戒

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須經過受戒儀式,受戒即表示接法,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觀為道童,拜師學經,蓄發結辮。在此期間要誦習《早晚功課經》、《三官經》、《玉皇經》、《玉皇寶懺》、《鬥科經》以及作道場之經咒。等到有十方叢林開壇傳戒時,小廟的師父便保薦其赴叢林受戒。

戒期為50天至100天,住在十方叢林裏過十分嚴格的宗教生活,聽傳戒律師宣講戒律,求戒者要誦讀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條文。傳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叢林的方丈,這時稱為“傳戒律師”。

律師之下,還有證盟師、監戒師、保舉師、演禮師、糾儀師、提科師、登籙師、引請師、糾察師、道值師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後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後或住叢林,或住小廟,或稱遊參訪,行動自由。

●許願還願

許願是求神護佑自己,使自己的心願得以實現。還願是自己的心願得以實現,對神許下的諾言予以對現。許願、還願不需擇吉日,隨時隨地都可以許願、還願。

許願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齋戒淨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後在神前伏拜虔誠祈禱,默許所求心願,祈求神靈護佑實現其心願。

許願可大可小,不拘形勢,有許做多少善事的,有許誦經、做道場、獻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書贈送、捐資修廟等。

求神護佑實現心願後,求神護佑之時許下的什麼諾言都必須兌現。

●道士掛單

臨時下榻道觀居住稱“掛單”,掛單後由負責接待道觀提供食宿。古時候掛單要求很嚴格,參訪必須準備棕蒲團、便鏟、緣瓢、引磬。

這是因為出門在外,路途遙遠,有時候兩天三天,有時甚自己煮飯至半月或一年都到不了目的地,道士必須隨時準備自己動手煮飯解饑,或者化緣。

衣、巾、布襪、布鞋缺一不可。衣服必須內外圓領,藍色,兩袖下垂與手長相等,袖寬近半米。戴一字巾或者混元巾。布襪要高腰的,鞋子要青布雙眼的。不穿襪子,不戴道巾的,道觀可以拒絕掛單。

道觀會對請求掛單的道人進行盤問。一般會問在何廟、從何處來、名姓、法派、輩分、師父名諱、是否來過這裏等,然後是背經書。背完經,由號房填單,寫明住幾天。

掛單者拿了單,才可以轉身取自己的行李。進了廟門還要接受廟規教育,要與堂主、殿主見麵,因為掛單的人要參加觀裏的功課。掛單的程序看起來複雜,但試想如果掛單太容易了,廟裏的飯豈不是要被懶漢吃光?

如果掛單者犯了規矩,也應有擔保人出麵協調。既背不出經文,又找不到擔保的,隻能在離大廟不遠的小廟裏給他找個臨時居住的地方,以便複習經文。這叫“借單”。這一措施體現了全真道的寬容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客觀上為求道與傳道創造了條件。

道士掛單時,必須隨身攜帶蒲團、緣瓢、引磬及衣、巾、布襪、布鞋等隨身衣物,還要隨時準備自己動手做飯。

●道士出家

出家製度起源很早,不過原來的符籙各派並沒有很嚴格的一律的規定,隻有全真道提倡出家,並且要求其專職道士必須出家。所稱出家,就是放棄家庭生活,專門從事修真向道的宗教活動。原先沒有建立家庭的,不得再建;已經建立家庭的,則要求離棄家庭。

初期道教中有影響的教派都沒有必須出家的規定,正一派的祖師張道陵和他的兒子張衡、孫子張魯都有妻室,人稱“三師三夫人”。

以後正一派天師代代相傳,天師道在魏晉以後也形成了若幹世家,所以總的來說,正一派中容有出家道士,但是沒有必須出家的強製性規定。

創立於金代的全真教,提倡三教合一,可能是由於受到佛教的影響,王重陽一開始就提倡出家。以後雖然也出現了全真居士,但一般說來,全真道的職業道士都是出家的。

道士之所以選擇出家,是因為以家庭為牢,認為在家會影響修道成正果,也有人是為了顯示自己信仰的虔誠與徹底,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和所有的精力來修道求仙。

曆代道士中都有人選擇出家修行的,近代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觀念,全真道徒對出家製度雖然仍然強調,但一部分道士實際上已放棄了出家的方式,雖然住廟,但也另有家室。這在市場經濟已經普遍化或者相當發展的嶺南、香港地區尤其明顯。

●道士婚姻

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發麵須。基本上都住在宮觀裏。

正一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做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胡須,發式隨俗。俗稱“散居道士”。

●實修實煉

實修實煉,即是從經典中明智。經典中有很多是先賢已經走過的經驗總結,可以為我們這些後世的實踐者提供指導。從行為上實踐,將經典中提及到的理論付諸實踐。

這種實踐囊括的麵是很廣的。包括持誦經文、克服己心、修養自身、以善心待人,舉善行、言善語等。其實也就是說,從理論中實踐後,再反過來理解理論的方式。

●修行方法

對於一般信眾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積德、濟物利人,存善念、舉善行,學習教儀、詠誦經典等。如奉行“修德十益”: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七舍財作福、八護持正法、九敬重師長、十愛惜物命。煉氣之類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統師承,一般人自己練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