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角色定位的心理認知1(3 / 3)

上周末大學同學聚會時,她突然覺得自己已經變了,對什麼東西都提不起興趣,看見朋友們開心地大笑,她不明白別人為什麼都這麼容易興奮,她覺得自己可能已經過早衰老了。

心理衰老的成為困擾當今年輕人的一大難題,那麼為什麼年紀輕輕的我們就會提前進入心理衰老呢?心理衰老的表現主要是什麼?現在來帶大家真正的了解心理衰老!

(1)精神上

精神不振,長期感覺困乏,嗜睡;反應遲鈍,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下降;辦事效率低,做事瞻前顧後,缺乏果斷;創新能力下降,缺乏創新的動力和勇氣,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

(2)心理上

過度敏感,對自己不自信,老是懷疑身邊的人和事;急躁難安,麵對問題時,容易急躁,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極度自卑,總是感覺自己一無是處;過度傷感。沉湎於對過去的回憶,多愁善感;對家庭冷漠,不主動關心其它家庭成員的情況;自我封閉,生活中,喜歡獨來獨往,不願意同陌生人接觸。

(3)生理上

視力過早衰退,遠視、弱視、散光、眼肌異常容易疲勞,嚴重時無法較長時間看書閱讀。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很快,體力不支,稍為一動,就會感到氣喘籲籲,頭暈目眩,無法長時間進行研究、教學等腦力勞動。

此外,食欲很差,消化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紊亂,經常感到胸悶氣短、心悸心慌。睡眠障礙也明顯出現,例如、早睡、多夢、夢魘、睡眠的質量很差等。

(4)體質上

體質衰退表現在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經常傷風感冒,發高熱肺炎。一旦得病後久久難以自行康複,需要住進醫院治療。過早患上多種本應該在老年期患的身心疾病,也是一種體質衰退表現。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都是中年期常見的慢性疾病。

2、克服心理早衰的辦法

我們青年人在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自覺“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絕大部分時間麵對機器,與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熱情,接受新事物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減弱,沒有創造力和事業心;生活簡單隨便,很難提起興趣;變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這樣就容易因一些小事與人爭執,或因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而耿耿於懷;固執己見,沒有改變現狀的願望,沒有興奮感,情緒始終沒有高潮期等。

(1)態度樂觀

青年人應該以一個樂觀向上的太多來防止早衰心理的侵襲,有一個寓言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道理。一個漁夫打若幹魚後休息去了,路人問:“為什麼不繼續打魚?”

漁夫答:“已經夠養活自己了。”

路人說:“繼續打魚可以攢錢買新船、雇人、開公司、買別墅,然後舒舒服服躺在海邊曬太陽。”

漁夫答:“可是我現在已經在海邊舒舒服服地曬太陽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樂,由你自己做主。

健康、樂觀、積極的生活方式對阻止心理衰老大有益處。要防止由此導致身體早衰,以減少對自己的傷害。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擁有快樂的心態。

(2)情感交流

青年朋友們要多跟親人、朋友聯絡,通過麵對麵的交流增進感情。親人是最安全舒適的交際對象,“常回家看看”不僅僅是歌裏唱的,維護心理健康也應該從融洽家庭和睦關係入手。

此外,每逢周末、節假日、紀念日,除了發短信、打電話問候友人,何不嚐試用最原始的方式:約幾個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或者到咖啡廳、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為由,放假了就閉門不出,反而沒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鬆效果好。

(3)心情開朗

人生活在複雜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環境中,難免遇到磕磕碰碰、閑言碎語,將這些不順心的事記在心上,頻頻激發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也同樣會加速衰老。同時,這些不良因素又是疾病的禍根之一,應及時忘掉該忘掉的事,輕輕鬆鬆地生活,減少對大腦和神經係統的惡性刺激,維護身心健康。

(4)飲食有節

青年朋友們要杜絕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如偏食、長期飲酒、貪食、暴食、或攝入過多的高膽固醇食物等,都會損害身體的多種器官,有害物質在體內積聚過多,破壞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致使機體生理指標明顯下降,慢性病增多,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生活有規律能使各係統的生理活動更加協調,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長期過度疲勞會使損耗的體力得不到恢複,能量儲備減少,致使重要器官提前老化;終日悠閑懶怠,無所事事,缺少體育活動,血脈不暢,肺活量減少,大腦易逐漸廢用性萎縮,從而加速衰老。

(5)運動緩解

青年朋友們要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能大大釋放心理壓力,緩解疲勞。運動能改善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興奮性、均衡性和靈活性。

另外,多參加體育鍛煉,不要因為自己工作很累而拒絕鍛煉。注意培養多方麵的興趣愛好,如看書、養花、打球、唱歌、跳舞等,以豐富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積極參加一些由單位或社區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充分體現人的價值和生活的多樣性,最後,親近一些小孩子,也可有效防止心理早衰。

心理早衰並不可怕,但也不容忽視,還有很多的青年朋友盡管已經出現心理早衰的跡象,但因為沒有身體疾病發生,仍舊忙於事業、工作、理想,忽視身心保健,導致亞健康,所以身體健康檢查與心理保健工作要“兩手抓”。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我們了解了心理早衰的一些表現和緩解辦法,那麼應該如何讓我們的心態保持年輕呢?下麵我們介紹幾種讓我們心理煥發年輕的辦法,希望能幫助你們找到快樂之源:

一是保持笑容,如果你的笑容少了,那麼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對某些發生的事情看得過於認真了。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過了一段時間去回憶以前發生的不愉快的往事,似乎沒有多少是值得我們銘記不忘的,所以對過去和現在,有一笑了之的心態很重要。

二是保持幻想,對未知的人和事物保持幻想,不僅讓我們體驗到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境界,幻想還會給我們帶來激勵,在生活中表現得富有創造精神,它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內容。

三是聽其自然,我們不必為偶然的衝動責備自己,相反,這證明自己是個率真的人。當我們常常教育孩子“別亂動”、“小心點”,你要小心自己,可能正在對孩子灌輸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同時正在奪去他們的好奇心。

四是承認現實,盡管我們有了一些能力去支配一些東西,也有了一些能力去改變一些環境。但我們不可能要求事事遂心。

五是學會信任,如果你對周圍的人總是表情冷淡,這可能意味著你本能的信任和直覺已經受到不信任的腐蝕。這種不信任是引起你內心矛盾痛苦之源。隻要你是坦誠的,對方那顆躍躍欲試的心也會感受到你的淳樸心懷。第四節不要迷失在幻想與現實的矛盾中

幻想與現實既有差異,也有聯係,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辯證關係。我們既不能把幻想看得虛擬而毫無意義,也不能脫離現實的土壤而耽於虛幻之中。對此,青年人要善於把握好幻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正確地解決好幻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1、認識幻想與現實的關係

幻想和現實,其實它們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的。我們要說,幻想與現實之間既有距離,又沒有距離。

(1)現實是幻想的前提

幻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它們的關係又是極其微妙的。可以說,是幻想推動社會造就了現實世界。

如果沒有幻想,就沒有英國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愛迪生的電燈,更不用說現在的電視機、飛機,甚至宇宙飛船了。再者,我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但是,幻想並不是可以脫離生活,隨意虛構,信口胡說。幻想必須植根於現實,反應現實,同時必須接受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製約。

(2)幻想與現實的本質

幻想與現實之間隔著一層夢想,如果幻想走到了夢想的話,那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是無窮遠了;相反,如果幻想最終變成了現實,那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我們完全可以說,已經沒有了。

要處理好幻想與現實的關係,使得幻想與現實之間融合無間,首先要立足於本質的真實,還必須使幻想環境和幻想人物成為一個和諧的統一體。

(3)幻想與現實的對立統一

有一句話叫做幻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有時候幻想教會我們,世界可以美好,可以沒有腐敗,可以有信心。我們在站在現實這方麵的同時也要想著幻想。

哲學中曾經說過,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定的情況下相互轉化,幻想和現實這對矛盾,要把握好度的標準,這樣才能達到幻想與現實的對立統一。

2、了解愛幻想人的心理特點

愛幻想指的是對一件事情產生沒有理由和根據的或過多的想法,青年朋友們在複雜的生活中,有時候是處在鬱悶和壓抑中,想逃脫,卻又免不了被現實的種種殘酷所壓倒,隻能默默地忍受生活中帶來的痛苦。

(1)隱藏的表達

愛幻想的朋友往往太過羞於言表自己內心,怕被別人所恥笑,更怕自己受到傷害。所以,對自己喜歡的事和人也隻能深埋在內心,不自覺地幻想明知道這是錯的,可又控製不了自己。

幻想是想象的一種形式,幻想是和個人的願望相聯係,並且指向未來的。積極的幻想,如理想,對人能起到激勵、鼓舞作用。但可惜的是,並非所有幻想都是積極的,有些人腦中的幻想是沒有現實根據的、消極的,所以一定要認清幻想與現實幻想內容的絕對化。

(2)過分的概括

愛幻想的青年朋友對事件的評價往往以偏概全,常常憑自己對某一事物所作的結果的好壞來評價自己為人的價值,其結果常導致自暴自棄、自責自罪,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進而產生焦慮抑鬱情緒。

青年朋友想象的內容趨向於“糟糕透頂”,並且認為事件的發生會導致非常可怕或災難性的後果,這種非理性信念常使青年朋友們陷入焦慮、抑鬱、悲觀、絕望、不安、痛苦的情緒體驗中。

可見,愛幻想的青年朋友身上的幻想內容常常是極端的、不合理的,不利於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和情緒完善的,這種表現往往會最終導致青年朋友們陷入消極情緒的困擾。

3、弄清幻想與現實矛盾的原因

青年朋友內心“理想我”與“現實我”往往都是相衝突的,追求自我實現的強烈性與實踐人生價值的懈怠性相矛盾。這種矛盾或衝突,極易造成青年朋友們的心理平衡危機,或導致青年朋友們沉迷於幻想,與現實相脫離,或對現實不滿,苦悶惱怒,產生消極抵觸情緒,甚至產生行為越軌。

(1)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青年朋友們大多朝氣蓬勃,富於幻想,胸懷遠大的理想與信念,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然而青年朋友們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義者,對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估計不足,以致在升學、就業、戀愛等問題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於現實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風,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緒波動,出現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觀失望,嚴重的陷入絕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理想我是將來要實現的我,是現實我的努力方向,現實我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我,兩者是不同的。當兩種形象混淆起來時,就會產生矛盾。一般來講,青年的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的一致性係數很低,原因在於青年朋友們的理想我比較高,一方麵由於社會對青年的期望很高,另一方麵與他們自己優越的地位有關,往往容易使自我認識理想化或非客觀化。

當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高就容易產生矛盾,這就使得青年朋友們最自我認識搖擺不定,把握不住。特別是當實現理想我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障礙時,青年朋友們就會產生苦悶,抑鬱等消極的自我體驗。

處於轉變階段的青年朋友們出現這樣的心理矛盾是過渡時期具有的正常現象,這些矛盾中同時蘊藏著轉變中的真正起步,對生活抱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消失了。正視現實,勇於探索,調整情緒,重振精神使得青年朋友們能夠順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如果這些矛盾衝突過於激烈和持久,容易導致壓抑感,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妨礙青年朋友的健康發展。

(2)自我意識中的矛盾

青年朋友們的自我意識的矛盾也是造成幻想與現實之間分辨不清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麵:主觀我和客觀我的矛盾;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矛盾。

主觀是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客觀是真實的自我存在。二者會處於一種不一致的狀態,這種不一致可能是自我膨脹,也可能是過度自卑。

青年朋友們要認識到這種不一致,分析、反省、解剖自身的自我觀念,以便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理想是現實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種境界,現實是自我的目前狀態,理想我現實是有一定距離的,如果個體對自我的發展沒有做過思索,對未來沒有什麼希望,隻是消極地度過時光,自我同一性就會長期處於擴散狀態;如果理想和目標過於遠大,又可能使個體無法企及而感到失望沮喪,一再產生挫折感和失敗感從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另一方麵,如果個體的自我理想與社會規範是相背離的,即選擇消極同一性,會使青年朋友們無法適應社會而最終阻礙其健康發展。

青年朋友應該經常展開有關人生觀和人生理想的討論,身邊的朋友和父母應該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使每一個青年朋友都能具有極積的人生追求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