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勵誌求學的心理應變
勵誌求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狀態。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對青年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刻苦求學就是要多讀書,愛學習。
青年人精力充沛,時間充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記憶力好。但同時,青年人閱曆短淺,知識儲備少,經驗不足,能力不強。所以,青年人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必須加強學習,自覺學習,如果在學習上沒有超人的付出,從根本上就不可能脫穎而出;在學習上沒有大的投入,在事業上就不會有大的發展。
學習使人睿智,讀書增長才幹。青年人須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隻有消除浮躁,腳踏實地,用心學習、全力以赴,才可能築起事業的豐碑,實現人生的崇高價值!第一節怎樣消除考試恐懼心理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學習活動加速或減速地進行。我們需要積極、快樂的情緒,它是獲得學習成功的動力。
有些人遇到考試就恐懼害怕,心理極不穩定。其實考試就是將你知道的全部考出來,將自己不知道的全部查出來。考試的結果不與你的懼怕程度成正比,它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要相信自己的實力,每個人可以對自己說“我今天努力學習,成績又提高一步。”學會了自我鼓勵,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就能找到自信的支點,從而就能以良好的心理去除考試的恐懼。
1、認識考試恐懼原因
考試是對同學們一段時間學習成績的一個測驗。雖然這隻是一次測驗,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非常害怕考試,對考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那麼產生學生考試恐懼的原因有哪些呢?
(1)掌握不牢
平時成績過得去不等於考試沒問題。考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較多較難的題目,沒有紮實的基礎及較快的解題速度是辦不到的。
如果沒有做到心中有數是無法坦然麵對考試的,產生緊張是當然的。所以,學生應該捫心自問,平時有沒有紮實學習。
(2)動機超強
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過重,家庭、老師、集體、社會等,把每場考試看做生死攸關的大事;自己也把考試看得太重,過分的功利思想是造成考試焦慮的原因,如,渴望高分,拿獎學金。又如害怕重修或退學。
沒有正確看待考試的意義,考試是一種衡量教育教學的指標,分數的高低不是考試的目的。老師和家長往往曲解了考試和學習的關係,表現出對分數的一味追求,顯得急功近利。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使我們對考試期望過高,這勢必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分散精力去幻想考試的結果,使自己不能專注於考前的複習準備。
(3)外界幹擾
當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突然遇到新異或強烈的刺激,會使原來的思維活動受到抑製。如考場的嚴肅氣氛、監考人員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態度,父母的叮嚀:“你進這所學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價,這可是人生的關鍵一博,事關你個人的前途”這些都會給考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煩,情緒越加緊張,促成怯場。
老師和家長會通過排名次等方法刺激學生好好用功,可是沒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學生會因此產生焦慮,由於害怕考試的失敗而對考試產生恐懼。
(4)缺乏自信
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較懦弱,多次受過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懷疑,即使有把握的問題,也顯得猶豫不決,不敢相信自己。如果見到陌生題或難題更是誠惶誠恐,亂了方寸。
對以往考試不理想耿耿於懷,總擔心這次也考不好。這種擔心大大降低了大腦智能,不能有效的複習,使心裏更加不踏實。
如果孩子自尊心很強,會因為某次考試失利被老師、家長批評而產生心理陰影,從此對考試失去信心,甚至畏懼考試。
(5)過度興奮
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有一定的限度,為了防止大腦神經細胞過度受損,大腦會自動轉入抑製,阻止回憶活動。有些考生考前開夜車,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緊張,引起回憶反應暫時抑製,造成怯場。
考前沒有休息好,過度勞累。考試之前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開夜車是非常耗費體力的學習方法。有時候休息不夠也會導致考試時大腦疲勞、反應遲鈍,影響考試結果。
2、調控情緒的方法
學生麵臨人生的關鍵時刻,是盡全力拚博的年段,考試更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驗。要在這知識覆蓋麵廣,注重考查能力的選拔性考試中取勝,唯有全麵提高素質。
在打好知識基礎的同時,注重自我心理調節,以踏實準備這個不變,來應付高考複雜的多變。以良好的情緒投入下階段複習,從而提高複習效率,那麼應該怎樣來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呢?
(1)情感樂觀,思維活躍
有人說:情緒是思維的催化劑,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情緒的調節而顯示出更高的效應,人也會因此顯得更聰明、更能幹。積極的情緒可使人精神振奮、想象豐富、思維敏捷、富有信心。消極的情緒則使人感到學習枯燥無味、想象貧乏、思維遲鈍、心灰意懶。
兒童在情緒良好情況下平均智商為105,但在緊張狀態下卻降至91,兩者相差十分顯著。因而我們高高興興地學和愁眉苦臉地學,效果大不一樣。心情高興時,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產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願望,會感到大腦像海綿吸水一樣,比較容易把知識“吸”進去。而煩惱、焦慮、愁悶、恐懼時,會降低學習的願望和興趣,抑製思維活動,從而影響智力發展。
(2)適度焦慮,激發動機
有些同學因前階段的成績不理想而擔憂,害怕看到家長失望的目光,眼看離高考越來越近,心裏一點底兒也沒有,雖然天天挑燈夜戰至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質量不高,常做惡夢,第二天頭腦昏沉沉的。看來過重的學習負擔、心理壓力、家長和社會過高的期望已使這些同學的情緒處於過分焦慮狀態。
焦慮指對個人的自尊心構成威脅的情境產生的擔憂反應或反應傾向。其實學習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心理學試驗表明:焦慮水平與學習成績呈倒“U”形關係。
無焦慮或焦慮水平過低,學習無緊迫感,對什麼都無所謂,肯定學不好;而焦慮水平過高,人的精神極度緊張,又會影響正常的思維;隻有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的同學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變壓力為動力,學習效果最好。這就提醒我們要調控情緒,使之保持適度焦慮,客觀地認識自我,在學習中揚長避短,講究學習方法,為實現理想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進、拚博。
(3)積極暗示,挖掘潛能
消除過分焦慮可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總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憶中或滿腦子都在想我怎麼學不好、記不住時,情緒肯定低落、焦慮,且效率不高。因為這種心態不利於大腦正常發揮作用。
同學們要學會自我調節,當你坐在書桌前開始學習時,腦海中先浮現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畫麵一分鍾,並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試前我一定能複習好”、“我絕對有能力學習好”,然後充滿信心、精神振奮的投入學習,不妨試試,會有明顯的效果。
因為在我們每位同學的體內都有一顆成功的種子,也許有的還在休眠,快些把它喚醒,它會把你帶到成功的高峰。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於增強自信、排除焦慮,充分挖掘潛能,提高複習學習效率。
3、克服考試恐懼的要訣
焦慮情緒是影響考試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考試焦慮是一種負性情感狀態,能給人帶來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緒體驗。
過度的焦慮會使大腦處於抑製狀態,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記憶力的減退,嚴重幹擾邏輯思維的過程,影響水平的發揮。
(1)擇要複習
考前複習要有所側重,隻要檢查一下重點內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謂重點:一是老師明確指定和反複強調的重點內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經常出錯的地方。如確認這些方麵已沒有問題,就可以安下心來,並反複暗示自己“複習很充分,一定會考好的”。
此時,家長要留意觀察,如發現考生過於緊張,說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長要給予鼓勵,巧妙暗示考生,你一定會考好的。隻有讓考生在十分自信的競技狀態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2)睡眠充足
在有了信心之後,考試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試前夜以犧牲睡眠時間去複習,這是得不償失的。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仍看書複習到深夜,總覺得沒有把握,由於過於緊張和疲勞,影響了她第二天的考試,化學本來是弱項,考糟了,心裏更慌,晚上飯也沒吃,又疲倦地複習至深夜,加之家長不斷講:“這是人生的關鍵一博,可不能大意”。
種種壓力導致這位學生考前幾乎虛脫,嚴重地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臨考前夕,要盡情放鬆,看看花草散散步,減輕心理緊張度,聽聽音樂愉悅心情,打打球調劑大腦,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過多,精疲力竭。
同時家長要盡量為考生創造一種和諧、輕鬆、愉悅、安靜的家庭氛圍,不要用言語刺激考生,給予積極暗示:“你行,一定行!”讓考生充滿自信地步入考場,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準時用餐
要有充足的用餐時間,最好在考前一個半小時用餐完畢。否則會因過多血液用於消化係統,使大腦相對缺血,影響大腦功能的發揮。飯菜要清淡衛生,可選用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
(4)欣賞音樂
出門前10分鍾聽段歡快活潑的輕音樂,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躍思維。還可一麵欣賞音樂一麵檢查準考證、文具用品等是否帶全。
(5)適時到校
一般在考前20分鍾到達為宜。太早了,遇到偶發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極易破壞良好的心態。過遲,來不及安心定神,進入考試角色的心理準備時間太短,有可能導致整場考試在慌亂中度過,造成不必要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