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做偏科的科目時要細心,不要因為偏科就破罐破摔。
四是對偏的學科要繼續創造條件,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去追求,並在追求中不斷獲得成功,不斷鞏固興趣,不斷把興趣傾向轉化為誌向,同時也要提供一些機會,強化自己較弱學科的學習。第六節學會消除和緩解學習的壓力
隨著學習的功課越來越多,知識難度逐年加深,當今時代的中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在心中壓力過重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學習厭倦。對此。青少年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要善於用正常的心態正確對待,不要像虐待自己似的整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讓憂鬱和煩惱充斥自己的疲憊的心靈。
須知,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隻要我們學會對症下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了解學習壓力的原因
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求我們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因為隻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有過滑雪經曆的同學都有這樣的感受,滑雪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剛開始學滑雪時如果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會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可事實是如果你穿上滑雪板一下就滑下去結果肯定是從山頂滾到山下,摔很多跟頭,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
隻有反複練習怎麼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才叫學會滑雪了,才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隻要你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
學習也一樣,你隻有知道了何時放鬆自己,學會讓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停止,你才算會真正的學習。下麵,我們就來談談如何緩解我們的學習壓力。
(1)學習動機
學習壓力來源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將學習願望轉變為學習行為的心理動因,是發動和維持學習行為的內部力量。一般來說,學習願望是會經常產生的,但並不會立刻轉化為動機,隻有動機產生後,學習行為才會真正被激發。
心理學上大量實驗證明:學習效率與動機強度之間可以描繪成一條倒“U”型曲線,學習效率隨著動機強度的不斷增強而提高,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動機強度再增加,學習效率反而會下降,也就是說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學習的進行。
這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習上沒有壓力不行,壓力過大也不行”一個意思。因此,對於那些給自己壓力過大的同學,我們自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因為隻有保持一種積極而又平和的心態,我們才能健康成長,不僅僅包括我們的學習,還包括我們的人格。
(2)目標過高
設定的目標過高,理想與現實有差距。每個人都有理想,而每個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現實條件之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是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差距太大造成衝突,就容易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在目標的設定上要實事求是,過高過大的目標不僅類似於喊口號,對我們沒有現實意義,同時還會給我們造成過大壓力。
對於每次考試的結果,我們既要從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問題,同時又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了。相反我們要在現實的基礎上,製訂詳實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標計劃。要有長遠目標但重要的是大目標下的短期目標。
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麼,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然後是一個星期、一個月。而且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同喜歡和別人相比較起來,我們更重要的是需要學會和自己比,學會超越自己,一天進步一點點。
(3)缺乏信念
同一件事情對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是因為人的認知不同,而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大都來源於我們的錯誤認知,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講的。
事事從主觀願望出發,對某一事情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常喜歡用“必須”、“應該”等字眼。比如,某些同學對自己要求苛刻,告訴自己:這次考試我必須考全班前5名。如果這個目標切合自身實際倒也無妨,就怕目標過高或因為多方麵的原因未達到這個成績,就會嚴重受挫。
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或一味責備他人。比如一次考試失利,我們就認定自己不可以了,以後再也趕不上了等。一次考試就把你打敗了嗎?人生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等著你去麵對。
(4)外界影響
來自外界的不適當強化,也就是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麵的壓力。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校的升學指標以及對學生前途負責的責任心、社會的就業壓力等,這些都在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了極大壓力,如果得不到合理宣泄,我們的身心就會遭受極大損害。
2、認識學習壓力的表現
現在競爭特別激烈,當然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比較大,那就需要化壓力為動力,學習是要勞逸結合,要懂得技巧,不能死鑽牛角尖,放鬆自己,適當增加自己的業餘愛好,有時間多和同學們交流交流,這樣壓力就會消失的。
(1)情緒上
在情緒上會表現為容易沮喪低落,經常顯得不耐煩,暴躁、易怒;說話冷言冷語,對自己、他人的評價以及對事情的描述都有消極傾向;和家長關係緊張,對父母有抵觸情緒或經常與父母發生衝突等。
對老師傳授的知識不感興趣,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破壞課堂紀律,抄作業或不完成作業等;
(2)心理上
害怕考試,對考試表現出明顯的焦慮,考前過分緊張,睡不好覺,考試時腦子裏一片空白,平時會做的題都忘得一幹二淨,或發生病理反應;如頭暈、肚子疼、容易疲勞、沒有食欲等;
因為學習好,對自己總是有很高的要求,總想爭第一,稍有失誤就痛不欲生;因成績差而過分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經常為自己的成績或其他方麵的不足而苦惱,心理脆弱,有時會因此而離家出走或產生輕生念頭;
(3)學習上
學習成績並不好,但卻感覺自己一點兒學習壓力都沒有,說到做不到,也不知道怎麼學習,心理很煩。這是學習壓力過大的一種另類表現。
在學習上會表現為敷衍、厭煩監督、抱怨、對自己學業過分苛責、對自己沒信心等,在考試時會表現出焦慮不安、考前失眠等。
(4)生活上
在生活上會表現為食量大增或很久食欲不振;睡眠質量較差,經常失眠;經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有時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生理反應;已經有較長時間沒參加喜愛的體育活動等。
和家長關係緊張,特別厭煩家長督促檢查自己的學習,不願意和家長討論有關學習的事,對家長提出的成績及排名要求非常反感並表現出強烈的反抗。
3、克服學習壓力的方法
人類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學習,因此來說,青年應該以輕鬆的心情來麵對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快樂。不要把學習看成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我們可以發現學習中其實存在著很多的樂趣,能否把學習作為一種需求,一種享受,取決於我們的態度。那麼應該怎麼樣去減壓,下麵來介紹幾種方法:
(1)呼吸法
呼吸並不隻有維持生命的作用,吐納之法還可以清新頭腦,熨平紛亂的思緒。所以當你因壓力太大而心跳加快時,不妨試著放鬆身心,做幾個深呼吸。
(2)“逃離”法
離開令你緊張的是非之地。站起來,走出教室,到走廊或戶外去,換換環境,呼吸點新鮮空氣,用幾分鍾的停頓整理一下思路。
(3)暴力減壓法
隨身攜帶一個網球、小橡皮球或是什麼別的,遇到壓力過大需要宣泄的時候就偷偷地擠一擠、捏一捏,把你心中的壓力擠出去。
(4)寫作減壓法
“把煩惱寫出來”,用一張紙、一支筆,將你的壓力體驗,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你會感到情緒漸漸穩定下來。
(5)香精水療法
在洗澡水裏加入薰衣草、玫瑰、香水、天竺葵等具有鎮靜身心作用的芳香精油,有助於舒緩壓力。水的溫度、水流的壓力、浮力和氣泡群相互撞擊能按摩肌肉,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6)顏色減壓法
對付壓力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讓自己多接近令人平靜的顏色,例如:綠色和藍色。這些顏色可以用在你穿的衣服,以及你家的牆壁或擺設上。麵對壓力期間,避免紅色,因為它會讓情緒更加低沉。
(7)冥想法
印度瑜伽功經常運用冥想使人達到一種精神境界。找個舒服的姿勢坐下來,徹底放鬆自己,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剛開始你也許無法把注意力集中於呼吸上,而會隨意地思想,沒關係,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見到成效。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發生困難大多數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習壓力大已經明顯表現出病態心理和行為的孩子要積極求教於心理谘詢和治療機構。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對你的學習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那麼就試著學會在學習中尋找到快樂,那麼,應該如何找到快樂呢?
想要在學習在收獲快樂,首先就應該培養自己濃厚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會主動去學習。隻有讓我們快樂的事情,我們才會產生興趣。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未知的東西,是發現的快樂;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便是收獲的快樂。
此外,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時興起或者半途而廢都不可能會有收獲。所以,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堅持而形成自然的過程。積水成淵,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會取得可人的學習成果。
或許你以前不喜歡學習,上小學時經常逃學曠課,天天以書筆為仇,以學習為敵。但當你捧著獎狀回家,看到父母臉上的燦爛笑容,聽到父母的誇讚時,當你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時,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感覺會讓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你會感覺到學習是件多麼快樂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漸漸喜歡上學習,因為你越來越體會到學習中所蘊藏著的快樂。第七節從落榜的陰影中走出
麵對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過後,有人金榜題名,有人名落孫山,這是必然而又正常的事情。金榜題名固然可喜,但名落深山也不必太沮喪。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不要因落榜而背上過於沉重的精神包袱。
須知失敗不可怕,大不了從頭再來而已,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試想,如此多的人落榜遠不止你一人,你又何苦如此自責、沮喪呢!對於落榜,逃避、痛苦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隻有正視失敗,勇敢地麵對,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走出心理的深淵。
1、了解落榜後常見心理
青少年落榜需要社會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也就是給他們溫暖,理智地分析,使他們以平和的心態麵對落榜。
可是對青少年來講,在這個時候奢侈父母的愛簡直比登山還要難。考試成績一出來,父母們管不住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埋怨、苦水都撒在考生身上,直至逼考生做出極端的事才後悔莫及。考生落榜,這對他們自身來說就是一個心理打擊,也是青春路上必嚐的“苦果”之一。
(1)懊惱
產生這種心理的考生一般是那些平時成績不錯,自信心強,認為金榜題名是預料中的事。然而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成績平平的同學卻意外地考取了,心裏更恨自己當時疏忽大意。失落與困惑的心理油然而生,常常唉聲歎氣。
(2)失寵
在麵臨長期的升學競爭中,為了保證考生進入一所好的學校,家長可以說是想盡一切辦法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考生全方位的服務,家長對他們寵愛有加,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對於他們的要求,家長幾乎是有求必應。
在學校,老師也把每個學生當成大學的希望種子來培養。為了一致的目標,家長、老師和學生三位一體,共同拚搏。然而,有些同學在高考中落榜了,家長失望了,老師也失望了。特別是家裏,原來給予考生的一切待遇也隨之消失了,有些家長還埋怨孩子。麵對這種變化,落榜生心裏充滿了失寵感,進而產生苦悶、失意的心理。
(3)自卑
在緊張的複習迎考過程中,有不少考生,特別是城鎮市區的考生和平時成績比較好的考生,他們把競爭成敗看得很重,對他們的前途充滿了信心。而高考錄取分數線一公布,榜上無名的殘酷現實使不少考生突然發現落榜已成為自己生活的現實,自己已經成為世人眼中的失敗者,自尊心受損。
高考前與同學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也隨之消失,不思進取之心也漸漸滋生,麵對那些“天之驕子”的昔日同學,他們感到高不可攀,自信心漸失,困惑焦慮不堪,自卑感油然而生。
(4)內疚
在求學路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費盡了心血,精心為孩子設計營養食譜,不分嚴寒酷暑接送孩子晚自習,為孩子請家教等。而老師也為了學生的前途,幾年如一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家長老師所做的一切,使高中畢業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他們更加努力學習,以報答父母和老師。
大學不是每個考生都能順利跨進去的,被淘汰的這些學生,尤其是農村落榜生,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差的考生更甚,想起父母每日勞作,節衣縮食來供自己上學,就是希望自己能有出息,而到頭來卻辜負了他們的一片期望,感到內心十分內疚,感到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家長,從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5)孤獨
在長達10多年的求學生涯中,學生通過勤奮努力,掌握了許多的書本知識,因此而失掉了許多人際交往的機會,身處學校並未發現有何難處。
然而一旦落榜,就是要麵對家長、老師之外的許多人和事,由於文化素質的差異,使他們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與人交往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生活習慣都有別於他人,這都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孤獨心理也由此產生。
麵對考生的榜上無名,許多學生會或多或少的產生各種心態問題,考後的心態是否能調整好對他們今後的出路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考生麵臨著的不僅僅隻是考試,還是父母的期望、同齡人的競爭,對他們造成的過分壓力已遠遠超過了考試的真正內涵。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親朋好友的鼓勵、老師的引導,除此之外,就是自身對“波折”的真正理解。
2、走出落榜的心理陰影
青年人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一個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上什麼打擊呢?它隻不過是你青春路上的一片小插曲而已。既然落榜已成事實,不必再為此沮喪、懊惱,沉湎於痛苦之中。適當的宣泄落榜帶來的情緒,有助於緩解緊張、焦慮的心情,以減輕精神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