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種情況時,與其讓自己整天悶悶不樂,不如與知己、長輩等一吐心中的不快,還可以大哭一場。也可以去外地旅遊或從事自己喜好的活動,使高考落榜的煩躁心情在環境的變換中得以好轉。
(1)敢於直麵現實
每年都有百餘萬的考生落榜,也就是說他們和你一樣不能進入大學校門,如此沮喪、無節製地自我責備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隻有勇敢地麵對現實,才有可能擺脫落榜的陰影,走出心理的深淵。
同時,也要正確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考試成績,不抱不切實際的希望和企求,不把幻想當現實,早就應該有考上和落榜兩種思想準備,這樣想,就會減輕落榜以後對心理的刺激。
(2)正確評價自己
培養自覺的全麵性學會全麵、辯證地看問題。既學會全麵地看待事物,又要客觀地評價自己。不僅要看到陰暗麵,而且要常看到光明麵。
當自己身處挫折中時,不要成為不良情緒的奴隸,要善於用意誌控製自己向積極的方向思考。
(3)減輕心理壓力
對悲觀情緒宣泄是一中減輕負擔的有效方法。落榜者心理壓力是由情緒緊張波動造成的,因而恰當的宣泄有緩解精神壓力的功效。
要找個合適的時間、地點、對象,向朋友、師長傾訴衷腸,如果想哭,就放聲大哭一場,或者幹脆把苦惱、憤恨統統寫在紙上,然後撕個粉碎。家長、親友都要理解,支持他發泄完不良情緒,就自然平靜下來
(4)更好交流思想
落榜以後,考生如果感到心情壓抑,可以找家裏人或親朋好友把傷腦筋的事向他們訴說一通,也可以對親友、家長談出心中的不快,把內心的壓抑,不滿和隱痛釋放出來,以減輕思想負擔,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5)盡快走出陰影
積極暗示的含義是:倘若你總是貶低自己,罵自己無能,再看看鏡子中自己的憔悴麵容,會越發地責備自己。
這時候,應該放鬆微笑,勇於承認現狀,每天從睜眼開始就對自己說: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錯。還可以把“勝人者智,自勝者強”等能激勵自己的話貼在醒目位置上,使自己振作起來。
(6)學會尋求安慰
很多考生認為許多年來,父母對自己寄予厚望,最後榜上無名,感到愧對父母親人,產生負疚感。總感到自己是最笨的,或最冤的,生怕別人看不起。其實不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安慰的不隻是你自己,還有許許多多,包括你的同學。他們同樣心理壓力很大,需要得到關心。你如主動與他們交流,與同學通通電話,發發短信,安慰他們,同樣,你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安慰。
(7)要轉移注意力
不要對挫折耿耿於懷,因為你越注意就會越強化這種感受。這時,最好找一件你最歡的事情去做,如約幾位相好的同學、知己和親人到郊區、公園、名勝古跡盡情的遊玩一趟。或者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如打球、釣魚等。如果有條件最好能讓落榜者外出旅遊散心。
當你被曲折的故事、優美的樂曲所吸引,為大自然的美麗而陶醉,或為同學們的歡樂交談興奮時,你會忘記憂愁。因為時過境遷,你的心情自然會風平浪靜。
(8)製造愉快心境
一個人一生會遇到想象不到的艱難困苦和挫折,平時,就應培養寬闊的胸懷,熱愛生活的情趣,增加一點幽默感。一旦遇到挫折,你的盡管心事重重,卻不言於表。
當然,這是人生長期目標,不能一蹴而就。當前,最需要的就是尋找一種使自己愉快的心境。去旅遊、登高望遠,敞開胸懷;去學一種樂器,在學習中忘卻不快,增添自信與充實生活。通過培養幽默感,形成輕鬆愉快的心境。
(9)培養生活情操
抑鬱的心理會使人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於動手做事,心態就越難調節。所以你不妨列出一個學習、工作、生活的日程表,比如,平時都是家長照顧自己,不妨利用這段休息時間,幫助家長做點事情。無論大事小事均在其中,並認真去做。一旦成功地做完一項,就自然產生一種成就感,心裏就會塌實許多。此外,按照正常的生物鍾去工作,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10)重塑人生信心
培養意誌力是對付挫折的一種有效防衛機製。意誌越堅強,就越能增強抵禦能力,勇敢地重塑人生信心。不少考生受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影響,把考場上的競爭看做人生競爭的全部,認為落榜就是自己素質低、沒本事,就意味著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會有什麼建樹,從而產生自卑。
要把落榜當做對自己的一次考驗,要努力使自己振作起來,以必勝的信心和勇氣迎接的挑戰的壓力。高考落榜生要不怕吃苦。經得起更加嚴峻的考驗。在當前市場經濟競爭中,學會用自己的高中文化本領參加適當的工作,邊工作邊學習,或者先參加工作,再報考成人高考。總之,我們雖然落榜了,但我們前麵還有五彩繽紛的希望。
落榜生產生心理問題,是因為考生的目標和結果產生了衝突,從而誘發了挫折感。落榜者應有意識地控製自己波動的情緒,以樂觀、堅強的積極態度去麵對落榜,使自身的心態保持平衡。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以一種自信、堅強、樂觀的精神麵貌麵對生活,有助於正視挫折與失敗,有助於失敗者及時調整心態、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
貼心小提示
作為考生的新朋友特別提醒:盡管高考落榜生在經曆了落榜後的複雜思想鬥爭後,有相當部分的孩子們會抬起頭,挺起胸,敢於以平穩的心態,嶄新的風貌去迎接新的挑戰,但是,也還會有不少的考生總走不出落榜上有名陰影的籠罩。為此我們為落榜生調整心態提供了幾種方法:
一是學會合理宣泄,向你的親朋好友、師長訴說、表達自己的苦悶,使情感得到抒發,內心的能量得到釋放,心理上獲得平靜。
二是可以寫日記,將內心的不悅傾吐在字裏行間。有一種更痛快的方法,就是向大自然宣泄、麵向大自然將沮喪的情緒釋放到大自然中去。
三是學會心理調節,轉移注意力,不要總是想著高考這件事情,通過做其它有益的事情來穩定情緒。找一些你最喜歡的事情去做,你就會忘記憂愁和煩惱。
四是學會自我激勵,在人生的旅途上壞事有可能引起好的結果,落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所以有人說落榜對強者是逗號,對弱者是句號不無道理。
五是正確評價自己,學會全麵地看待事物、評價自己,是戰勝失敗、挫折的重要法寶。不僅要敢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而且要善待自我,愛惜生命;不僅要看到事物的陰暗麵,而且還要看到光明麵。高考落榜不一定是壞事,隻要你樹立信心,在高考年齡放寬的條件下,來年再考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第八節正確克服考前焦慮問題
考前焦慮是許多考生考前都出現過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由應考情景引起,主要表現為緊張、憂慮、不安、煩躁等心理情緒。如果這些情緒不注意引導,就可能會出現自信缺乏、行動刻板、記憶受阻、思維呆滯等現象。對此不僅影響考試,而且
對自己的心理方麵也會產生很大打擊。所以青少年要注重這一問題的調適。
1、了解考前焦慮的原因
考前焦慮症一般是指在考試前所發生的一種過度的精神緊張狀態,它可以阻抑考生的認知活動,影響軀體功能。考試焦慮症是因為擔心考試受挫而引起的一種心理問題。
考前焦慮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壓力過大
主要來源於父母親,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自身所設定的目標。
(2)不良認知
看到別的同學晚上在“開夜車”,自己不看書,擔心成績不如別人,因此產生焦慮;大部分學生還會認為“運動會浪費看書的時間”,從而減少了運動或幾乎不運動。
(3)消極應對
當碰到問題時,經常會抱怨、表達自己焦慮的情緒,或者采取逃避的態度。
(4)素質因素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形成了不同於他人的人格特點,其中很重要的幾點就包括我們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情緒反應的快慢強弱。
在認知上對自己期望過高,力求達到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既定目標,在情緒上反應敏感,對外界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不足,在行為上又過於內向和行為孤僻的學生,在考試(特別是高考、中考)壓力下更易出現焦慮症。
考試不僅是智力與知識的競爭,同時也是心理素質的較量,前者是硬件,後者是軟件,兩者同等重要,平時通過努力獲得紮實的知識積累,再加上臨陣時的穩定心態,是打好高考、中考之戰必要的硬件和軟件。
人體在緊張和恐懼時,身體內的應激反應會使腎上腺素分泌高於正常狀態,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分泌的腎上腺素可以維持人的興奮性,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甚至在有些時候還可能促使學生應試時的超水平發揮,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急中生智”。因此,對考前的適度緊張,不必過分在意,應把它看做一種正常現象。
2、認識考前焦慮表現
每個人的素質因素不一樣,再加上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中外界影響因素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也有別於他人,不同的人可能適合做不同的事。隻要我們努力了,考出我們平時的成績就是勝利,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
有些考生對自己實力把握不清晰,訂立了過高的目標,那麼一旦受到挫折,就會自我質疑,喪失自信心,從而一方麵可能導致考前焦慮恐慌,另一方麵可能會讓考生製訂更加不合理的期望與計劃,超負荷運轉,造成身體上的損害。
(1)情緒症狀
如焦慮、煩躁、緊張、易怒、心神不定,或抑鬱悲觀。這是大多數考生出現的主要症狀,甚至有的家長也有類似症狀。
(2)軀體症狀
如頭昏頭痛,心慌心悸,腹痛,食欲下降,大便不規律,失眠,感到學習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其中大多數考生都感到疲倦,體力和腦力不足,迫切希望在這關鍵時刻能達到巔峰狀態,高效率的學習。
缺乏自信、行動刻板、記憶受損、思想呆滯,軀體上還會表現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麵色發白、冒汗、呼吸加快、大小便頻繁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現在坐立不安、精神崩潰等症狀。
(3)行為症狀
如不願上學,懶於梳理,對父母發脾氣,逃避與人交往等,這類屬外顯的行為症狀。
3、克服考前焦慮的辦法
考前焦慮症的表現無疑會影響學生的複習和發揮,並且還有可能威脅到他們的心理健康,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克服考前焦慮症呢?心理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正確定位
將自己定位在比較客觀的位置上。如果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相差太遠會挫傷自信心,產生自卑,導致厭學情緒。將過程與結果分離,即注重奮鬥過程,淡化考試結果。隻有丟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才能出奇製勝。
(2)學會傾訴
“與朋友一次促膝談心,勝過10劑良藥。”當焦慮不安時,可以找親朋好友交談,傾訴煩惱,特別是與同學交談,大家有同樣的感受,也許他不能幫你解決任何問題,但你可以得到心理壓力的釋放機會。
也可以通過書寫或繪畫的方式,把自己的壓力寫出來或畫出來,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3)轉移視線
學會適當娛樂,如看書、看電影、參加體育活動、參加社交活動及唱歌、聽音樂等,這樣可轉移注意力,減輕心理壓力,使人的精神有效放鬆。
遭受考前焦慮困擾時,可通過吃大餐,聽音樂等獎賞自己的方法,切斷考試與焦慮之間的聯結;情況嚴重,可向專職心理醫師尋求幫助,借助心理谘詢緩解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曾有過嚴重考試焦慮的考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心得安或安定類藥,但必須提前用藥以了解藥物的敏感性和副反應。
(4)學會放鬆
有兩種放鬆方法:一是深呼吸,放鬆呼吸就是要使呼吸變得更緩慢、更深入、更均勻。深深地吸一口氣,停頓一兩秒鍾,再慢慢地呼出來,使呼吸每分鍾減至7次至10次。放鬆呼吸能有效的調節心理緊張情緒;二是肌肉放鬆訓練:從手臂開始,再按頭部、頸部、胸部、肩部、腹部、臀部、大小腿、腳趾肌肉的順序,交替收縮、放鬆骨骼肌肉,仔細體驗肌肉收縮時的緊張感和放鬆時的溫暖感覺,這樣每天在學習之餘練習幾遍,能有效地緩解緊張。
(5)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焦慮。每天打扮成自己喜歡的裝束,並在空閑時間以簡短積極的句子反複在心中默念,如“我行,我自信”、“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心情。
(6)熟悉環境
預先熟悉考場環境,進出考場與同學同行,穿上充滿自信的服裝都可以減輕考試焦慮,考試中切忌頻頻看表,考後不宜與他人對答案。
上述幾條方法是針對有考前焦慮表現的學生自身調節提出的,臨考前,不少考生緊張焦慮,家長不可受子女情緒的感染而盲目地同悲同樂,不要被子女的情緒控製自身情緒,而應注意隨時調整考生的心態。
總之,考生要正視自己的水平,以平常心態麵對高考。考生應以自身或相當水平的同學為參照對象,隨時肯定自己的進步,滿意於自己的變化。相信每天哪怕進步一點點,考試時會有相應的回報,要以一顆平常心態麵對考試。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有考前恐懼的心理,不妨試試我們為考生量身準備的兩點考前去除焦慮的小辦法:
一是去除雜念,細心準備,眼下需要找出學科失分的原因,加強複習,細心準備是強化自信心的重要舉措。隻有在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之後,揚長避短,爭取下次的月考或模擬考考出應有的水平,由此而獲得的自信才是健康、有益的。
二是放鬆身心,尋找樂趣,當情緒極度差時,比如回家情不自禁要哭,可以采取放鬆療法、音樂療法,使其轉移注意力,與父母一起散散步,打打羽毛球,達到放鬆身心,減緩壓力的目的。
同時告之:學習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內容,有張有弛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適當的調節,有一顆敏感的心善於尋找和發現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