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貼心小提示(2 / 3)

對自我評價過高的人往往還有自卑的一麵。當自卑的那一麵出現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感到自己是最可憐的人,非常無力、無助,這也是由於沒有正確認識自己造成的。

2、認識眼高手低的表現

(1)過分自負

大學生眼高手低一般表現為過分自負,即對自己的評價高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具有不切實際的擇業期望值與自我評價。在擇業期間表現為:把待遇是否優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寬敞等作為選擇標準,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不願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

(2)沒有定位

青年朋友們的眼高手低現象的表現還在於,沒有自己的職業定位,一味追求熱門職業或熱門行業。盲目攀比,往往和同專業或同年齡段的同學相比較,如:進外企,工資,福利等,並且對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沒有理性的分析,職業技能偏弱,但工作的期望缺很高,薪資要求不合理。

沒有自己定位的青年朋友們往往不夠務實,非常看重企業外在的光華,如上班地點、工作環境、外企等。求職中很計較企業能給予的東西,如薪資待遇,但工作中卻不敢承擔責任。

(3)過於自信

青年們表現出過於自信,急於成功,頻繁跳槽。當問起跳槽原因時,總是這企業不規範,那家企業不正規或沒有發展空間,不能找自身的原因。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突出的能力和資源,而急於創業。由於缺少社會閱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

造成目前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的問題,學生的父母、我國的教育機構和整個社會也是有責任。而大學生“眼高手低”問題對家庭、社會和他本人的危害都很大,直接會導致學生在職場上競爭力下降、職業發展走下破路、缺乏健康的職業心理、甚至影響家庭的建立和家庭的和諧等。

3、克服眼高手低的方法

不切實際,眼高手低是職場大忌。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種人,而且常常是新人,他們一進公司,就非常“眼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會提出一些激情衝天,大而無當、不切實際的計劃。結果證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敗告終。打仗要一場一場地打,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還是要從地上出發。

(1)正確看待自己

青年朋友們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並且尋找自己的長處。然後,讓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這是最基本的獲得自信的條件。獲得自信,要先獲得滿足感,讓自己覺的自己很行,這是最基本的。因此,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長處,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要多做,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品嚐到成功時的滿足感,那麼你才建立起自信。如果總認為自己不行,而什麼都不去做,什麼都不敢去做。就會變的越不自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要從小事做起

青年們要培養做小事的心態,把小事做漂亮、做精致的心態。世界上再難的事情,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細小的具體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須把分解後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開始做起,隻有從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終成功,不做一的人,永遠做不成二,也永遠不會成功,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眼高手低”的青年們大多過於關注自己的能力,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許,但關注別人感情的能力往往較差,從這一點入手也是比較可行的辦法。比如,可以學習傾聽同事的談話,參與討論,但注意不要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眼高手低的朋友們也不妨客觀的總結工作失敗的原因,那樣會對於未來的工作非常有幫助,既不要將失敗全部歸結於自己,更不要講責任全部推給他人或客觀條件。學會客觀地分析失敗,也能幫助自己找回真正的自我。有的時候承認自我的渺小是需要勇氣的。

貼心小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在求職時念念不忘高位、高薪,並且對自己說:“英雄需有用武之地”,然而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就會對自己說:“如此枯燥、單調的工作,如此毫無前途的就業就不值得自己付出心血”!當他們遭遇困難時,通常會說:“這樣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漸漸地,他們開始輕視自己的工作,開始厭倦生活。

一是學會調整心態,那些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無不是在簡單的工作和低微的職位上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他們總能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中找到個人成長的支點,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與偉大。

二是發現工作樂趣,年輕人應該像哥倫布一樣,努力去發現自己的新大陸,沉湎於過去或者深陷於對未來的空想是沒有前途的。你正在從事的職業和手邊的工作,是你成功之花的土壤,隻有將這些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正確、更專注,才有可能將尋常變成非凡。

三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年輕人心目中要有遠大的理想,但在實際生活中又必須腳踏實地,衡量自己的實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第八節摒棄自暴自棄的心理

自暴自棄就是指悲觀失望,不求進取,心灰意冷,自甘墮落的一種厭世情緒。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青年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但自我控製能力不強,缺乏堅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生活中一旦受挫或失敗,容易自暴自棄,喪失信心。所以一定要注意摒棄這種心理。

1、認識自暴自棄心理的原因

自暴自棄心理源於外部環境,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從外部環境來講,如果個體與環境不協調,有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心理。

(1)行為規範的影響

行為規範是調節、約束個體行為的行為準則。如果行為規範太多,過於嚴厲,或者規範與個體的接受程度差距甚遠,個體極易產生壓抑感。例如,有些社會對婦女有許多清規戒律;有些家長過分地管教孩子;有些單位與部門對下屬有過高的要求,都會使之產生壓抑心理。

(2)工作生活壓力

人活於世必然要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等實踐活動,若這種實踐與人的能力相適應,個體就能取得預想的成績,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實踐任務,或者長期超負荷地工作、學習、生活,不堪重負,個體就可能感到痛苦與壓抑。如有的學生麵對繁重的學習負擔,成績下降,就會感到壓抑消沉。

(3)緊張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納。親密的人際關係能增強人的自信心,滿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緊張的人際關係使人的精神與社會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個人的誌向處處受挫,或"懷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會產生孤獨無援的感覺。結果可能導致個體采取逃避現實的行為。

(4)個體條件較差

如生來長得醜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譏諷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極評價中,個體極易產生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壓力為動力,有些則可能感到壓抑和痛苦,變得自我封閉或自暴自棄。

(5)會產生壓抑感

氣質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按心理學上的說法,人有四種典型氣質即膽質汁、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根據氣質的特點屬抑鬱質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點,對同一事物,他們的壓抑感可能比其它氣質的人更明顯。

性格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將它表現出來;內向性格的人則常常把感情壓抑在內心,其中消極的情感會轉化為壓抑感。可見調整改造個人的性格、氣質對克服壓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2、調適自暴自棄心理的方法

當青年人過高的期望不能實現時,往往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對前途悲觀失望,這是很危險的因素。一個人的快樂,並非來自於他擁有得多,而是他計較得少,舍棄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那麼應該怎樣來麵對自暴自棄的自我調適呢?

(1)正確麵對現實

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係統組成的大係統;社會有光明,也有陰暗麵;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實際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待遇上的差距。人與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2)正確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麵去尋找原因。“勤能補拙”,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隻要積極有為,長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