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衛——猶太國締造者(1 / 3)

2.大衛——猶太國締造者

他是猶太以色列國王,也是撲克牌中的黑桃K,他還是一位偉大的勇士,他成功地完成了以色列各支派的統一大業,創建了第一個猶太國家,這在整個猶太民族史上是無與倫比的。

出生時的猶太

公元前1237年,在即將進人迦南之時,年老體衰的摩西在莫阿布的尼泊山去世。此後,率領希伯來人重返上帝應許之地——湖南——的重任落在了約書亞的肩上。

希伯來人進入迦南後,為爭奪土地,同當地的迪南人進行了多次戰鬥。渡過約旦河後,約書亞隨即向耶利哥城發起了進攻。耶利哥是從東向西進人跡南的必經之地。約書亞率軍在圍攻了7天之後,從四麵八方衝入城去,把城中男女老少,連同牛羊牲畜全都用刀殺死。最後,眾人用火將耶利哥城焚為灰燼,隻有金子、銀子、銅和鐵製器皿保存下來,放在了聖殿的財庫中。從此耶利哥成為一片廢墟。

此後,約書亞又憑藉對鄰邦發動三次閃電式的戰役,逐漸占領了中部和南部及北部的廣大地區,進而征服了幾乎整個速南。他們與當地達南人混居交融,住在跡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娶他們的女兒為妻,同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

摩西和約書亞之後,以色列民族中再沒有出現一個能與他們倆相提並論的領袖,以色列民族從此進人混亂分裂的士師時期。每個部落由一名士師領導,他既是部落的行政領袖、宗教祭司,又是民事糾紛的裁決人、對外征戰的統帥,集軍、政、教、法權為一身。

在漫長的士師時期,由於沒有強有力的統一領袖,以色列各宗族之間不斷出現爭執、糾紛,他們爭疆界,爭權勢;另一方麵,以色列人的外部威脅仍然存在——在以色列各支派的土地上和周圍有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和一切迦南人、西頓人等,他們成為以色列人“肋下的荊棘”。

被以色列人打敗的跡南人伺機東山再起,尚未被以色列人征服的耶路撒冷、迪薩、伊礬倫等城邦,以及居住在山區、平原的其他民族,也無時不在威脅著以色列人的生存。以色列各宗族仿佛是分散在迪南人汪洋大海中的一群孤島,被周圍的海洋浸蝕著,衝擊著。

以色列人是來自沙漠的人,他們定居較晚,文明不如逆南人發達,定居湖南後,他們從沙南人那裏學會了耕作土地,也學會了對各種農業保護神的崇拜,如巴力、亞斯他錄和當地其他神靈。它們是專門司風調雨順、作物豐收、避禍消災的神,以色列人慢慢地也對這些神靈頂禮膜拜。以色列人還與當地人通婚,娶他們的女子為妻,又把自己的女子嫁給他們作妻子。

沒過多久,以色列各宗族一個個都先後淪於迦南人的壓迫之下,他們在敵人的重軛之下痛苦地呻吟。於是,以色列人中不斷產生英雄——士師,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們救出苦海。

第一位士師是猶大支派的俄陀聶。那時候,住在迦南南部的以色列各宗族被米所波大米(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利薩田所征服,過了8年奴役生活。俄陀聶領導受奴役的以色列人浴血奮戰,打敗了古珊利薩田的殖民軍,把同胞解放出來。俄陀聶後來擔任以色列士師,40年內國泰民安。

俄陀聶死後,摩押王伊礬倫聯合亞們人和亞瑪力人強占了以色列人的土地,強迫以色列人交稅納貢,事奉他們18年。便雅憫支派的以笏承擔起拯救以色列的重任。

經過浴血奮戰,以色列人共殲滅摩押人近萬人,獲得了解放。以笏擔任以色列士師80年,其間國中安泰。

以笏死後,夏瑣王耶賓殘酷地壓迫以色列人20年。女英雄底波拉憑借自己的威望,領導以色列人起義。經過浴血奮戰,底波拉把以色列人從異族統治中解放出來。在她的領導下,以色列民族享受了40年的升平時光。

底波拉之後,米甸人人侵迦南,基甸作土師,以色列有40年的太平時光。

公元前1110年,亞比米勒在示劍作王。耶弗他之後有伯利恒人以比讚擔任以色列的士師7年;以比讚之後又有西布倫人以倫擔任以色列士師10年;以倫之後還有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擔任以色列士師8年。

押頓死後,即在土師時代末期,來自愛琴海諸島和從亞細亞沿岸的“海上民族”非利士人崛起。非利土人擁有較高的物質文明,悍勇善戰,逐漸接製了迦南的地中海東岸地區。

非利士人崛起後,猶太人與非利士人征戰不斷。與非利士人相鄰的但部落首當其衝。該部落士師參孫單槍匹馬地與非利士人戰鬥,並一度止住了後者的進攻。但參孫最後還是被非利士人抓住,並被弄瞎了眼睛。

希伯來人受士師統治約200年,但沒有一位上師可以稱為全體希伯來人的領袖,因為當時的希伯來人尚未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體,諸部落各自為政,你爭我奪,戰事連續不斷。但在士師時代末期,一些部落間已有宗教聯盟。他們選擇示羅為共同的宗教中心,耶和華的約櫃也保存在這裏。

在約公元前1050年的亞弗戰役中,非利士人在以便以謝打敗由眾部落組成聯軍的希伯來人。隨軍攜帶的存放耶和華約法的約櫃也旁落。

外部壓迫所造成的民族危機使希伯來人的民族意識急劇增長,要求建立他們自己的統一民族國家,由一位眾民臣服的君主來統領他們。

公元前1035年,撒姆耳作士師和先知,希伯來人向撒母耳請求:“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帥我們,為我們爭戰廣

賢明的大士師撒母耳根據民意決定建立一個以色列統一王國,並選中便雅們農人掃羅為王。在希伯來人曆史上出現了最早的猶太人國家——希伯來王國,掃羅成為猶太民族中的第一位國王。

健壯俊美的掃羅善長軍事,即位之初就以自己的便雅憫部落士兵組成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精銳之師,在密抹戰役中取得了對非利士人的勝利。將後者趕出了便雅憫和以法蓮地區,隨後又向周鄰的摩押人、亞們人、亞庫利人等速南人部落發動多次征伐,戰果累累。

掃羅學識淺薄,缺乏政治建樹,他眼光短淺地選擇了其家鄉的基比亞作為國都,僅僅采取征稅和宣布土地為王權所有等十分有限的君主集權措施。各部落依然處於分立狀態,王權隻在京城周圍一帶發揮微弱的效力。

掃羅這位草莽英雄隻能是一位過渡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掃羅可以說是士師時代的古老部落組織和完善的大衛君主政體之間的聯係人。

當然,也正是因為掃羅的能力欠缺,大衛才獲得了登上曆史舞台的機會。於是,在這這情況下,猶太國的締造者應運而生了。

初立戰功

撤母耳一直堅持要掃羅絕對地、毋庸置疑地服從耶和華的意誌,而這對於一個喜歡自由行動且又執掌了以色列政權的年輕人來說,是難於做到的。年輕人的任性加人類固有的享樂性使得他不願事事循規蹈矩。

不久,矛盾發生了。在一次戰後,掃羅決定適當獎勵軍隊,所以他把牛羊悄悄留下來,而沒有按常規上交給祭司。而更為糟糕的是,他沒有把俘虜亞甲王殺掉,而依照當時的猶太法律,應當殺死所有俘虜。

麵對撤母耳的責問,掃羅沒有仟海,而是多方辯解,這更加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不久,撒母耳回到拉瑪瑣非,至死未同掃羅見麵。但他放出風聲說,他不該立掃羅為王;耶和華後悔立掃羅為王。

此時,撒母耳開始隱秘地物色新的國王人選。要立新王,輿論先行,但也懾於掃羅的軍權,不敢冒然行事。他四處查訪,十分小心謹慎地,不敢讓掃羅知道。

撒母耳查問了幾個年輕人的情況,有人向他提到一個名叫大衛的人,是住在伯利恒的耶西的兒子,路得與波阿斯的曾孫。這孩子是一個羊棺,在本村以勇敢著稱。有一次,一頭獅子攻擊他的羊群;另一次,一頭熊攻擊他的羊群,但兩次都是大衛獨立殺死了猛獸,救出了羊群。另外,他還能歌善舞,豎琴也彈得不錯。在他長日孤單放羊的時候,常常自己編詞,自己作曲,自己演唱。他所創作的“詩篇”非常有名,四麵八方的人都來聽他唱。

於是,撒母耳來到伯利恒尋訪大衛。在耶西家中,他見到了剛剛牧羊歸來的大衛。撒母耳見他紅光滿麵、眉清目秀、容貌俊美,果然與人們所說的差不多,於是就表示願立他為王。

撒母耳按宗教儀式,用角裏的膏油,膏了大衛。從這日起,以色列的人民都聽說了大衛的故事,認為選這樣一位勇敢的人為王實為全民族之福。

這時掃羅正在基比亞加緊構築城堡,但是在軍營裏,在大街上,掃羅隨便一留神就可以聽見人們在議論耶和華另立新王。掃羅王陷入非議和敵意之中。

掃羅成了是非的中心,受到各種有意無意的中傷,他內心極其苦悶,整天鬱鬱寡歡,日不思食,夜不成眠,臉無血色,就連心腹臣仆也以為他真魂出竅,惡魔附體。

醫治這種疾病的最好藥方莫過於掃羅一直想除掉大衛,一名近臣替他在士兵中打聽音樂人才的事,有一位少年告訴他:“伯利恒城中有一個少年,是我的好朋友,他很會彈琴。”掃羅就差遣使者到伯利恒,找到那位少年,就是即將登基的新王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