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羅門——智慧之王
他從小時起就非常聰明,17歲時繼承了王位。他在位時,是古代以色列王國最強盛的時期。他非常聰明,現在人們稱讚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常用“所羅門的智慧”這句話來形容,而所羅門更被稱為“智慧之王”。
成為年輕的王
所羅門誕生於約公元前993年,是拔示巴為大衛所生的第4個兒子。所羅門自幼聰穎過人,深得大衛王喜愛。
大衛王晚年,疾病纏身,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不覺憂心忡忡。他的眾多王子中,隻有所羅門聰明仁愛,深謀遠慮。大衛早年曾向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許下諾言,自己百年之後,讓所羅門接續王位。
但大衛王也感到,所羅門年少,羽翼未豐,傳位於所羅門,恐眾王子不服。尤其亞多尼亞,早年跟隨自己,屢建奇功,在諸王子中頗有些聲望。但此人飛揚跋扈,殘忍暴戾,傳位於他,必國無寧日。不傳他,又恐他突生異心,危及所羅門母子的性命。
就這樣,大衛王輾轉沉思,舉棋不定,又苦無良策,因此心煩意亂,病體日沉。
麵對日益衰老的大衛王,宮中上下知道大衛行將就木,歸期指日可待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在眾多的王子中,執牛耳者隻有兩個:一個是哈及所生的亞多尼雅,一個是拔示巴所生的所羅門。
大衛王的兒子押沙龍死後,亞多尼雅成為長於。他長得高大英俊,就是有些孤做清高,盛氣淩人,逢人就說:“我必作王。”他還為自己預備了車輛、騎兵,隨身帶著50名衛士呼前擁後。北方各支派比較傾向於他,老元帥約押和祭司長亞比亞他也願意幫助他,扶他走上王位。
然而,此時的所羅門,雖然年少,但謀略深沉。他知道父王在傳位的問題上傾向於自己,隻是顧及亞多尼亞,所以遲遲不肯表明態度。此時,他遍視朝中,諸王公大臣都左右逢原,在他與亞多尼亞之間均不即不離。
所羅門心中著急,越這樣拖下去,對自己越不利。但他也不敢輕易有所動作,恐被人抓住把柄,那時將悔之晚矣。於是,所羅門每日悶坐家中,韜光養晦,審機待變。
大衛王病體一日不如一日。此時的亞多尼亞,見父王已無康複希望,又遲遲不立所羅門,心中暗喜。亞多尼雅想先聲奪人,造成既成事實。他找來自己的親信約押、亞比亞他,說出自己的心思。二人自然順從,並給他定計,讓他在隱羅結設宴招待群臣,以觀察他們的態度。
一天,亞多尼亞在羅結泉邊、瑣希磐石那裏大擺宴席,宰了肥羊美犢,請了全體王子、各支派的長老,唯獨沒有請所羅門和撒督等人。
先知拿單,比拿雅和大衛王的禦林軍勇士,知道亞多尼亞有謀竊王位之心,便拒不赴眼宴,他們隻忠於大衛王。所羅門聞聽禦林軍勇士拒不赴宴,不覺心中一動。自己的機會來了。一旦大衛王去世,禦林軍要麽歸順亞多尼亞,要麼歸順自己。今日他們已開罪於亞多尼亞,正是把禦林軍拉到自己身邊的絕好機會。隻要略加暗示,讓他們領悟到自己才是大衛王心目中希伯來未來的君王,忠於大衛王就是忠於所羅門,他們自會日後助自己一臂之力。
和所羅門想的一樣,此時的禦林軍勇士雖沒有赴宴,心中也覺不安。大衛王猶在,他們隻忠於大衛王,但大衛王百年之後,他們不知何去何從。正焦慮間,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來安慰他們,說所羅門王子知道禦林軍對大衛王的忠心,特懇請大衛王派他的母親慰勞大家。
在慰勞大家時,拔示巴使出渾身解數,她先設身處地為禦林軍勇士著想,指出此時再在兩王子中不即不離,實非明智,又含蓄暗示,亞多尼亞私自在隱羅結召集群臣就是謀逆。此時,禦林軍勇士正苦無歸宿,自然和拔示巴一拍即合。於是禦林軍成了所羅門的死黨。
拿單、比拿雅權衡再三,決定把全部賭注押在所羅門身上。他們找到拔示巴,為其定計。接到計策後,拔示巴來到大衛王的寢宮,向大衛王屈身下拜,大衛王問她何事進見,拔示巴忽然淚流滿麵,淒聲說道:“我主,您曾向婢女指著耶和華起誓,要我兒子所羅門接續您作王,在您與列祖同睡之後坐在您的位置上。現在亞多尼亞作了王,您將把我和我兒所羅門置於何地呢?請王保全我們母子!”
說罷泣不成聲。正在哭訴之時,拿單也來進見,向大衛王稟報,亞多尼亞已在他的封地稱王。大衛王勃然大怒,他強支病體,召集禦林軍勇士並身邊的老臣奴仆,親自起草詔書,正式冊立所羅門為以色列王。
同時,大衛還命禦林軍歸所羅門指揮,星夜進占以色列戰略要地基訓,在基訓發布詔令,討伐叛逆。
領到命令後,所羅門即日起程,帶著禦林軍並大衛王的儀仗,趕往基訓。並派飛騎傳檄以色列全境,說所羅門已登以色列王位。奉大衛王之命討伐叛逆。聽從所羅門之命的仍是國家的忠臣,態度曖昧的將無可寬恕。
此時的亞多尼亞正在做著登基的美夢,聞聽所羅門已登王位,並率禦林軍前往基訓,驚得魂飛魄散,跟隨他的人聽說所羅門帶著大衛王的儀仗,知道國家已有了明確的君主,紛紛逃向基訓,聽從所羅門的命令。他們知道大衛王已視亞多尼亞為叛逆,再跟隨他就是背叛國家,於是爭先恐後地依附了所羅門。
亞多尼亞見勢孤力單,決定以退為進,他知道大衛王命所羅門討逆,其實並不想加害自己。況且困獸猶鬥,所羅門對亞多尼亞用兵,並無十分勝算。
於是,亞多尼亞派人進見所羅門,表示願意擁戴所羅門為王,聽從其命令。所羅門也不敢緊逼亞多尼亞,更不敢加害亞多尼亞,怕在大衛王麵前落個弑兄的惡名,反美不美。於是,所羅門指祭壇為誓,要同亞多尼亞兄弟同心,“亞多尼亞如做忠義之人,保證一根頭發也不會落到地上。”
就這樣,所羅門得勝回來,向大衛王複命。大衛王見所羅門兵不血刃平定叛亂,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深感欣慰。然而,大衛王又怕所羅門記恨亞多尼亞,將來再兄弟相殘,臨死前囑咐所羅門要善待哥哥。所羅門自然滿口答應。
約公元前973年,大衛晏駕,所羅門正式繼位,那年,他20歲。所羅門稱為王後,他英姿煥發,才智過人,就位伊始,他就在考慮如何鞏固政權問題。
所羅門要極力鏟除的第一個人就是他的哥哥、俊美的亞多尼亞。然而,大衛王死後,亞多尼亞深居簡出,不讓所羅門找出把柄,以免為其所害。但所羅門始終認為亞多尼亞是個隱患,常想找機會除掉他。
一次,亞多尼亞去見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想讓所羅門把侍奉過大衛王的亞比煞賜給自己,借此拉近兄弟間的關係。拔示巴也認為把亞比煞賜給亞多尼亞,既顯示君王的恩德,又凸現兄弟間的情義,便進宮同所羅門商討此事。
所羅門一聽母親的話後非常高興,原來,按當時以色列的習俗,老王死後,惟有新王可納其妃嬪,而亞比煞是大衛的一名妃子。所以,亞多尼雅犯了大忌,露了篡位的意圖,自然該殺。當然,亞比煞事實上隻是為大衛王暖身,不曾與他交合,因而算不得他的妃嬪。
但是所羅門殺死心切,於是,他怒道:“您今日能為亞多尼亞求亞比煞,他日也能為他求國吧!”隨即派人把亞多尼亞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