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羅門——智慧之王(3 / 3)

此後,所羅門又以13年的功夫,建造華麗的王宮和其它建築群,包括法老女兒宮、利巴嫩林宮、圓柱長廊、寶座廳等。所羅門為以上工程的建設,與腓尼基的推羅王訂立施工合同,由推羅、西頓人供應建築材料和施工人員,為此所羅門將亞設地的二十座城邑作為代價付給推羅王。

20年的聖殿和王宮工程對於大國尚且困難,對於以色列這種小國來說就更顯得艱難了,然而,所羅門做到了,他靠的就是所羅門傑出的攫取財富的才能。

所羅門是個有商業頭腦的精明國王,他敏銳認識到以色列正處於埃及——兩河流域、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南端等重要國際貿易通道的交彙處,地理位置極佳。看到這一點後,所羅門決定好好利用這個有利地形,大發一筆。

不久後,所羅門的船隊由腓尼基水手指引,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劈波斬浪,它們或滿載本國購進或欲賣的物品,或為收取運費,替別國“跑腿”。

所羅門時代,這些商船以埃拉特港為基地,發展海上貿易,他的貿易船隊航行於紅海、地中海,遠達非洲、印度等地。它們往往一出去就是兩三年,待到回來時,它們總是滿載金銀、木材,以及珍珠、象牙、孔雀、猿猴等稀有之物。

接著,所羅門多把這些舶來珍貴商品賣到外國去,以賺取可觀利潤。

同時,所羅門又利用地緣優勢,大搞中間貿易。當時,埃及、加帕多加、亞細亞一帶,多產駿馬以及優質馬車,所羅門便差人以每馬50舍客勒,每車100舍客勒的定價大批購來,除留用一部分主要用來裝備軍隊外,其餘的加價售給外國人。

受國王的鼓勵和鼓舞,以色列國人紛紛經商,重商之風席卷以色列。當時的以色列見到“熙熙攘攘,為利來往”的行商漸多,所羅門王便命官員在大道上、城鎮裏設立關卡,向他們收費,以充實府庫。

考這些手段,大興工程的所羅門不斷沒有窮,反而成為了一個富翁。有人說:“所羅門聚積在耶路撒冷的銀子,簡直和街上的石頭一樣多。”

舊約聖經《便西拉智訓》也說:“在以色列之主上帝的名義之下,你(所羅門)搜集銀子和金子,如同錫和鉛一樣。”《聖經》上記載:“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666他連得,他用金子製作大金盾200麵,每麵用黃金600舍客勒,小金盾300麵,每麵用金子3彌那,都放在黎巴嫩林宮裏。他用象牙製造一個寶座,用精金包裹……所羅門王一切的飲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宮裏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什麼。”

因此,所羅門王統治下的王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非常發達,一時之間,它成為當時西亞諸國的中心。

充滿憂患的晚年

所羅門除了法老的女兒之外,還有許多來自外邦的寵妃,到了晚年他還在不斷娶姬納妃。據說,他一生共有過700名妃子,都是別國的公主,還有300名妾嬪。

安樂的境遇隻會削弱人的上進心,腐蝕人的意誌,所羅門也不例外,他變得更加慷懶、怠惰,更耽於享受。而且,所羅門所擁有的那些女子住在所羅門富麗堂皇的王宮裏,享受著奢華的生活,並千方百計要得到他的寵愛。她們中有摩押人、亞把人,也有來自以東、西頓的,還有埃及公主。

那時候,近東各部落、各民族都有自己信奉的神抵,嫁到耶路撒冷後,那些異邦女子整天嚷嚷著要所羅門為她們建造祭拜自己的神的殿堂。為了維持與他國的友好關係、確保四境平安,更為了討取那些女子的歡心,讓她們的鄉愁稍減,所羅門就真地為她們修起了祭壇。

以色列人很不高興他這樣做,後來,當聽說他冷落了耶和華聖殿,又不理國事,而是整天陪著他的愛妃或寵後,呆在異族邪神如亞斯他祿、米勒公的神堂裏,他們變得怒不可遏。

國內的不滿,也給國外勢力的反抗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於是,國內外的反抗很快就開始了。

第一個起來造反的是以東王的後裔哈達。先前,大衛攻擊以東時,約押帶領人把所有的男丁都殺了,那時哈達還是幼童,他父親的幾個臣仆把他救出來,逃到埃及。

法老給哈達派定糧食,又劃撥給他們田地房屋。哈達在法老麵前大蒙恩惠,以致法老把王後的妹子賜給他為妻。法老還讓哈達與王後妹子生的兒子在宮中長大,接受宮廷教育。

此時,哈達聽說所羅門年紀老邁,已經昏庸胡塗,以色列內部空虛,就請法老許他帶領以東人向所羅門發難,攻入以色列境內撓擾。

第二個起來造反的是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利遜曾是瑣巴王麾下的一員戰將,在瑣巴王被大衛殺死以後,淪為流寇。有一次,僥天之幸,一戰攻下大馬色,把那裏的以色列人殺得一個不留,在那裏自立為亞蘭國王。利遜也隔三岔五地襲擊以色列要塞。

第三個起來造反的是一個以色列本族人。他就是所羅門手下的一名得力幹將耶羅波安。耶羅波安是以法蓮支派的洗利達人,幼年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長大成人。所羅門征發民工整修大衛城時,他也在應征之列。修城期間,那羅波安因能幹勤奮得到上司賞識,步步高升,後來所羅門提拔他擔任築城總管之職。

一天,耶羅波安出城辦事,在路上碰到示羅先知亞希雅,二人來到路邊田野,亞希雅把穿在自己身上的那件新衣裳撕成12片,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10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所羅門現在已經違背了我的道,不遵守我的律法,我必將以色列國從他手裏奪回,將10個支派賜給你。不過,我還會為他的兒子保留一個支派。你若遵循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就與你同在。”

這件事很快傳到所羅門的耳朵裏,他即下令捕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聞信後,倉皇外逃至埃及,得到埃及第22王朝法老示撒的庇護。示撒為什麼要與所羅門作對,庇護他的敵人呢?因為,示撒時常為所羅門王國的強盛而提心吊膽:說不定哪一天,猶太人大軍就會在尼羅河三角洲上縱馬揚鞭、為所欲為。他下定決心要麼搞垮以色列,要麼爭得其統治者的親善。

因此,凡有所羅門的敵人逃來,他都優待有加,耶羅波安也不例外,他指望這些人能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去”,那必將有利於埃及。

所羅門60歲那年死在耶路撤冷,他作以色列國王凡40年,死後王位由其於羅波安繼承。

所羅門王統治的40年,在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麵的成就,比父親大衛在位時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大衛和所羅門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統一王國存在年代中無可比擬的黃金時代。

隨著所羅門的去世,他的王國也陷入了分裂,後來,北方10支派推舉耶羅波安為國王,國名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南方的猶大、便雅憫仍尊羅波安為王,國名猶太,首都仍為耶路撒冷。

就這樣,統一的猶太國家一分為二,它的分裂預示著古代猶太國家的滅亡。公元前721年,以色列王國為亞述帝國所滅;135年後,即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為新巴比倫王國所滅。

從此,曾經強盛一時的猶太王國不在了,它給猶太人帶來的是無盡的流離與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