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胡塞爾——現象學學派創始人(1 / 3)

5.胡塞爾——現象學學派創始人

他的名字和現象學聯係到了一起,盡管他不是最早提出現象學的人。泰奧多·德布爾說:“就其對現代思想史的影響而言,他堪稱是一個‘世界曆史個人’,他的學說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思想史地圖。”

少年求名師

“胡塞爾”這個姓氏可能就來自於捷克語Hulscka,其意思是“笨鵝”、“傻瓜”等等,誰能夠想像得到小愛德蒙這隻“笨鵝”後來居然飛進了哲學的最高聖殿呢!

1859年4月8日,胡塞爾出生在麥倫地區的一個的叫普羅斯尼茨的小城鎮上。他的父親是一個布商。父母都是猶太人。

盡管作為猶太人,胡塞爾一家居住在普羅斯尼茨這個城市的猶太人居住區,但1848年3月革命後,這個城市的猶太人就獲得了全部的公民權,並且完全融人了該城市的社會和商業生活。所以,等到胡塞爾出生的時候,他一家已是被捷克社會文化和政治所同化了的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

1860年,胡塞爾的父親在市中心開了一家紡織廠,而小愛德蒙則在該市的公立小學讀書,這意味著胡塞爾一家擁有完全的公民權。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看到,猶太人在歐洲普遍地所遭遇的歧視在胡塞爾身上仍有所反映,他為人謙卑的品格就與他的猶太人生活有密切關係。

像許多上層猶太人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德語學校讀書一樣,胡塞爾的父親也把他安排到奧爾穆茨的一所德語高中就讀。

1876年,胡塞爾從維也納的文科中學畢業。他的成績不好,幾乎不能通過畢業考試。但他臨時抱佛腳,日夜加班準備,終於得以畢業。然而,恰恰是在這段畢業前的突擊準備過程中,胡塞爾對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876年秋,胡塞爾開始他的大學學習生涯。在萊比錫大學,他先聽了三個學期的天文學課程,同時也聽一些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的講座。

同時,在萊比錫大學,胡塞爾還認識了以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的托馬斯·G·馬塞裏克。馬塞裏克使胡塞爾注意到近代哲學的開端,注意到笛卡爾、萊布尼茨和英國經驗主義。最主要的是胡塞爾通過馬塞裏克而了解到一個幾年後對他一生的哲學道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同時代哲學家——弗蘭茨·布倫塔諾(FranzBrentano)。

兩年後,胡塞爾轉學到柏林大學,注冊學習數學和哲學。在學習了六個學期之後,胡塞爾又轉到維也納,打算在那裏攻讀數學博士學位。1882年秋,他的博士論文“變量計算理論的論文集”獲得認可。該論文於1882年10月8日被校方有關委員會所接受,並於1883年1月23日獲得通過,他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

正是關於理論數學的長期研究和思考為胡塞爾打通了延伸到純粹哲學的道路,因此理解胡塞爾的一個關鍵就是有關數學基礎的哲學問題。可以說,在胡塞爾那一代哲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通過數學而走上哲學之路的,如維特根斯坦、羅素、懷特海、弗雷格等人。

在維也納期間,胡塞爾繼續與馬塞裏克交往。在馬塞裏克的影響下,胡塞爾開始研究新約聖經,由此而產生的宗教方麵的經驗使胡塞爾開始從數學研究轉向哲學研究,以便“借助於一門嚴格哲學的科學來找到通向上帝和通向真正生活的道路”。

此後,胡塞爾又在柏林聽了一個學期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K.Weierstrass)的數學課。在服了一年兵役之後,胡塞爾回到維也納,隨布倫塔諾學習哲學。在“回憶布倫塔諾”一文中,胡塞爾自己曾回顧布倫塔諾對他的影響:

從布倫塔諾的講座中,我獲得了一種信念,它給我勇氣去選擇哲學作為終生的職業,這種信念就是:哲學也是一個嚴肅工作的領域,哲學也可以並且也必須在嚴格科學的精神中受到探討。他解決任何問題時所采取的純粹實事性,他處理疑難問題的方式,對各種可能的論據的細致而辯證的考慮,對各種歧義的劃分,將所有哲學概念都回溯到它們在直觀中的原初源泉上去的做法——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對他滿懷欽佩和信任。

這一時期對胡塞爾有重要影響的另一位哲學家是卡爾·施通普夫(KarlStumpf),胡塞爾以後發表的最重要著作《邏輯研究》便是題獻給他的。布倫塔諾的描述心理學研究和施通普夫的聲音感覺分析為胡塞爾的現象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而施通普夫本人也是布倫塔諾的學生,當時在薩勒河畔的哈勒大學任教。此時,胡塞爾來此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任教資格考試,他於該年提交了他的答辯論文——《論數的概念——心理學的分析》,並通過了教授資格考試。

這篇任教資格答辯論文的題目顯示,胡塞爾這時已經轉向了對數學方法和數學的那些未經證明的前提進行哲學分析方麵來了。這樣,胡塞爾就在哈勒大學開始了他作為無薪講師和哲學家的生涯,一直到他於1901年離開哈勒大學為止。

獲得任教資格的這一年也是胡塞爾結婚的一年。他的妻子馬爾維娜(Marvine)也是猶太人血統。女兒伊麗莎白(Elisabeth)、長子格哈特(Gerhart)和幼子沃爾夫岡(Wolfgang)分別與1892、1893和1895年出生。

嶄露頭角

獲得任教資格後,胡塞爾的生活與其他大學教師從外表上看並沒有很大區別。但在胡塞爾的內心世界中,一個“哲學工作者”的第二生命已經展開。

此時,胡塞爾不信任哲學中的大話和空話,他要求把哲學史上的“大紙票”兌換成有效的“小零錢”。他相信哲學所具有的偉大任務,但認為隻有在完全澄清了這些任務的意義內涵的起源之後,才有可能解決這些任務。同時,他還拒絕形而上學的思辨,主張在“看”、在“直觀”中把握到實事本身。

可以說,胡塞爾思維的現象學特征在他的哈勒時期已基本形成。也正是由於掌握了這種方法,他以後從心理主義向反心理主義的過渡才得以可能。並且我們在後麵將會看到,這種方法最後成為現象學運動的最突出標誌。

1891年,胡塞爾的第一部主要的哲學著作《算術的哲學》發表,該書的前四章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他的任教資格論文的內容。

在這本書中,威爾斯特拉司和布列塔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既可以看到他早年學術訓練留下的痕跡,又可以發現他後來哲學研究的一些主題。胡塞爾後來也承認,威爾斯特拉司作為一個數學家試圖通過建立嚴格的實數係統來為數學分析提供一個堅實基礎的想法,確定了他自己的哲學研究的基調。

在這部書中,胡塞爾還試圖通過對數學基本概念的澄清來穩定數學的基礎。這種以數學和邏輯學為例,對基本概念進行澄清的做法以後始終在胡塞爾哲學研究中得到運用,成為胡塞爾現象學操作的一個中心方法。

由於胡塞爾在《算術哲學》中對基本概念的澄清是在對心理行為的描述心理學分析中進行的,因而在此書發表後不久,他便受到了指責。最主要的批評來自數學家和邏輯學家G.弗雷格(GottlobFrege),他在《算術哲學》一書的書評中指出胡塞爾把客觀的數學內涵加以心理學化。

此後,胡塞爾的研究的主要興趣便在於建立“純粹的”、“本質的”或“意向的”心理學,使它成為任何一門經驗心理學的基礎。

在哈勒大學的十幾年,胡塞爾都在勤懇地“做”著哲學,關注的問題則是邏輯學和認識論方麵的。盡管哈勒大學為胡塞爾提供的研究條件不甚理想,但胡塞爾仍然在1900年出版了他的另一本重要的哲學著作《邏輯研究》第一卷。

胡塞爾本來計劃出版《算術哲學》的第二卷,但後來便因這部書的哲學起點不夠穩定而放棄了這個打算。心理主義的困境使他放棄了這個立場並開始轉向它的對立麵。幾年後,胡塞爾在回顧這一轉折時說:

一係列無法避免的問題……不斷地阻礙並最終中斷了我多年來為從哲學上澄清純粹數學所做的努力的進程。除了有關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的起源問題之外,我所做的努力主要與數學理論和方法方麵的難題有關。那些對傳統的和改革後的邏輯學的闡述來說顯而易見的東西,即:演繹科學的理性本質及其形式統一和象征方法,在我對現有演繹科學所做的研究中卻顯得模糊可疑。我分析得越深入,便越是意識到:抱有闡明現時科學之使命的當今邏輯學甚至尚未達到現實科學的水準。……而我在另一個方向上卻糾纏在一般邏輯學和認識論的問題中。我那時以流行的信念為出發點,即堅信:演繹科學的邏輯學和一般邏輯學一樣,對它們的哲學闡明必須寄希望於心理學。因此,在我《算術哲學》的第一卷(也是唯一發表的一卷)中,心理學的研究占了極大的篇幅。我對這種心理學的奠基從未感到過完全滿意。在論及數學表象的起源,或者,在論及確實是由心理因素所決定的實踐方法的形成時,我感到心理學分析的成就是明白清晰而且富於教益的。然而,思維的心理聯係如何過渡到思維內容的邏輯統一(理論的統一)上去,在這個問題上我卻無法獲得足夠的連貫性和清晰性。